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學生入黨思想?yún)R報:第一次黨課心得
敬愛的黨組織:
XX年4月26日,是我人生中值得紀念的一天。在這一天,我有幸參與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黨課,課上,文學院譚根穩(wěn)書記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詳細向我們講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條件,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等問題。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為什么要入黨?這是現(xiàn)在很多大學的迷茫之處。很多人以為入了黨,自己的自由就會被限制,各種會議、各種討論以及實踐活動,將會占用大量的時間,而自己往往也得不到什么物質(zhì)上的報償,甚至每個月還要交納黨費,真是得不償失!
是啊,為什么要入黨,這個問題也是我常常在思索的。為了滿足家人的愿望?不少同學在離家之時,父母都會寄予我們在大學時期能夠入黨的期望;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在宿舍樓下或是學院大廳時常能看到張貼著黨員們的照片;為了獲得利益?在各種評比優(yōu)或是比賽中憑借著黨員的身份抓住先機。難道這些理由就是我想要入黨的動機么?成為一名大學生的追求么?
不是這樣的!選擇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更多的是因為我有理想,想真正的為人民群眾服務,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且無數(shù)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以自己的行動已經(jīng)或者正在踐行著自己的宗旨。無論是我們的黨中央,還是在基層的黨組織,像毛澤東、周恩來、這樣的歷史偉人,或是像焦裕祿、牛玉儒、張云泉這樣的先進人物,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激勵著我,感召著我,而他們都有同樣的身份——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我將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這是我們的總理在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對世人的深情訴說。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后悔。這不僅是一位大國總理對自己責任的擔當,更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自己理想的執(zhí)著。雖然我很難體會到一位管理著13億人口大國的總理他的艱辛,但是,對于自己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感覺,世人都是共通的。
在華師,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有許多同學在道路旁進行街頭募捐,也有更多的同學愿意伸出自己的愛心之手,去獻出自己的一份情意。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我總是非常感動。可是,在獻出了愛心之后,我們是否會去追問自己:是否只是捐錢就能幫助了別人?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jīng)濟總量已經(jīng)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我們有理由為之驕傲自豪。可是,當下我們并沒有完成民族復興的大業(yè),國家的基尼系數(shù)一直居高不下,社會的分配不公的矛盾突出,這才有了我們常常看到有好心人街頭募捐的情景。一方面我們的經(jīng)濟總量雖大,但是人均財富占有量并不大,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導致了一部分人民還是比較貧困的,住房、醫(yī)療、教育仍舊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為此,黨中央在提出科學發(fā)展的同時,更是提出了包容性發(fā)展的新理念,都是為了使我們發(fā)展的更好,更科學,使發(fā)展的成果人民共享。可是,任何好的政策總是需要有人去執(zhí)行,任何好的理念總是需要人去傳播。這是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責無旁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