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精選5篇)
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 篇1
在這個滿溢著花草芳香的春天,我們晨報小記者來到了揚州瘦西湖游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如玉帶飄逸似彩虹臥波,是我這次揚州之行印象最深的地方。
導游介紹了二十四橋有三種解釋:一是在揚州有二十四座橋,但目前還沒有考證有這么多橋;二是隋煬帝帶了二十四個美女在橋上吹拉彈唱,當時橋和嬌是諧音,久而久之就成二十四橋了;三是這座橋有24米長,前后有24級臺階,寬2.4米,兩邊有24個欄桿,數字都和24有關,就稱之為二十四橋了。這真是太有趣了。我急忙沖向二十四橋,要一睹她的芳容。
來到二十四橋,我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邊走邊數著臺階數。“一、二、三……”當到達橋中央的時候,正好數到二十四!啊,果不其然!從橋中央往遠處看,我被眼中的美景完全吸引住了!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清風徐來,水波粼粼。那燦爛的陽光更為湖面鍍上了一層金衣。“呼——”一陣微風吹過臉龐,送來了一陣清涼,送來了歡聲笑語。眼前,一艘帆船緩緩而來,從橋下穿過,猶如游龍,好不自在。橋兩岸的柳樹隨風起舞,如同當年24嬌的美麗身影,讓人久久回味。隨著人流,我繼續往下走,邊走邊數。“一、二、三……”當然還是二十四級臺階,不禁驚嘆于二十四橋的精巧美妙!
站在橋邊,望著美如仙子的二十四橋,我在想,對于二十四橋會不會有第四種解釋呢?比如,這是不是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對二十四這個數字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呢?中國有二十四節氣的說法,農民種田,要想豐收,離不開二十四節氣。所以,二十四橋上處處可見二十四的身影。
二十四橋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古代人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啊!
美麗的二十四橋,好一幅美麗的畫卷!
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 篇2
不只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了二十四橋景區。“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二十四橋”的芳名,之所以流傳千載,得益于杜牧的這首名詩。關于“二十四橋”的得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唐代有人在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見到24個風姿綽約的仙女,身披羽紗,酥手托簫,鼓著粉腮,輕啟紅唇,飄上一座小石橋,于是那舒緩柔美的旋律,便從24支簫管中緩緩地流淌出來。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在揚州出西門向北行3-5里處,有一石橋和一木橋,兩相近橋頭的距離約24步,村里的長者都認為這兒就是“二十四橋”。在他們幼小的時候,都有被長輩牽著小手“數數過橋”的經歷:跨過一座橋,從一個橋頭走向另一個橋頭,“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這種說法,“二十四橋”是兩座橋的統稱。遺憾的是,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小橋,隨著城市的發展已變得面目全非。
揚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24塊欄板。關于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不如我們丟開那些煩瑣的考證,來細細的品味杜牧詩句中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吧。
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 篇3
揚州的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呢,還是指二十四座橋?說法不一。
指一座橋的例證居多。有這么一種傳說。隋煬帝的游船到了揚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橋,問叫什么橋。太監說不知道。一個寵妃就說了:“我來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二十三橋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個,稱為二十三嬌。“嬌”和“橋”韻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聽了寵妃說的緣由,一個太監報告皇上,說船上有二十四嬌———有一個妃子肚子里有一嬌,她懷孕了。因此,這一座橋就叫二十四橋了。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稱謂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于“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宋朝詞人姜(1155—1221)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指一座橋。《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現在,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歷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說是指二十四座橋的例證只有一個。宋朝大科學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鎮江)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說:“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可紀者有二十四橋。”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橋及一處“新橋”。這是古代典籍中惟一認為有二十四座橋的記載。顯然,他認為歷史上有二十四座橋,因而才有“今存”若干之謂。沈括以治學嚴謹著稱。因此,這一說影響也比較大。
“二十四”,在揚州現在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說,“這個人二十四道全會”,意思是這個人多才多藝。這里的“二十四”與俗話三十六策走為上策中的“三十六”和口語不管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一”一樣,虛指多。因此,也可以這么說,揚州有很多座橋,就說有二十四橋。
