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聯干部黨性分析材料
堅定信念 不迷方向 從我做起 執政為民 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接受那種典型的傳統教育,即老一輩的師長們告訴我們說,舊社會是如何如何的苦,而今天是怎么怎么的甜。特別是黨的政治教育,更是使我興奮不已。即,我們將來還要實現共產主義,那是多么多么美好的人間仙境。思想上人人不相欺,物質上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但是在一段時間內,由于一些負面現象的存在和某些模糊認識的影響,自己也陷入了迷惘和困惑,使自己對理想的信念經受了考驗。
一、堅定信念,不迷方向 人的理想信念不是生來就有的,它必須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才能形成,而我對共產主義這個偉大理想的信念正是黨長期教育的結果。黨說,在舊社會,廣大勞動人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是受剝削,社會上充斥著爾虞我詐、腐朽沒落的道德和文化。而新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大家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社會上充滿著友愛,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到處都充滿著陽光。但是,正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樣,理想信念也須然要受到實踐的檢驗。
1、認識片面,臨于困惑。 檢驗之一是政治。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是在實際上、在各個層面上,人民究竟是不是主人,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國家機構的設置,人民無從過問和決定,以致機構改革多年,反反復復成效甚微,人民負擔過重。二是各級有“選舉”產生的負責人,很多人并不能體現民意,更有甚者隨意地調換這些負責人的事也時有發生,更是無視民意,使民主完全流于形式,有時連形式都不顧了。因此造成各級有權在握的負責人只對上級負責,而絲毫不顧及群眾的利益和意見,也不顧忌“選民”的意向,有的人甚至到了為所欲為,作威作福的地步。 檢驗之二是經濟。多年來我們受到的教育是社會主義具有諸多優勢,如公有制、計劃經濟、無剝削、高效率,等等。但事實上公有制并不是在各種經濟組織和各種生產方式中都是合適的。在農村,吃大鍋飯造成了普遍的怠工現象;在城市,公有制造成的低效率、高浪費更是比比皆是。而計劃經濟時期造成的供給不足,各種物資嚴格匱乏,從生產到生活,各種日常用品都憑票供應。而在改革開放之后,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一大二公”已被否定,計劃經濟已只在很小的領域里發揮作用,無剝削已被客觀證明暫時是不可能的,更為嚴重的是經濟活動中的假冒偽劣泛濫,極大地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檢驗之三是思想道德。據有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有信仰的人只占48%,其中還不乏信仰各種宗教者。而51%的人更是什么也不信。這些什么也不信的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年青一代,而他們正是我們國家的明天。年長一些的人,雖然有一些還在信仰馬列主義,但是對目前的社會道德狀況已感到無可奈何,其信仰多少帶一點沒有什么別的可信的感覺。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為國、為民、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雖然已很淡漠,人們談得多的是“三子”,即票子、房子、孩子,錢多一些的則加上一個車子。有人把這種狀況比喻成是一盤散沙,恐怕也不無道理。 正是由于以上幾種檢驗,使人們不得不對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產生了困惑和懷疑。而自己也一度感到迷惘。好在由于黨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如上黨校等等,以及自己對有關問題的深入學習和冷靜思考,逐漸化解了疑惑,在新的層面上對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有了新的認識,堅定了其最后必然取得勝利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