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 |
拼音 | rén rén zì wēi | 簡拼 | rrzw |
近義詞 | 人心惶惶、提心吊膽 | 反義詞 | 高枕無憂、安居樂業(yè)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主謂式 |
成語解釋 | 每個(gè)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險(xiǎn)。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bǔ)語;含貶義 |
例子 | 滿京城的戚畹、勛舊和縉紳們?yōu)橹顕鸬氖?strong>人人自危,家家驚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
英文翻譯 | everyone fells in danger. |
謎語 | 乘破船過江 |
成語故事 | 秦始皇帶自己小兒子胡亥去會(huì)稽游玩途中病故,趙高與李斯合謀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他鼓動(dòng)秦二世實(shí)行嚴(yán)刑酷法,把功臣及皇兄皇妹們?nèi)繗⒔^,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恐怖,人人自危。 |
成語正音 | 自,不能讀作“zhì”。 |
成語辯形 | 危,不能寫作“威”。 |
成語辯析 | 人人自危和“人心惶惶”都含有“人人擔(dān)心害怕”的意思。人人自危偏重于“自”;是對自身感到危險(xiǎn);語氣較重;有時(shí)可用于幾個(gè)人;“人心惶惶”表示驚懼不安;語義較輕;用于人。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