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的責任入黨思想匯報
范文一:
敬愛的黨組織:
以人為本,團結拼搏,黨旗在災難中閃亮;災難無情人有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各地黨員干部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面對特大災害的嚴峻考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救災的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關鍵時刻站出來,生死關頭豁出來”的英雄贊歌。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戰斗堡壘;災難面前,共產黨員站出來,讓黨旗在前線高高飄揚!
不論是1998年的抗洪救災還是XX年的汶川地震,黨中央國務院對災情都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下達通知,要求災區各級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堅強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和動員一切力量,把救災作為當前第一位的任務,認真做好服務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穩定人心,凝聚力量,團結和帶領群眾投入到抗洪救災中去,真正做到“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堅強堡壘”。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從縣委派來的黨員,他們在災區建立了臨時黨支部,口號就是“把黨支部建起來、讓黨旗飄起來、讓黨徽掛起來”。臨時黨支部承擔著很多工作,比如說災民的日常生活需要,還有一些上傳下達的工作。在災民的家里,讓人感覺到災民不是那么驚慌,對這一切非常平和,這都跟黨員沖在前線有關。在災難面前,黨員干部充分發揚不畏艱險,連續作戰的作風,沖鋒在前,戰斗在前,做到哪里工作最艱苦,哪里災情最嚴重,哪里群眾最需要,就出現在哪里,戰斗在哪里,真正做到“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認為維護群眾的安全就是他們的使命,與村民相關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他們不畏艱險,通宵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以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他們抓行動,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主心骨作用,其中有一位轉移出來的老人感激的說:“感激共產黨,沒有共產黨的幫助,這次我們全家真的遇上大災難了。當然除了這位老人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心中不知該怎么表達對黨的感激之情,也許他們只用一句普通的話,也許他們只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黨,去做一個普通人應該做的事。我們感激黨,感謝他們始終沖在最前線,始終以群眾的安危為己任,在抗洪救災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全國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抗災過程中緊急行動了起來,充分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互助精神,心系基層,心系災區,心系群眾,積極支援幫扶受災地區和人民群眾度過了難關,還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主題實踐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鼓舞和支援災區,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作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不畏艱險,不畏困難是其本身的義務,并不值得為此大漲宣揚,但你可曾試想一下,黨員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孝敬的父母,有自己疼愛的老婆和孩子,但一旦面對危急時刻,他們能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沒有些許的遲疑,更沒有絲毫的恐懼,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共產黨,什么是黨員的責任,什么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難道我們不覺得他們偉大嗎?不覺得為他們這種高尚的情操感到敬佩嗎?
在一次一次的災難面前,我一次又一次的目睹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為搶險夜以繼日的工作,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情景,思想受到了很強烈的沖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v員在關鍵時刻沖鋒在前、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信念。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積極參加各種學教活動,嚴格遵守學習紀律,認真學習討論,不斷提高認識,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從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更加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思想與行動同步,為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努力!
匯報人人: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范文二:
尊敬的黨組織:
經過了5次理論課的培訓,第42期黨校第八分黨校的同學們在對黨的理解,對黨員義務的理解,對黨員責任的理解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理論的學習終究離不開實踐,如何將我們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帶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積極投身到了社會實踐中去。
2月2日這天的早上,天下著蒙蒙細雨,但這并沒有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大家帶著無限的熱情,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博物館的旅途。湖北省博物館于1953年3月成立籌備處,是目前擁有占地面積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的省級博物館。館中藏有文物14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參與這樣一次以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為主題的社會實踐,相信能讓我們在大開眼界的同時更好地了解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更深刻地理解壓在我們身上的社會重擔。
進入博物館,我們首先參觀了楚文化展廳。在約八百年的歷史里,楚國人以勇于進取的精神,追新逐奇的創造意識,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具有高冶煉水平的青銅器,典雅華麗的漆器,都是其文化的鮮明特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回想起那樣一段歷史,越王勾踐為了越國的未來臥薪嘗膽,甘為夫差的馬奴,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艱辛與屈辱,歷時三年,回到越國。之后又與楚國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君臣一心,終將吳國打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只要我們心中有志向,能吃苦,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我們的黨,為了實現全國人民的解放,跨草原,過雪山,戰勝途中一切艱難險阻。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歷時整整兩年,不僅躲過殘害,更沿途打擊了,建立多個紅軍革命基地,為實現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新時期的年輕一代,更應學習黨的精神,不畏難,不放棄,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帶著無窮的感慨,我們進入了下一個展廳——曾侯乙墓。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XX年前的諸侯國君的墓葬,曾侯乙墓展廳展覽陳列了該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現了24XX年以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的重量、體積在編鐘中是罕見的。鐘上大多刻有銘文,這些銘文,便于人們敲擊演奏。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有五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鐘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考古工與文藝工合作探索,用此鐘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讓人無不驚嘆。悠悠中國,燦爛五千年的文化總是讓世人充滿了崇敬與贊嘆。偉大的中國人,以其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創造了世界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開創了世界上一個又一個的新紀元。而現在,正在學習知識的我們,更是應該繼承古代中國人的精神與傳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揮創造力,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灑下自己的每一滴汗水,讓中國能夠繼續站在世界文明的頂端。之后,我們又先后參觀了鄖縣人展廳、九連敦展廳,盤龍城展廳、屈家嶺展廳及古代瓷器專題展廳。每一個展廳,不斷地向我們展示著古代中國人的智慧與偉大,那樣式精致的青銅器皿,別致艷麗的珠寶首飾,溫潤精致的各種瓷器,都讓人不禁點頭稱好。
中午11點半,我們坐上了校車,踏上了回去的旅途。在車上,我的眼前依然浮現著越王勾踐劍的青銅鋒芒,元青花四愛 愛圖梅瓶的典雅翠麗,曾侯乙編鐘的大氣磅礴,這些器物身上不僅閃爍著古代中國人的勤勞與智慧,更閃爍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燦爛偉大。而年輕一代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翁,更加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黨的優良傳統,承擔起祖國給我們的歷史責任與社會責任,在實踐中踐行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許下的諾言,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匯報人人:
時間: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