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黨性教育學習心得范文(通用3篇)
井岡山黨性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篇1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1周年之際,為了大力弘揚井岡精神,我所于20xx年6月21日至24日組織和安排了這次33名黨員的井岡山紅色之旅。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她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這是一座獨特而又神奇的山,也是一座雄偉秀麗、紅綠輝映的山。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這里的一草一木,濺灑過革命烈士的鮮血,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到處留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辛勤的腳印。這次終于能夠來到井岡山,重走紅色之旅,去瞻仰那里的人文風采,親身感受這片紅土地的精神。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對革命圣地的敬仰,我們參觀了黃洋界哨口、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大井毛澤東舊居和造幣工廠等景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到井岡山當晚演出,當地的群眾演員600余人給我們展現了當時斗爭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和殘酷卓絕的革命斗爭。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見證了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無不記載了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歷史。
通過本次學習,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革命奉獻精神,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平時,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以前對這句話的認識都只是流于形式的想象,今天當我們真真實實地目睹了這里的一切后,才能由衷地體會到這句話的份量和深刻意義。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忘記那段艱苦的歲月,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和諧生活。
這次紅色之旅圓滿結束了,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革命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悟了一種精神――井岡山精神。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業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如果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發揮一點井岡山精神,那么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真正成為黨的好幫手,起到黨的先鋒模范作用。
井岡山黨性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篇2
五月的井岡山,春意盎然,鮮花盛開,作為XX市組織人事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的學員,完成了在市委黨校階段的學習后,集體赴革命搖籃井岡山,在XX省委組織部井岡山黨員干部培訓中心進行了第二階段的體驗式學習。
在井岡山我們瞻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長眠在這里的革命烈士獻了花圈,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和大井毛澤東舊居,小井紅軍醫院,黃洋界哨口和紅軍造幣廠;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在茅坪八角樓學唱紅色歌謠,重走了朱毛紅軍挑糧小道;聽了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和井岡山精神研究會的兩名教授分別作的、的專題報告。同時領略了井岡山巍峨雄偉、鐘靈毓秀的山色風光。
身臨其境,我仿佛看到了三灣改編的黨旗飄飄,聽到了大井練兵的陣陣殺聲,感到了井岡會師的動人場面,聞到了黃洋界上的濃濃硝煙。感受到了當年紅軍艱苦卓絕,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通過一系列現場體驗互動式教學,使我對發生在9月至2月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有了清晰的了解,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塊根據地。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對中國革命做出的最具歷史意義的貢獻是:公開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標。武裝斗爭,第一次建立了革命軍隊;三灣改編,第一次把黨的支部建在了連隊;土地革命,第一次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井岡山的農民第一次喊出了共產黨萬歲。工農武裝割據,第一次建立了紅色革命政權。
大革命失敗后,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革命力量在農村能否存在和發展,革命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須回答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不僅出色地領導了井岡山斗爭,而且勇于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他在井岡山寫的和兩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國國情、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在敵人四面包圍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較為完整地論述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并祥細分析了解決在農村革命根據地怎樣建設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怎樣建設一支人民軍隊,怎樣建設蘇維埃政權,怎樣去發動群眾搞土地革命等問題。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全,初步解決了在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農業大國,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共產黨怎樣堅持革命、怎樣壯大革命力量的問題,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同志在1930年1月所寫的既科學地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又科學地預示了在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必將在全中國燎原。
幾代中央領導都對井岡山精神作出精辟的論述:
毛澤東同志說: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鄧小平同志說:井岡山精神是寶貴的,應當發揚。
說:井岡山精神,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世紀征途上,全黨和全國上下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
說: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光芒。
那么什么是井岡山精神呢?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井岡山精神既是對當年井岡山革命的高度總結,又是對當今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標準。因此說,大力提倡和宏揚井岡山精神,是對每一個共產黨員時代要求。堅持井岡山精神同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堅定信念”是對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是黨性修養最核心的內容, 是先進性的最起碼的條件。中國革命的勝利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離不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信念。
在視察井岡山時指出:井岡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國,走向勝利,就在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信念。我們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必須具有這種理想和信念。這就需要學習井岡山的光榮革命傳統。
“艱苦奮斗”是我黨一貫倡導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融合,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業精神。我們黨正是發揮了艱苦奮斗的政治優勢,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領導全國人民的核心力量。正是由于發揮了艱苦奮斗的政治優勢,中國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蒸蒸日上。
