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日游小團導游詞(通用3篇)
南京一日游小團導游詞 篇1
南京老門東汗青文化街區在國慶前開放了,固然還在建樹之中,但箍桶巷一帶已初具局限。與夫子廟對比,這里保存了更多的明清風采和特色。尚有金陵首富蔣百萬和中國第一個女狀元傅善祥的故宅,以及金陵美術館和城南博物館,人文氣氛相等濃烈。街上的小吃店已延續開張了,蔣有記鍋貼、藍老大糖粥藕、徐家鴨子、雞鳴湯包等都是老字號。不只口胃正宗,價值公道,就餐情形也很優雅。我和老伴點了一籠雞汁湯包和一碗餛燉,總共才花了19塊錢。與前次在夫子廟吃一碗鴨血粉絲湯就要花88塊錢對比,內心天然要扎實得多。
老門東是指中華門以東的一片街區,自古以來這里一向是鬧市區,但其后南首都向北擴展了,出格是民國時期的當局機構和高校又都齊集在城北,城南一代就徐徐地荒涼下來。住的大多是布衣黎民,被統稱為老城南人,說的也是一口地隧道道的南京方言。南京素來是個文化領悟的都市,以是南京人沒有什么排外頭腦,也不小看外地人。相反是外地來的人反而會小看老南京人,就連子女找工具時都要囑咐一句,萬萬不要找小市民家的,這個小市民首要就是指城南一帶的人。這讓城南人極端不爽,但也很無奈,事實職位不如人啊。改良開放后這里的改革呼聲一直,但專家又傾向于掩護,抵牾一度很大。但這次的改革很是樂成,不只面孔一新,還帶來了發達的商機和活力,形成了一種可一連成長的態勢,也必將對都市文化的特色起到彰顯的浸染。
秦淮區已往是最小最窮的一個城區,中華門一帶又滿是老民宅,尚有城墻圍著,相等于一個死角。但也因此保存了許多文化的遺存,此刻反而成了一個有著龐大開拓潛力的富礦。等金陵字畫院等辦法完全建成后,南京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不是沒有也許的。加之前不久城區歸并后,白下區已經被并過來了,連新街口都屬于秦淮區的地皮。這真是因禍得福焉知非福,世事難料啊。
假如要提提議的話,我倒是但愿這里多些商人氣味,就是要糊口化,不能把住民都趕走,搞成一個純真的景觀區,照舊要多蓋些院落,可租可售。就好比像我這樣的閑人,如能在此處租一間幽靜的小屋住上一陣,逐日起來灑掃庭院,再沏上一壺茶籌備招待客人,并趁便代售一些書畫,豈不是一樁美事。
但愿我的好夢成真,也接待列位摯友早日降臨。
南京一日游小團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南京市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接皖浙,北聯江淮,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現轄11個區(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江寧、浦口、六合、棲霞、雨花臺)2個縣(高淳、溧水),總人口約530萬人。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
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于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蔥蔥的紫金山中,布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巨制,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臺烈士陵園、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峰塔影,碧波蕩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蘊含動人凄麗的傳說,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南京一日游小團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岳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岳陽樓屹立于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區內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面積3.9萬平方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鶚,遙對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萬里長江。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長江居其中。以水路言,從岳陽出發,上溯長江,經三峽,可通巴蜀;順長江東下,可達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乃至遠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上溯,可與湖南76個縣市相連。以陸路言,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干線上亦處中端,極易轉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岳陽樓包含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結,因而在近一千年來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地方。登上樓來,放眼望去,渾無際涯的“八百里”洞庭湖直入眼底,令人陡然間心曠神怡,頓覺入了“無我無人”之境。
岳陽樓景區除主樓外,尚有朱德同志書寫匾額的懷甫亭,建于明朝崇禎年間的仙梅亭,取材于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傳說的三醉亭,都具觀賞價值。此外,魯肅當年發布軍令的點將臺,書法碑廊,小喬墓,魯肅墓都值移步一探以舒懷古之情。
岳陽樓下還有一個著名的詩書碑廊,該碑廊全長百米,式樣為仿古回廊,古樸、莊重、典雅。
這一名樓建成的起因卻是因為軍事需要。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20xx年),東吳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派大將魯肅率軍駐守巴丘,魯肅為了在洞庭湖上操練水軍,在洞庭湖邊的城頭上建了檢閱水軍的閱軍樓,這一閱軍樓便是岳陽樓的前身,至今岳陽樓景區范圍還存有魯肅閱兵處。至唐開元四年(公元720xx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遂擴閱軍樓,稱南樓,后又改名為岳陽樓。隨后,岳陽的山青水秀和岳陽樓的雄偉引來了才華橫溢的文人騷客,張九齡、孟浩然、賈至、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大家紛沓而至,登天下樓、賞天下水,并寫出上千篇膾炙人口的詩文,其中杜甫的《登岳陽樓》、李白的《與夏十二登陸岳陽樓》、李商隱的《岳陽樓》等均是語工意深的佳篇,遂使岳陽樓漸漸擴大了知名度。
但岳陽樓真正聞名天下,卻是在北宋時,因了當時的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俺的一篇《岳陽樓記》。慶萬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貶為岳州知州,他惜岳陽山水之秀異,第二年便開始重修岳陽樓,修好后請人畫了一幅《洞庭晚秋》圖,寫信邀他的好友范仲淹為修葺一新的岳陽樓作記。范仲淹不負好友重托,一篇《岳陽樓記》360余字,字字珠璣,成為千秋絕唱。其中的“余觀夫巴陵勝狀…”一段,述盡天下樓、天下水之勝景,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則更成為中華民族久吟不朽的名句。正是因了這篇文情并茂的《岳陽樓記》,岳陽樓才聲名遠播中外,成為千古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