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自傳之入黨綜合思想匯報
當前,我們外部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內部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加快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迫切。同時,還存在著影響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弊端、做法和規定,因此,發展必須深化改革,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途徑,才能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黨的xx大提出了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個奮斗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黨的xx大報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目標和各項政策措施,體現了發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和各項工作的新舉措。把握了這些,就是把握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先進性;有效地貫徹落實了這些,就是有效地體現了黨的先進性。
“xx大”報告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主義所以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就在于它能最終創造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發展,也是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人階級是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社會化大生產又是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因而工人階級代表著當代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就必然忠實地代表著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始終都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忠實代表,革命戰爭年代是如此,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更是這樣。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就曾經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是束縛生產力還是解放生產力的”。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鄧小平更是反復強調:“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成果,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說:“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因為我們黨是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所以全黨為之奮斗的目標,歸根到底是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是要最終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經過撥亂反正,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制定了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強調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這不僅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使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充分證明了我們黨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忠實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