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群眾觀點入黨思想報告
敬愛的黨組織:
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王勝俊院長最近指出:強化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是人民法院做好各項工作,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當前,全國法院正在開展群眾觀點大討論活動,重新回顧認識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從哲學上深度思考,對于開展好大討論活動,對于深刻理解王勝俊院長講話的豐富內涵,確保 “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公正執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本體論:“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哲學作為一門世界觀的學問,首先是一種本體論,它研究世界存在和發展的更具及其規律。世界產生人,人也創造世界。現實世界就只能理解為人化的世界,而這種人化世界過程具體表現為社會歷史生成和發展。那么,人的世界是誰創造的,社會存在的本體是什么,根據何在呢?這就是歷史哲學要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了第一個科學的歷史哲學,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按照這種科學的社會本體論觀點,人類社會從其客體角度來看,是社會存在的基礎,生產方式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另一方面,從其主體角度來看,社會是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質是現實人及發展。而人可分為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簡稱群眾和個人。而人民群眾從質上它是指代表歷史方向和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力量;從量上,人民又是大多數。所以,人民群眾就實實在在成為社會歷史的主體。在這里,也就是說在人的世界里,也就是說在人的世界里,自然事物財富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的精神財富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不僅如此,社會變革也是人民推動的,舊世界的滅亡和新世界的誕生都是人民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在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偉大事業中,要永葆青春活力和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透徹把握社會歷史的真諦,同人民群眾建立“魚水關系,”才能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推向前進。人民法院作為權力機關,權利來自人民、屬于人民,只有堅持群眾觀點,才能確保人民法院各項事業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和發展。
價值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價值就是物對人的有用性。這就是人與世界的價值關系。價值關系就是利害關系,物對人有用,能滿足人的需要就有價值,反之,物就無價值。而人作為價值的主體,
他不僅創造了物的價值,而且人也在其中創造自己的價值。
在價值世界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社會主義的價值關系,“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是西方信仰的價值觀。在這里“大公無私”“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和“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是對立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所以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因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絕不應該違背人民的宗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絕不應站在民眾之上。”可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由黨的宗旨和歷史地位決定的。
知行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但是這一宗旨不是空洞的口號,要通過具體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得以貫徹和落實。正因為這樣,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運用于領導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路線。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認識論,是辨證唯物主義知行統一的創造性運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認識的源泉是社會實踐。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所以,對社會的認識歸根到底不是來源于某一個領導者的苦思冥想,而應該從千百萬人民的偉大實踐中來,胡*濤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這個論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群眾觀點。我們要深化對黨的群眾觀點的理解和認同,努力增進群眾感情,進一步改進司法作風,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切實把司法為民宗旨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只有這樣,堅持黨的群眾觀點,才會有實際意義。
匯報人:
他不僅創造了物的價值,而且人也在其中創造自己的價值。
在價值世界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社會主義的價值關系,“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是西方信仰的價值觀。在這里“大公無私”“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和“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是對立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所以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因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絕不應該違背人民的宗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絕不應站在民眾之上。”可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由黨的宗旨和歷史地位決定的。
其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每個黨員的思想和行動的最高準則。每個黨員都應當自覺地把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統一起來,直至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那種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個人主義,那種以權謀私、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等違法違紀腐敗行為,那種不關心群眾痛癢、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疾苦的官僚主義等等,都是同黨的根本宗旨相對立的。做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名人民滿意的法官,就要像雷鋒那樣,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不動搖,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用雷鋒精神踐行“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做黨和人民放心的政法干警,做新時代的活雷鋒。
知行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但是這一宗旨不是空洞的口號,要通過具體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得以貫徹和落實。正因為這樣,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運用于領導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路線。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認識論,是辨證唯物主義知行統一的創造性運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認識的源泉是社會實踐。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所以,對社會的認識歸根到底不是來源于某一個領導者的苦思冥想,而應該從千百萬人民的偉大實踐中來,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這個論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群眾觀點。我們要深化對黨的群眾觀點的理解和認同,努力增進群眾感情,進一步改進司法作風,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切實把司法為民宗旨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只有這樣,堅持黨的群眾觀點,才會有實際意義。
匯報人: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