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黨性的認識思想匯報(精選3篇)
對黨性的認識思想匯報 篇1
尊敬的黨組織: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以人為本,可以詮釋為“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但前者的涵蓋面更廣。以人為本的提法,和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潮沒有任何關系。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我感到應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不能把其中的以人為本單獨抽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命題到處套用,導致這一概念在使用上的泛化。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是我們黨在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重要認識成果,是發展觀上的重大突破。科學發展觀之所以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是因為我們所講的發展,其外在形式雖往往表現為物質的、經濟的方面,但它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這個目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忘記了就會迷失方向,就會使發展偏離正確的道路。一段時間內,一些人把gdp的增長當作衡量經濟發展的唯一標準,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片面認識,在實踐中帶來了危害。當然,gdp指標還是應當重視的,只不過不能把它當作唯一指標、唯一標準。如果說以人為本是發展的目的,那么中央提出的“五個統籌”,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只有做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不偏離健康的軌道。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的含義,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義沒有實質上的不同,兩者都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的基本觀點。以人為本,可以詮釋為“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也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沒有必要把以人為本改為“以民為本”。那么,為什么不提“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而是提“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呢?因為后者的涵蓋面更廣。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不但涵蓋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國內外的協調發展,還包括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也就是說,在今天談發展,不能不考慮環境的保護、生態的平衡,這不但涉及我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能否持續發展,而且關系所有人能否生存。這樣的內涵比“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為廣泛。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當然也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為本是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有其特定含義,和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潮沒有任何關系。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潮源遠流長,一直到今天影響仍然很大,并且產生了不少分支和變種。這一思潮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人說成是超越歷史、超越階級、超越各種社會關系的抽象的人,在本質上是和馬克思主義格格不入的。因此,決不能認為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和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潮有什么淵源關系。當然,也不要一看到以人為本的提法,就敏感地認為這種提法和人本主義思潮沒有劃清界限。
對黨性的認識思想匯報 篇2
敬愛的黨組織:
今年是建黨95周年,95周年的風風雨雨既見證了黨的光輝歲月也見證了黨的艱辛歷程,在這95周年之際,我很慶幸自己已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也時刻提醒著自己身上的責任和義務又加重了,適逢95周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對申請入黨以來對黨性的認識做了以下總結,并希望自己更加努力,繼續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所謂黨性,就是一個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是這個政黨的世界觀、政治理想和人生信念的具體體現,是這個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特征。《黨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它的每個成員應當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堅定的政治信念,先進的思想覺悟,堅強的組織觀念,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該成為社會的中堅,民族的脊梁,階級的先鋒和時代的楷模。要成為黨員隊伍中的一員,應該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教育,自覺實行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不斷強化先鋒模范意識,積極履行黨員的義務,充分發揮先鋒戰士的作用。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中的預備黨員,我認為我們有義務和能力去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去強化對黨的認知,從而克服錯誤的認識,學習先進的思想,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參加黨內生活,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入黨以來,對于學校支部內部安排的工作,我都盡心盡力去完成。此外,還應積極主動地向黨組織匯報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向黨組織講真心話,自覺地接受黨組織的指導和幫助,每月一篇的思想匯報,我從不落下,及時對自己的思想進行深化,進行補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要充分認識到黨的先進性和每一位黨員息息相關這樣一個道理,因此我們應更加自覺學習黨的理論,把提高自身素質和黨性修養作為自身所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深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還有很多的的不足之處。即將面臨畢業的我,再過不久將離開大學這個象牙塔,投入到社會的潮流中,我將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全面認識自己的能力,尋找一份適合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逐步改進自己成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此外,在工作崗位上的我也一定不忘關注國家的發展,時刻關注時事,學習和深化自己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
懇請黨組織加強對我的教育和培養。
對黨性的認識思想匯報 篇3
中國共產黨自在南湖畫舫上點起了救國救民的星星之火,至今已有了90年的光輝歷程。無數共產黨員用鮮血染紅了黨旗,無數的先烈用生命祭奠了共和國的國旗。
95年的光陰,我們的黨從創建初期的幾十人發展到如今的近七千萬黨員,同時也帶領著我們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確立了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這樣一個光榮組織中的年輕一員,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也堅定了我加強黨性認識,為黨的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一、要加強黨性認識,就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黨員本色。 生命的價值在于事業在于理想,生活的價值在于物資在于現實。追求生命價值的衍生品是激情,追求生活價值的衍生品是頹廢。要在當前社會的各種思潮中去偽存真,加強黨性認識,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須要有信仰。我們共產黨員的信仰就應該是馬克思主義、是共產主義,這是立身之本。二是必須要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原動力,追求理想是奮發向上,升華人生的過程。要把實現自身生命價值同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復興聯系起來,為我們黨的事業增添興旺的火苗。三是必修對黨忠誠。對黨忠誠是對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只有對黨忠誠,才能顧全大局、聽招呼、靠得住,關鍵時刻拉得出、沖的上、打得贏,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
二、要加強黨性認識,就要加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雖有些片面,但足以見出讀書對古人來說的重要性。要提高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黨性認識,就必須加強學習。首先,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隨著社會科學文化水平飛速發展,黨的理論政策也與時俱進。只有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一向追求、一種品格,堅持每天讀書學習,才能及時更新知識,在自身素質和能力上都得到提高。其次,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孫書記在講話中曾提到“學歷高不是讀書多,讀書多不是知識多,知識多不是能力強”。這說明我們要多讀書,但不能死讀書,要結合本地實際,融會貫通,要掌握了這個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不為書惑,從書中得到有用的東西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三、要加強黨性認識,就要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苑書記在給我們上課時提到“要把來訪群眾當家人,把來訪信件當家信,把群眾的事當家事”。這就是要我們牢記黨的宗旨,心懷群眾冷暖。首先,要樹立為民服務意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把服務群眾的宗旨牢記在心,才能讓我們目標明確。其次,要貼近群眾。我們要摸準群眾脈搏,與群眾多交流,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所需、所想,解決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虛心向群眾學習,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促進社會和諧的思路和措施。三是要有真情。要常懷感恩之心、牢記黨員身份,是群眾為父母,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樂群眾之樂、憂群眾之憂,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要加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從哲學的角度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義在哪里,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精力放在了解群眾需求,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上去;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真正做到上不愧黨,下不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