說法有三種,但比較可信的還是指一座橋。如果兼顧各種說法,可以這樣來解釋:唐朝揚州的橋多,并不止二十四座橋,有人歷數出二十四座有名的橋。其中一座在風景區,最具特色,就叫二十四橋。外地人、后人不斷加以解釋,說法就各異了。
今天,念四路中段東面,五亭橋西邊的景區就叫二十四橋景區。其主建筑熙春臺東面有毛澤東手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碑。在熙春臺東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的公園中常見的那種小拱橋,寬2.4米,兩頭各有二十四層臺階,兩邊各有二十四根欄桿,叫它二十四橋。橋的西北有一座簡潔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簫廳。這算是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魯迅故居百草園里種了一塊菜來和散文對應一樣。建這么一座“二十四橋”,也表明比較可信的是指一座橋。這座現代的“二十四橋”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橋的復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氣。
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 篇4
揚州二十四橋是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筑的杰作。但是指一座橋呢,還是指二十四座橋?說法不一。指一座橋的例證居多。有這么一種傳說。隋煬帝的游船到了揚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橋,問叫什么橋。太監說不知道。一個寵妃就說了:"我來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二十三橋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個,稱為二十三嬌。"嬌"和"橋"韻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聽了寵妃說的緣由,一個太監報告皇上,說船上有二十四嬌---有一個妃子肚子里有一嬌,她懷孕了。因此,這一座橋就叫二十四橋了。
說是指二十四座橋的例證只有一個。宋朝大科學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鎮江)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說:"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可紀者有二十四橋。"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橋及一處"新橋"。這是古代典籍中惟一認為有二十四座橋的記載。顯然,他認為歷史上有二十四座橋,因而才有"今存"若干之謂。沈括以治學嚴謹著稱。因此,這一說影響也比較大。
"二十四",在揚州現今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說,"這個人二十四道全會",意思是這個人多才多藝。這里的"二十四"與俗話三十六策走為上策中的"三十六"和口語不管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一"一樣,虛指多。因此,也可以這么說,揚州有很多座橋,就說有二十四橋。
說法有三種,但比較可信的還是指一座橋,二十四橋有24級臺階,長24米,寬2.4米,兩邊護欄上的圖案有24個。如果兼顧各種說法,可以這樣來解釋:唐朝揚州的橋多,并不止二十四座橋,有人歷數出二十四座有名的橋。其中一座在風景區,最具特色,就叫二十四橋。外地人、后人不斷加以解釋,說法就各異了。
今天,念四路中段東面,五亭橋西邊的景區就叫二十四橋景區。其主建筑熙春臺東面有毛澤東手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碑。在熙春臺東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的公園中常見的那種小拱橋,寬2.4米,兩頭各有二十四層臺階,兩邊各有二十四根欄桿,叫它二十四橋。橋的西北有一座簡潔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簫廳。這算是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魯迅故居百草園里種了一塊菜來和散文對應一樣。建這么一座"二十四橋",也表明比較可信的是指一座橋。這座現代的"二十四橋"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橋的復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氣。
揚州二十四橋導游詞 篇5
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如霓虹臥波,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潔白的欄板上有彩云追月的浮雕。導游告訴我們,若是晚間前來,置身橋上,天上明月皎潔,橋下波光漣漪,游船劃過留下的波紋和橋旁亭臺樓閣的琴聲、簫聲交匯在一起,會使人自然融入杜牧所描繪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
揚州的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呢,還是指二十四座橋?說法不一。指一座橋的例證居多。有這么一種傳說。隋煬帝的游船到了揚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橋,問叫什么橋。太監說不知道。一個寵妃就說了:“我來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二十三橋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個,稱為二十三嬌。“嬌”和“橋”韻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聽了寵妃說的緣由,一個太監報告皇上,說船上有二十四嬌———有一個妃子肚子里有一嬌,她懷孕了。因此,這一座橋就叫二十四橋了。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稱謂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于“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宋朝詞人姜夔(1155—1221)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指一座橋。《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現在,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歷牌上“二十”都寫成“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