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導游詞(精選3篇)
江蘇無錫導游詞 篇1
無錫靈山公園因靈山大佛而得名,占地1500畝。它由九龍灌浴、大雄寶殿、靈山大佛和檀宮四個部分組成。
進入靈山公園,隱隱約約就看見一個跟山差不多高的大佛屹立在遠處。順著大佛的方向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九龍灌浴。九龍灌浴是指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九龍噴水給他沐浴的情景。
隨著佛教的音樂響起,蓮花的花瓣緩緩地打開,露出釋迦牟尼的頭、身體和手足。等他全部露出時,九條水柱立刻從九條龍的嘴里噴射而出,沖在他的身上,把它洗得干干凈凈。
離開九龍灌浴,繼續(xù)往前走,便進入了大雄寶殿。里面矗立著四大金剛,分別拿著傘、劍、蛇和琵琶,怒目圓睜,看上去唯物高大。
走出宮殿,靈山大佛就全部映入你的眼簾。足有 150米高,需要抬頭仰望才能看清它的全貌,顯得高大又神圣。
在靈山大佛的右側(cè),有一個檀宮,是一座通體潔白的宮殿。
順著大門進去,仿佛進入仙境一般。整個建筑的頂是半圓形的,上面錯落有致地排滿了形態(tài)各異的飛天少女。她們惟妙惟肖、翩翩欲飛,笑容滿面地迎接你的到來。四周的墻上掛著16幅巨幅油畫,分別講述著關于佛教的故事。走到盡頭,有一面全部用琉璃做成的繪墻。整個檀宮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我喜歡靈山公園。在那里,可以學到許多關于佛教的知識。希望你有機會也去細細游賞。
江蘇無錫導游詞 篇2
當初咱們將去旅行的是無錫市內(nèi)最重要的景致名勝區(qū)——錫惠公園。它位于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含錫山跟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公園概況和名稱由來】
游客們: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萆礁329米,四周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綿延而來,山有九峰,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的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萆揭匀忻,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跡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床、竹爐山房等數(shù)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chǎn)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處崛起的小峰。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后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構(gòu)成“真山假水”,發(fā)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們:錫惠公園全國分為三個游覽欣賞區(qū):一是名勝古跡區(qū),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做作風景區(qū),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娛樂運動區(qū),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游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各位游客: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檐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為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矗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志》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對于龍光塔,還有這么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昆山人顧鼎臣,游覽錫惠勝景后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起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甭犃诉@位大臣的話,人們信認為真,于是后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爾后幾十年仍不人中狀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而又在萬歷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并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寄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多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構(gòu)造,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添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改正傾斜,把墻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立端莊,雄姿煥發(fā)。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為地下游覽場合,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虎年,“隱辰”是把龍隱于山內(nèi)之意。洞內(nèi)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戲院,可包容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擺設工藝、陶瓷、泥人等。這里的氣溫長年堅持18℃,冬暖夏涼,游人至此,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局部組成,彩陶燒制,以花崗巖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凌空,氣概非凡。再向西是“吳文明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破的石碑上,刻著著名字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臺,臺前石柱上有宏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為我海屋添籌!狈疵媸牵骸靶猩品娇啥喔,守仁天然長命!崩@過承露臺,上面兩座方亭合并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lián)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蓖っ蛯β(lián)均由我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跡。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jīng)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后改為“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本上,樹立了惠山寺。因為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于是名聞遐邇。
游客們: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造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從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潢。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nèi),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jīng)幢,南側(cè)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刻經(jīng)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由白鹿隱士李瑞符書寫,經(jīng)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門組成,雕刻優(yōu)美,充足顯示了唐代的藝術(shù)作風。北側(cè)一座建于宋代熙寧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擬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jīng)的做法,是宋代當前才在佛教界風行的。兩座石幢分辨用多少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毒草橋——聽松石床——古銀杏樹】
進入古西岳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為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xiàn)在看到的是1979年依據(jù)影片《無錫景》畫面復制而成。
江蘇無錫導游詞 篇3
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無錫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更是一座夢想之城。
我現(xiàn)在居住的無錫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在這里,生活著來自各地的人們,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但是他們卻是“道不同志同”。他們都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打拼、奮斗,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每天早上四五點,當你還沉浸在美夢中,他們有的人就得不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穿上厚厚的棉襖,騎著車子乘著冷風去拿菜。他們,就是賣菜的叔叔阿姨們。買菜的老板在諾大的菜場里東走西走,為的就是能夠挑到新鮮的菜,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在他們點了點頭以后,就會拿著塑料袋裝菜。當他們完全挑好了以后,就會開心地滿載著菜回到自己賣菜的地方。這時,天剛剛亮了,他們開始了新一天的賣菜工程。
上班族們也很忙碌。他們每天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認認真真將老板交代的任務完成。有時,他們也會加班,熬到很晚才回家,甚至連睡覺的時間也沒有,在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這樣匆匆而過的身影,那是辛勤奮斗的證明。
不僅是大人們在奮斗,上學的孩子們也在奮斗。比如在我們南豐小學,同學們一個個也在奮斗。他們上課認真聽講,仔仔細細地將作業(yè)完成,為的是在考試的時候,能夠考一個好成績。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和其他同學一樣,我也在努力著。每天我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如海綿吮吸知識的甘霖。因為我知道,只有現(xiàn)在好好學習,長大以后才能有所作為。
在無錫,只要你停下腳步用心感受,就可以感受到,不光是自己一個人在奮斗,周圍的人們也都在向前邁進,不要覺得孤獨,因為還有很多人和你一樣,加油吧!
我心田中的無錫,就是這樣一個由許許多多人的夢想凝結(jié)而成的地方,人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奮斗,我愛這座夢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