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入黨思想匯報
七月,因有一個特殊的日子,對黨的歷史和現實的關注,往往就成了這個“紅色月份”的主題。“七一”前夕,西柏坡和延安,以這兩處中國革命圣地命名的展覽,相繼在北京開展,引來觀者如潮。此前,中宣部還推出了一項“經典中國”的系列宣傳報道活動。主旨是循著中國共產黨黨史這一“紅線”,把黨史上的經典事件、經典地點、經典人物作為線索,尋求這些黨的精神財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價值。
而今年“七一”前最引人注目的大事,莫過于6月29日主持政治局會議,專門研究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其中,除了把發展黨員工作作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礎工程”這一新提法,會議還響亮地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員隊伍自我純潔機制”,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及時處分違紀黨員。
歷史與現實總是相互交錯,從而給人以豐富的遐想。西柏坡、延安乃至南湖、井岡山、古田、遵義……這些曾閃閃發光的名字,對今天的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而一個87年前人數不過幾十、到如今已有7000多萬黨員的政黨,自身建設所面臨的最迫切問題又是什么?
毫無疑問,回顧黨的歷史,誰也無法否認,我們今天仍在享受著87年前那個僅有50多人演繹的傳奇故事帶來的福澤,甚至當年為民眾福祉而奔走的前輩,也無法想象我們今天豐裕的物質生活。然而,面對現實,人們又不能不為今日這7000萬人隊伍中存在的種種現象而感到憂慮。如果對照一下發生在今年“七一”前后的一些怪事,就更會感到,為什么人們不愿把那些閃光的名字完全送歸歷史,也更容易理解中央在黨的生日前夕突出加強黨建工作的良苦用心。
在革命圣地延安,吳旗縣一名農家婦女因為家中被盜派出所遲遲不出警,又不能破案,情急之下罵了縣公安局長幾句,竟然馬上被刑事拘留。在紅色根據地所在的江西,高安市的兩名干部,下鄉辦事非要農民給他們下塘抓魚吃,造成農民溺水死亡,他們卻揚長而去,推脫責任,“貪嘴干部一尾魚,無辜百姓一條命”!在與西柏坡同屬一省的河北青龍縣,兩名鄉干部因為“錢少”,竟然合謀將一名12歲的小學生綁票殺害,向孩子的家屬索要20萬元贖金……這些怪事的當事人,幾乎無一不頂著共產黨員的名號,而且是黨的“干”部。
還有更多的黨員,雖然沒有做出上述極端令群眾反感的事情,但是卻渾渾噩噩,忘記了當初的入黨誓言和崇高追求。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人甚至不再愿意與黨組織打交道,把黨員稱號當作一種累贅;有的人則把黨員名號當作升官發財的敲門磚,只因為想謀職、要當官才入黨。至于許許多多被群眾所痛恨、身為黨員的貪官,利用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不惜違法亂紀,直至走上犯罪道路。這些人的行為,毒化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
當然,也有令人感動的事例,比如被稱為“黨的好女兒”、“七一”前夕感動了千千萬萬人的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從干部到群眾,從老黨員到年輕的大學生,通過媒體了解到她情系百姓、一心為民的事跡后,他們爭讀、爭看她的事跡,表現出少有的熱情。
從“西柏坡熱”、“延安熱”、“經典中國熱”到“任長霞熱”,就不難理解,今天的廣大群眾,心中渴求的是什么;從那些不該發生的反面事例,到中央提出加強發展黨員工作,建立健全“黨員隊伍自我純潔機制”,就不難看出,今天黨的建設的重點應是什么。
實際上,延安也好,西柏坡也罷,那時候共產黨統治地區老百姓的生活與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然而,蘇區的黨員干部、解放區的共產黨人,還有今天的任長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與老百姓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情同一體,水乳交融。即使他們并不能帶來群眾所需要的一切,但是老百姓仍然擁護他們、熱愛他們,對他們充滿期待、充滿信心。因此,雖然他們人數不多,財力不足,但卻具有驚人的能量,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