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烈憶傳統(tǒng)強黨性正作風心得
學英烈憶傳統(tǒng)強黨性正作風心得三
孟良崮戰(zhàn)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埋葬著2859名革命烈士及無名烈士2680人。在孟良崮戰(zhàn)役烈士陵園,我聽解說員講了兩個故事,印象很深。一個是1952年建這座烈士陵園時,政府組織了許多當?shù)孛窆ね谀惯w墳,按當時的價格,挖一個墓坑,給民工3毛錢。當5千多個墓坑挖完,民工們聽說這是給孟良崮戰(zhàn)役烈士挖的墓坑以后,所有的人都默默離開了,沒有一個人領取報酬。現(xiàn)在的民工還能否這樣,我以為恐怕不可能了吧,所以我覺得值得將其記錄下來,以廣異聞。另一個故事是這里埋著一位年齡最小的“烈士”。她和她的母親一起埋在了這里。
1941年11月7日,日軍抓住了陳若克。第二天,陳若克生下了女兒。11月26日,敵人把折磨得昏死過去的陳若克用門板抬往刑場時,她蘇醒了過來,又抱起奄奄一息的女兒,將手指咬破,用血喂了孩子,然后走向刑場,犧牲時22歲。她的女兒只活了18天。 無數(shù)的革命英烈,用鮮血乃至生命深深的詮釋了什么是信仰!這些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所無法體會的。那么,我們又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先烈精神、堅定信仰、為民服務呢?——那就是強黨性、正作風,時刻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
強黨性、正作風就是要樹優(yōu)良作風,保持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勇于開拓,知難而進。樹良好作風,一“勤奮好學、學以致用”。自覺學習,終生學習,學以致用,是服務為民的基本途徑;二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深入群眾,了解困難和要求,為民謀利解決問題;三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對工作既要埋頭苦干,又要嚴肅認真,既要遵守章法,又要敢于創(chuàng)新,既要講究方法,又要把握規(guī)律,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四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始終保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精神;五嚴格執(zhí)行各項工作任務,善于把上級精神與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不搞形式主義,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目標;六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guī)定要求,以清正廉潔的帥先垂范之舉,帶動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樹立和弘揚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政治保證。我一定要著力增強宗旨觀念、提高實踐能力、強化責任意識、增強黨的紀律觀念,以堅強的黨性和優(yōu)良的作風,更好的為果農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