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筆記總結(精選3篇)
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筆記總結 篇1
好事做了幾十年,家里被捐得空空蕩蕩,而郭明義卻從未感到倦和悔,日子過得充實和快樂。分析郭明義的精神動因,是他以助人為樂,堅守奉獻使人快樂、助人使人幸福。
現年52歲的郭明義,在鞍鋼工作20xx年收入29萬元,他捐獻了12萬元;參加無償獻血20xx年,累計獻血6萬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家里的電視機、自行車,身上的勞動服,只要有困難孩子和工友需要,他毫無保留……“只要是有益于黨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頭,越做越有勁!”這就是郭明義追求和體驗幸福的真實寫照。
這種奉獻的幸福觀是郭明義內心質樸的道德品格使然,也是他自覺按照黨性要求,主動接觸和服務社會的結果。
郭明義的幸福觀是一面鏡子,黨員干部可以從中照出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廣大群眾也可以從中找到幸福的人生航向。當前,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很多人的追求更加物質化、功利化,郭明義的幸福觀則提示我們:不被五顏六色的物質誘惑,追求質樸的生活和高尚的快樂,就能夠活出精彩、豁達。
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筆記總結 篇2
經過這兩次的青年馬克思黨校的學習,我覺得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了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一個黨員同志在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共產黨員應該是旗幟,是模范!學生黨員要牢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認真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在專業學習上有所建樹,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員是平凡的,他需要那份默默無聞的貢獻和寧靜致遠的衣缽;黨員也應該是優秀的,他們戰斗在各條戰線上,起者模范帶頭作用,他們需要有淵博的知識或是精湛的技術,進步的思想。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既擁有豐富的學識,又能夠在平凡中幫助別人,影響別人,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叱咤風云,但一定要真真切切,黨的xx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1世紀里, 共產黨員一定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思想路線的新要求,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列,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按照黨的xx大的要求,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增強做好實際工作的本領。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和鐵的紀律,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黨的先進性的標志。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一些黨員不顧黨的法律,置黨的優良傳統于不顧,敢于以身試法,大大損害了黨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所以,加強黨風建設,嚴格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是極其必要的。黨風是一個政黨黨性和世界觀的外在表現。一個政黨具有什么樣的黨性和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黨風。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的思想作風,也是工作作風。歷史證明:什么時候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們黨就能正確分析形勢,使革命和建設不斷勝利的發展;什么時候理論脫離了實際,不是犯了教條主義,就是犯經驗主義的錯誤,造成工作指導上面的失誤。1997年在中央紀委第八次會上強調指出:"許多干部犯錯誤總是從量變到質變,開始往往有個缺口,但由于沒有批評,任其所以,日積月累,最后鑄成大錯。這個問題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平時缺乏批評與自我批評。所以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這一點我們要堅持下去。"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在我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成為黨的優秀的接班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入黨。要思想上入黨,就要自覺學習黨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文件政策,學習黨的先進理論;要行動上入黨就要在生活上、工作上起先鋒模范作用。作為黨員應該有崇高的追求,有較強的自覺性,在實際行動中實踐黨的理論,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該牢記學生黨員有兩重身份:一是學生身份,必須學習成績好,思想道德高尚;二是黨員身份,無論在思想還是生活作風上,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生活在同學當中,就應該為同學提供真誠的服務,同時掌握身邊同學的思想動態,及時向老師反映。保持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先進性,既不能脫離同學,更不能凌駕于同學之上,要密切聯系同學,關心同學,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無論何時何地,一名合格的黨員應該系祖國命運、黨的命運,把個人的力量奉獻給黨!我將永遠以這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筆記總結 篇3
