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言路 | |||
拼音 | guǎng kāi yán lù | 簡拼 | gkyl |
近義詞 | 集思廣益 | 反義詞 | 閉目塞聽、獨(dú)斷專行、堵塞言路 |
感情色彩 | 中性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
成語解釋 | 言路:進(jìn)言的道路。指盡量給下面創(chuàng)造發(fā)表意見的條件。 |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 ||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 ||
例子 | 從穆宗崩逝,兩宮太后再度垂簾,廣開言路,諫勸的奏折,很少留中。(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 ||
英文翻譯 | provide wide opportunities for airing views | ||
謎語 | 譜;長途電話線;增拓電話線路 | ||
成語故事 | 西漢時期,賈山寫《至言》向漢文帝進(jìn)諫,闡述廣開言路的道理,他認(rèn)為如廣開言路,善于養(yǎng)士,則國家就會強(qiáng)大,好比“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漢文帝讀了覺得很有道理,確實(shí)可行,就聽取他的意見廣開言路。 | ||
成語辯形 | 路,不能寫作“璐”。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