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旸時若 | |||
拼音 | yǔ yáng shí ruò | 簡拼 | yysr |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后用“雨旸時若”謂晴雨適時,氣候調和。 | ||
成語出處 | 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雨旸時若在仁君,鼎鼐調和有大臣。” |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
例子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再答朝鮮國相李裕元書》:“所幸入夏以來,雨旸時若。”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
雨旸時若 | |||
拼音 | yǔ yáng shí ruò | 簡拼 | yysr |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后用“雨旸時若”謂晴雨適時,氣候調和。 | ||
成語出處 | 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雨旸時若在仁君,鼎鼐調和有大臣。” |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
例子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再答朝鮮國相李裕元書》:“所幸入夏以來,雨旸時若。”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