一直對黨的思想理論有一種十分強烈的信仰和熱情,而同時或許的是思考與憂慮,因為我感覺到我們的廣大黨員中并擴展到廣大的人民中存在那么一種或大或小的對思想理論的信仰危機。神戶大學的季衛東教授說:“現代法治秩序需要制度信仰,而具有批判合理主義精神并且了解到假想現實的人們卻難以再次把這種信仰樹立起來。今天我們在討論法治國家的建設時,不應也不能諱言在經過法律虛無主義洗禮后的人們當中有那么一個信仰危機。”雖然這說的是法治方面的對信仰危機的思考,但是當我們審視我們周圍經歷了市場經濟浪潮猛烈沖擊的人們,我們的同志們、老師們、同學們,總覺得沒有那么足夠樂觀的感覺來伴隨我們思考“所有人對黨的思想理論是否真學、真信、真用”這一問題。
而從生活中走來,出現在媒體中的方永剛同志的事跡分明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信心。誠如他的事跡介紹所總結的一樣:他具有著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堅定信仰黨的理論、矢志不渝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積極傳播黨的理論、嘔心瀝血履職盡責的奉獻精神,模范踐行黨的理論、真學真用立言立行的務實精神。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無疑是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盞極具光亮的明燈。
但是,或許我們應該換一換學習先進人物精神品質的思維。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很多人肯定和學習先進人物時的表現為抬頭仰望和為學而學;而實在地,我們肯定他們只是要讓他們的自然光更耀眼些,而學習他們根本是要學以致用,進而達到他們、超越他們,去追尋更遠更亮的明燈,去實現更高和最高的理想。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明燈會和太陽一樣永恒下去,但任何一盞明燈都很難同時明確告訴你具體該怎樣走向它,但也不代表我們不能發現其內涵的方法和途徑。仔細的研究方永剛這盞明燈,我們或許會得到更大的觸動:他讓我們看到了理論本身的活靈活現與光芒四射,更堅定了我們對思想理論的強大生命力的信心;也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實踐不是對理論的逃避,實踐是在生于斯的創新科學理論指導下求真務實的服務人民并轉而發展理論的。在自覺地深入學習、堅定信仰、積極傳播并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中,他呈現給我們一個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點。要學習方永剛,我們就必須學習他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智慧與情愫,務實地發揚和踐行黨的創新理論,腳踏實地地歸于實踐并以實踐反哺理論。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才是他作為我們學習的楷模的最大價值所在。實際上,理論與實踐是對黨的事業的最簡單易懂而又不失準確的概括。
要真正的學習方永剛同志,學以致用,我們還必須再轉換一下思維。從表面上看來,“黨的理論工”這一身份是方永剛和黨的理論親密接觸的保障,使命和責任使然,仿佛也是他能夠做到“真學、真信、真用”的有利條件。其實這些表象上的認知并沒有什么明顯的邏輯錯誤,但正是這種表象的合理性,在很多事關理論學習方面給了我們許多的勇氣去為自己證明“理論的相對高遠”和“實踐的相對實在”,同時也使得這一證明具有了合理性、正確性。而只要稍微深刻地思考一下,我們就很容易在思維上有這樣一個頓悟,如此清晰:從本質上講,我們都是黨的理論工,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所有人都要集中精力鉆研理論,理論是屬于我們所有共產黨人的理論,是屬于人民大眾的理論,理論的內在科學性、先進性和對社會實踐進行指導的正確性才應該是而實際上也是我們不能離開和放棄黨的先進理論的根本原因。方永剛說:“黨的創新理論有魅力,我講課才能有說服力。”也就是說黨的先進的創新理論的有魅力是作為前提條件客觀存在的,然后才有我們這些所有的理論工、才有方永剛這樣的有所專攻的理論工去展示它的魅力。這個思維轉換的重要性在于,忠誠的我們都有那么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去融合理論與實踐進而繁榮黨的事業。
思維的轉換和調整最終要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中。在研究方永剛同志的事跡時,我們不妨放聲問問,為什么所謂的灰色理論在方永剛那里卻四季常青?為什么普通百姓給他“平民教授”、“大眾學者”、“‘科普’專家”的贊譽?如果我們每個廣泛意義上的理論工都可以做個“大眾學人”或者合格的服務大眾的黨員,那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其實這里是一個關于如何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態度和方法問題。黨的理論是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為造福人民群眾的。“理論只要回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去,就和實踐一樣是常青的。”所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有了理論與實踐的這種客觀存在的內在的密切聯系為基礎,我們就有條件成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成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在具體工作時我們需要有兩種態度,一是要對黨的思想理論充滿感情;二是要抱著一切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的態度關注時代、貼近生活、講 講求實效。而只要要我們用智慧去想去琢磨的話,具體的方法有很多,諸如以理說服受眾,以情打動受眾,使我們的工作目標與理論的終極目標融為一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當黨的理論的“政治翻譯”;等等。
方永剛說過,“真理并非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體現在與民生的結合上,為人民謀利益,廣大群眾就它、擁護它、接受它。”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學得真理更要傳播真理,真理屬于我們更屬于人民大眾。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和我們黨的創新理論也像那《論語》一樣,在每一個人心中都變得那樣親近和自然,那時候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多么空前絕后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