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讀書的個人思想?yún)R報
尊敬的黨組織: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網(wǎng)絡(luò)成了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信息渠道,但是對于讀書這種良好的傳統(tǒng)我想我們應該加以重視。所以今天我的這篇思想?yún)R報就是想向黨組織匯報一下我對讀書和閱讀的理解。在“世界讀書日”之際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推出“著名學者與青少年朋友談讀書”主題活動。推出這樣一個活動,寓意深刻。
近年來,出版社一直在抓本土原創(chuàng)的兒童文學作品,而每年也有大量同類別書籍從國外引進。從表面上看,可以提供給孩子們讀的東西不少。但問題在于,社會、學校、家庭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出現(xiàn)問題,一些老師、家長都更重視升學率,根本沒有在乎孩子們有多少課外閱讀——孩子們手中放不下來的書籍,多半是課本,是習題集、作文選,或是被視為減壓玩具的動漫書、校園故事、恐怖小說……這一類閱讀,真的能讓孩子順著“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步步拾級而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以課業(yè)負擔之重聞名全球的中國,孩子們很少有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精力。《人民日報》曾經(jīng)報道,據(jù)一項針對中美兒童的閱讀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中國兒童能夠獨立閱讀的年齡,比美國兒童晚了4年,閱讀量僅及美國兒童的六分之一。專家們擔心,功利性閱讀有可能敗壞中國孩子的閱讀品位和胃口,甚至造成他們對讀書的怨恨——基于逆反心理,飽受功利閱讀之害的青少年一旦長大成人,他們要么干脆遠離書籍,要么青睞快餐讀物。
在美、英、澳大利亞等國,政府都有相應的渠道直接推動兒童閱讀。因為他們認為,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對美的感受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在童年種下的。一個人在孩提時候如果就看到很美的東西,讀到很好的作品,他對美的品位,對世界的感受也會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應該說,閱讀對孩子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那種讓孩子多記了一條公式,在考試時候馬上會多一點分數(shù),而是幫助他們拓展視野,培養(yǎng)審美,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打下一些基礎(chǔ)
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是容器,你給他可樂,他就會喜歡上充滿氣泡的碳酸飲料的輕快;你給他果汁,他也會在繽紛的色彩里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那么,我們是否應該為祖國的未來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呢?我認為我們應該這樣。
匯報人: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