得于心應于手 | |||
拼音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 簡拼 | dyxyys |
近義詞 | 得心應手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狀語;用于處事 | ||
例子 | 宋·歐陽修《書梅圣俞稿后》:“樂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
得于心應于手 | |||
拼音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 簡拼 | dyxyys |
近義詞 | 得心應手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狀語;用于處事 | ||
例子 | 宋·歐陽修《書梅圣俞稿后》:“樂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