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師范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省屬普通高等師范本科院校,由原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綿陽教育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學院位于享有西部硅谷美譽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
學院占地970畝,另有2000畝的新校區(qū)正在規(guī)劃中,校舍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70萬冊,中外期刊4353種;各類實驗室30余個,語音室11個,電子閱覽室1個,多媒體教室19個;教學科研儀器2.1萬臺,總值3000多萬元;教育實習基地40多個(見習、實驗基地16個);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網絡中心、電教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學生食堂和標準田徑場、游泳池等設施。
學院設有中文、歷史、新聞傳播、政治法律、管理、外語、心理學、教育、經濟、數學與信息科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化學與化學工程、生命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體育科學、美術、音樂等18個系及成人教育和初等教育兩個二級學院。辦有全日制本專科專業(yè)46個,成人本專科專業(yè)73個。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萬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5000余名。教職工920人,專任教師5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7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歷者9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此外還聘有多名兼職資深教授和外國文教專家。學院主辦的《綿陽師范學院學報》國內外公開出版發(fā)行,設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川西北保護大熊貓教育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陶行知研究所、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所、李白研究所等各類科研機構10余個。全院教職工共發(fā)表學術論文3928篇,其中國際刊物51篇,國家級刊物427篇,正式出版學術專著109部,各類編著353部,譯著12部,文藝作品118部,獲國家專利9項;有171人次主持和參與59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共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含學術論著和教學成果)40項、省部級165項。
在6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與時俱進,銳意改革,積極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自建校以來,已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yè)生4萬余人。學院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表彰獎勵:1988年,因辦學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嘉獎,成為四川省唯一首批獲此榮譽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85、1990、1996年三度榮獲全國高校后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yōu)秀學校;1996年被國家教委評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yōu)秀高等學校;1999被評為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體育衛(wèi)生先進單位;1994、1996年連續(xù)兩屆榮獲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辦學水平監(jiān)測評估優(yōu)秀獎;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為校園文明建設優(yōu)秀單位;1998年被省教委評為兩課建設優(yōu)秀學校;1999年獲四川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省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999年、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先進單位。
新世紀,新師院,新形象,新征程。面對西部大開發(fā)、高教大發(fā)展和學院組建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綿陽師院領導班子正帶領全院師生員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干部當好后勤兵,全心全意為學校謀發(fā)展,為教職工謀利益的全新辦學理念;堅持教學立校、科研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思路;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培養(yǎng)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建設一定數量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社科類研究基地三大措施,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達到國家合格本科院校標準要求;再用5至10年時間,把學院辦成一所特色鮮明、優(yōu)勢突出、管理規(guī)范、知名度高、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以文、理、工、教育、管理五大學科為主的多科性師范大學。
高校基本信息
學校名稱:綿陽師范學院
高校代碼:10639
所在省市:四川
學校地址:綿陽市游仙區(qū)仙人路一段30號
聯系電話:0816-2200018
學校傳真:0816-2200018
高校代碼:10639
所在省市:四川
學校地址:綿陽市游仙區(qū)仙人路一段30號
聯系電話:0816-2200018
學校傳真:0816-2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