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
拼音 |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 簡拼 | qnza |
近義詞 | 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復(fù)句式 |
成語解釋 |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zhǔn)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 ||
成語出處 |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 |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事到臨頭再想辦法 | ||
例子 | 你這樣做等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
成語故事 | 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夏桀和殷紂的滅亡有如下看法:桀與紂失天下就是因?yàn)樗麄儐适Я税傩盏膿碜o(hù),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統(tǒng)一天下,現(xiàn)今有人想一統(tǒng)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積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樣,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么一輩子也不能統(tǒng)一。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