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3000字范文2019
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明確黨的思想路線,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黨員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3000字范文,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借鑒。
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3000字范文一
敬愛的黨組織:
經過三個月的黨課培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在政治思想、意識觀念、道德品質、日常言行等方面應體現出先進性,這既是黨組織的明確要求,也是我們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三個月時間里,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在黨組織的關懷培養下,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中有了很大進步與提高,這也Ji勵我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提高與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黨性是檢驗是否是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標準,它讓我們方向明確,行為規范。通過黨課的學習,我深刻的明白了黨性修養對于一名共產黨員的重要意義。
在培訓課上,老師列舉了一些領導干部因為丟棄了黨性修養,而走入了罪惡深淵。從一名受人尊敬的共產黨員,墮落到一名階下囚的事例。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共產黨員,我們不斷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堅定自己的立場,時刻不忘記黨的宗旨。不能因為貪圖名利而放棄自己的原則,放棄作為一名黨員的行為準則。而作為學生黨員的我們,更要從現在起就要加強對自己的黨性修養的培養,讓良好的作風,堅定的意志,成為一種習慣,今后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和服務人民的重要任務。
黨性修養的基本內容體現在理論、思想意識、政治、道德、紀律、作風、科學文化修養六個方面,同時也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在不同的時期對共產黨人的要求都不一樣。而我們對黨性修養的追求永不止步。加強黨性修養,首先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理論先進是思想進步的根基。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明確黨的思想路線,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黨員素質。其次是加強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安危。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強自身修養的建設,是實現理想和目標的根基。道德是立身之本,是成才自己。所以,道德修養不僅關系到我們個人的未來發展,也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發展。黨性修養,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思想意識的改造。思想意識的改造才是本質的改造,加強思想思想意識的修養,是黨員修養的核心問題。加強思想修養,必須要堅定黨的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問題。最后,我們還要加強自己的政治素養。講政治是實現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的要求,是共產黨員進行思想意識修養的體現。一個人政治上的墮落往往是從生活上打破缺口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就要養成良好的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黨性修養,需要一點一點積累。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去獲得,同時也讓我們實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眾所周知,目前大學生是我國社會文化階層中的較高層次,大學生黨員更要能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大學生黨員的專業知識一定要過硬,這就要求大學生黨員勤奮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在學習中起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同時,要能和大家共同進步,經常交流學習經驗,不保留,樂于幫助后進的同學。另外,大學生應該在知識的攝取方面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就是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個人文化修養的培養,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學好理論,提高素質,在政治上帶動同學進步。 強化政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先進性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擔重任先得強自身,講先進須有高素質。 所以,大學生黨員要加強理論修養,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繼續解決從思想上入黨的問題。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現階段,作為大學生黨員,要有社會責任感。因此,作為大學生黨員,應當關注時事,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帶動周圍的同學團結合作,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切實能夠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第二,要加強黨性修養,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問題。要閱讀馬列原著,毛澤東選集和共產黨理論以培養自己的黨性修養。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變化的社會,我們身邊的人、事、物都會不時地發生變化,大學生黨員要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平時注意黨性修養的培養,才能抵擋住不良誘惑的影響,以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適應復雜的社會。同時,大學生黨員在認真學習和積極宣傳黨的先進思想、政治理論的基礎上,要從實際出發、發揮帶頭作用,勇于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理論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真正做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3000字范文二
敬愛的黨支部:
我們這一代青年曾被喻為迷失的一代。在浮躁的物質世界里,我們懷念五四時期前輩們的轟轟烈烈為理想而奮斗的執著和無悔,但我們自身卻很難做到,因為大多數人的理想已迷失在繁亂浮躁的物質世界里,我們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卻看不到發展的終極在哪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從思考中沉淀出成熟。
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的實現也不能單從個人利益考慮。馬克思曾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對于我們青年大學生來說,我們最大的集體是國家和民族。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前,在經過前輩們的艱苦奮斗后,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發展的、自由的、幸福的年代。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安于享受,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而不用思考國家、民族的前途未來。歷史給予我們崇高而沉重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推動社會主義的向前發展。這要求我們在追求個人發展和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一定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只有在為這個大集體利益奮斗的過程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機會和手段;也只有投身于光明而偉大的事業中去,我們的發展和奮斗才顯得有價值。從這方面來說,追求入黨是幫助我們完成使命、實現追求的途徑。
崇高、美好的信仰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偉大、正確的政黨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賴、支持。選擇信仰,追求加入,是青年追求全面發展的正確選擇。
有些人認為,一個人要入了黨就會因為各種約束而變得碌碌無為,自我的發展受到壓制。無可否認,這種看法受到一定現實原因的影響。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我們并沒有真正解決好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在改革中抽象談論“人“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社會主義的演變;我們也曾把“人“的問題當作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而加以批判,忽視經濟文化建設,抑制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看法是片面、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中是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征;而中國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奮斗的目標。歷史的錯誤也不能抹殺在追求的道路上我們所取得的一步步進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群眾通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創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同資產階級政黨不同之處在于:無產階級政黨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曾指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宗旨決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否則黨就會變質。圍繞著黨的宗旨這個根本問題,指出,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它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工具。所以,反復強調,黨的各項政策和全部工作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這就要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及決策的執行都必須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須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準則,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堅持黨的立黨宗旨,從正面來說,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以樹立信仰;從反面來說,就是要反對各種錯誤傾向,尤其是反對黨內的權力。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警鐘長鳴。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堅持立黨宗旨的時代特征,在當前就在于堅決反對執政黨內的權力現象。
在新時期,我們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做到:其一,立黨宗旨必須“始終”堅持。黨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會有不同的變化,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能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面臨著執政、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大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中如何排除各種右的和“左”的干擾,能“始終”堅持黨的立黨宗旨。
其二,堅持立黨宗旨中的“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黨的階級性質沒有變,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必然要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在新的時期確實又面臨著大量的新情況: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外,還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成份;隨著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作為主體的按勞分配形式外,還出現了在法律范圍內的按資本和按技術分配的形式;此外,還出現了實際存在著地區之間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懸殊;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了一批下崗職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堅持黨的階級屬性,正確處理無產階級與其他群體的關系,以堅持“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其三,堅持立黨宗旨中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相對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言,但又離不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多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利益之間的沖突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在新情況下如何妥善協調和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以堅持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們堅持黨的宗旨,還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
人類社會作為物質世界的特殊形式就在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客觀性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形成并發生作用的。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因而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是社會現實及其規律的體現者。“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黨宗旨正是從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得出的必然結論。“實事求是”中的“實事”在本質上就是人民群眾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而人民群眾創造社會歷史的實踐活動是與他們的利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這就邏輯地推出,立黨宗旨和黨的思想路線相比較,前者更為根本。毛澤東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要求全黨同志和全體干部,“做人民的忠心耿耿的勤務員,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原因就在于此。
中國為要實現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的愿望,就必須把握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并且在行動中以處處不違背之為準則;離開了“實事求是”,則“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成為海市蜃樓。把握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就必須以探求如何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為目的,并且在行動中把關于中國社會的現實和規律的認識轉化為實現目的的方法;離開了“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則“實事求是”就沒有目的和方向。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發展起來的,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曾反復強調:“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要求全黨必須高度警惕和堅決克服脫離群眾的危險,一再嚴肅批評脫離群眾的錯誤。革命導師列寧也曾經講過,執政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始終把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我們推進事業的根本保證。”這段話高度闡明了我們的黨在新時期應時刻不忘人民群眾這一根本。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