無論在井岡山的革命斗爭時期,還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艱苦奮斗精神始終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要完成xx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發揚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共2頁,當前第1頁12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它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求是就是探求事物之間的規律”。在井岡山堅持實事求是,使我黨擺脫的“左”傾盲動主義的影響,不斷得到壯大。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使馬克思主義不斷豐富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貫徹這一思想路線的結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能夠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敢闖新路”,就是勇于創新。創新意識不論對個人還是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把游擊戰納入戰略問題考慮,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前,世界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領域不斷前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持續發展中,只有具備強大的民族創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促進科技進步,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有利位置。提高民族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創新系統,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和迫切需要。
“依靠群眾”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六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才能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
“勇于勝利”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一種民族精神,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這種精神始終是支撐中華民族的脊梁。靠這種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這種精神中國的現代化可以實現。
在井岡山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宣誓的誓詞就是我今后工作、生活應遵循的基本標準和要求:我宣誓:學習革命先烈,繼承先輩遺志,發揚光榮傳統,堅定理想信念,踏著紅軍足跡,高舉偉大旗幟,認真刻苦學習,勤奮扎實工作,加強實踐鍛煉,勇于開拓創新,清正廉潔自律,自覺無私奉獻,做合格的組織人事干部,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井岡山黨性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篇3
巍巍井岡山,綿亙五百里.井岡山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雄偉,山幽壑深,奇峰峻嶺,古木參天.在為期五天的考察學習中,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怕疲勞,以飽滿的熱情,參觀了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地區戰斗,生活過的遺址遺跡,在參觀中,我的思想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撼。
80多年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政權建設,人民軍隊建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方面取得了具有獨創性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率先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豐富,發展了馬列主義.井岡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斗爭,代表著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實現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根據地在這里建立,黨的領導在這里得到加強,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在這里,無數革命先輩為革命勝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不惜拋頭顱,撒熱血,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壯大了革命隊伍。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史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零四個月,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為此親筆題詞:“天下第一山”。
踏上紅色圣地,我懷著對一代偉人和革命先烈無比崇敬和緬懷之情,在革命博物館聆聽了井岡山革命斗爭史,看著眼前呈現的那一張張真實圖片,一件件歷史實物,感到時光流轉,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煙彌散的革命歲月,眼前仿佛浮現出井岡山革命先烈們在炮火中英勇戰斗,前赴后繼的斗爭畫面;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房中點著油燈才思泉涌,奮筆疾書,憂國憂民,日夜操勞的身影;仿佛看見了軍民團結共同抵抗敵人進攻的場面,那一聲聲槍鳴,一陣陣炮響在耳邊是如此的清晰.我不由自主地敬仰起那種堅定的信念,就是在艱苦斗爭的紛亂年代里必勝的信念;珍惜實事求是的可貴,就是凡事都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起;崇拜卓越的創新精神,就是創造性地開拓革命事業;贊嘆堅持群眾路線的方針,就是黨堅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緊密與群眾結合在一起……井岡山的群山沉穩得如同一位老者在靜靜地注視著我們,注視著這片土地上曾發生的點點滴滴,像是在對我們訴說著那久遠的歷史.硝煙已散盡,人們的心情也已平復,但那段血淚的歷史卻無法忘懷,我們借這個寶貴時機來抒發感慨,緬懷先烈,感嘆過往,展望未來。
踏著井岡山革命先烈的足跡,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進行體驗式教學;觀看《井岡豐碑》錄像,重溫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進行音像教學;參觀茨坪毛澤東舊居,大井朱毛舊居,小井紅軍醫院,三灣改編舊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朱毛會師紀念館,茅坪八角樓,黃洋界哨口等革命舊居舊址,進行現場教學;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小井紅軍烈士墓敬獻小白花,緬懷革命先烈業績,進行激情教學。
所見所聞,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大家無不為井岡山精神強烈震撼。每到一處,大家無不感到革命的勝利是那樣的來之不易。登上黃洋界,隆隆炮聲仍猶在耳,革命先烈英勇奮戰,抗擊頑敵的景象再次浮現眼前,深深地激勵著每一位站在紀念碑前的人們。紅色的種子已經播下,參天大樹業已長成,并深深扎根于每個人心里,這次井岡之行使我終生難忘。"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偉大領袖再次登上井岡山,抒發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萬丈豪情,井岡山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建設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井岡山的偉大斗爭中,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革命先輩們所培育的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在今天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應弘揚井岡山精神,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理想信念而拋頭顱,撒熱血,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他們敢于開拓創新的勇氣。
井岡山之行雖然短暫,但井岡山給我的震撼是我來井岡山之前是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江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薄名利,無私奉獻”,正是井岡山精神的最好繼承與發展,是新時期發揚井岡山精神的指導與體現。當我了解了支撐先烈們英勇不屈的戰斗精神后再回顧今天,這“奉獻”,“奮斗”都被賦予了新時代嶄新的含義。
我們雖然不再用身軀去換回和平,但同樣可以為建設揮灑青春和汗水;我們雖然豐衣足食,但扶貧助弱仍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作用雖然不如先烈們偉大,但我們幸運的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祖國的輝煌前程。我們體會到革命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加倍珍惜,并堅信井岡山精神與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相結合,熔鑄成新的時代精神,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定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這次教育活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刺激,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僅感覺到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偉大,更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井岡山我們吃了紅米飯、唱了紅軍歌、走了紅軍路、聽了傳統課,這些經歷讓我們終身難忘。歌謠唱道:“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而我們的思緒已遠遠超出了歌唱的意蘊范疇,精神食糧的追求是無往不勝的。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覺得“井岡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話,理想和信念實在太重要了。井岡山精神概括地講,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于勝利。這也是我們今天搞好經濟建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