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江蘇導游詞 > 江蘇風光導游詞(精選5篇)

江蘇風光導游詞

發布時間:2022-09-01

江蘇風光導游詞(精選5篇)

江蘇風光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參觀的是靈谷景區。

  靈谷景區位于鐘山東麓,面積約20_多畝,這里是六朝名勝薈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時,將原位于鐘山西麓的六朝名剎開善寺遷到這里,更名靈谷寺,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禪林”。到了民國時期,1920_年國民政府為了紀念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數萬將士,又在靈谷寺舊址修建了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仍通稱這一片風景區為靈谷寺。這里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古稱“靈谷深松”,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眾多名勝古跡隱約其間,有無梁殿、松風閣、靈谷塔、志公殿、三絕碑等,名人墓葬有鄧演達墓、譚延闿墓等。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勝景,掩映于郁蔥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葉紅如火,色彩斑斕,桂花飄香,景色十分迷人。靈谷景區鮮明體現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國文化、生態文化的特點,是游人們品味歷史、賞桂休閑的好去處。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鐘山風景區以山聞名,又以森林公園著稱,20_年3月1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鐘山總面積為4萬5千多畝,其中森林面積3.2萬畝,總覆蓋率達72%,在全市綠化體系中覆蓋全市總面積的15.6%,是國內外少見的城市森林公園。紫金山猶如一臺巨大的空氣濾清器,據專業人士測算,各類綠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達440萬噸,釋放氧氣達380萬噸,可供1300多萬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攤到每個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從中獲得氧氣超過4公斤。按國際環境生態效益計算方法計算,每年產生生態效益達13億元。總之,鐘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園。只要你走進了它,就如同進入了“天然氧吧”。特別是靈谷景區,近年規劃建成了萬株桂園,其中桂花專類園達1700畝,共有桂花18000株。專類園設計風格獨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蒼蒼,令游客神往不已。

  靈谷寺是古代鐘山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傳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為名僧寶志所建的開善寺,建于梁天監十四年(520_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寶志就是我們熟知的濟公和尚的原型。因為梁武帝很崇拜寶志,故在寶志死后,為他建造了墓塔“寶公塔”和一座開善寺。到明朝初年,寺名已改為蔣山寺。不久,朱元璋選中開善寺這里為自己建造陵墓,于是又在紫金山東麓找到一處“山川形勢非尋常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靈谷景區所在地,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這里為寶志建造一座新寺。

  靈谷寺工程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第二年六月告竣。以后又陸續增建了一些殿宇。寺成后,明太祖賜名為“靈谷禪寺”,并題書了“第一禪林”四個字,刻碑懸于寺門。

  關于靈谷寺名稱的來由,明太祖在靈谷寺新建時寫的《游新庵記》一文中說:“鐘山之陽有谷,谷有靈泉曰八功德水。”他在《御制大靈谷寺記》中又說,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嶺”間的一片谷地。可見“靈谷”二字的含義,“靈”是指當地一股被認為有靈性的泉水,即八功德水;“谷”是指地形而言。明代的靈谷寺占地500畝,供養了1000多名僧,其范圍南抵孝陵衛,北接明孝陵的皇墻,據說當時每天傍晚,寺僧要騎著馬經過五里松徑才能去關山門,可見范圍之大。在今天的南京體育學院以南,現在還有一個叫做大柵門的地名,就是從大山門諧音而來。寺內的主要建筑有金剛殿、天王殿、無梁殿、五方殿、大法堂(清代稱毗盧殿)、律堂(清代稱觀音殿)、寶公塔等。寺東北還有一座宏偉壯麗的大寶法王殿,是明成祖為西藏活佛哈立麻所建的殿宇。因哈立麻曾來此建齋講經,所以又稱說法臺。此外,在寺的兩側還有方丈、靜室、鐘樓等建筑。寺內還有148間畫廊,繪有各種姿態的佛像壁畫。上述建筑,除無梁殿保存至今,其余都已成為如煙往事了。

  古代靈谷寺在國內佛林中占有較高地位,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青睞。據《金陵梵剎志》的統計,明代靈谷寺在上元、江寧、句容、六合等地所擁有的地產,總共達34000余畝。明朝還把棲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劃歸靈谷寺管轄,這樣大規模的佛寺,真可謂是天下“第一禪林”了!清朝初年的戰火,使靈谷寺遭受嚴重的破壞,除無梁殿和寶公塔外,其余殿宇全部被毀。清朝統治進入所謂“康乾盛世”后,靈谷寺也重新修復,又成為東南名剎,并多次接待滿清皇帝。康熙游覽靈谷寺時,曾親筆題書“靈谷禪林”匾額,還寫了一副對聯:“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過靈谷寺,并在這里建了行宮,還賦詩、賜物,親筆御書“凈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絕碑上。

江蘇風光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前往南京東郊三大景區之一的靈谷寺游覽。車行下坡,我們看到一處面積不大的湖面,水平如鏡,山光樹影,十分緩麗。湖邊一座臨水而建乳白色琉璃瓦覆蓋的卷棚歇山頂的開敞建筑叫流徽榭,是1937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資建造的,用以紀念軍校創始人孫中山先生。由黃埔一期學員,后成為開國元勛之一的徐向前元帥題寫“流徽榭”楷書匾額。再向前,繞過靈響亭即到了靈谷寺大門萬工池停車場。我在門口廣場向大家介紹一下靈谷寺的歷史概況。

  明朝初年,鐘山西側的蔣山寺搬遷至此,改名為靈谷寺。它最早建于南朝梁天監十五年(520_年)。梁武帝女兒永定公主在高僧寶志(濟公原型)圓寂后,于此建五層琉璃珠寶塔,第二年武帝擴建造寺,名開善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卓有聲名的大寺。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選中寺址為陵寢吉地,并利用皇上權威迫其二次搬遷,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在現址復建。這位和尚出身的太祖皇帝,為避遷寺建陵不敬之口實,親自賜名為“靈谷禪寺”,書寫“天下第一禪林”匾額懸于寺門。當初養寺僧千余名,下轄12座佛寺,包括棲霞寺、定林寺等大寺廟,占地500余畝,擁有廟產三萬四千多畝土地山林,可謂盛極一時,名噪佛界。數百年間,屢有修茸,景況不衰,康熙南巡,游寺題聯,韓隆駐辟,作詩賜寶。可惜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清軍鎮壓太平軍,在此幾次擺開戰場,巍峨殿宇,付之一炬,僅剩下燒不掉的無梁殿。太平天國失敗后,兩江總督曾國藩雖重建少部分建筑,但也絕非前貌了。

  1920_年北伐勝利后,南京國民政府為紀念北伐犧牲的將士,選定靈谷寺舊址建陣亡將士公墓,在原寺廟布局上略加改造形成公墓格局,中軸線上為第一公墓,兩翼距中軸300米分別建第二、第三公墓,建門、樹坊,改造無量殿,興建紀念館、紀念塔,成為民國時期一處重要的中山陵園附屬紀念區。這里安葬了數以千計的國民黨部隊官兵的遺骸,每逢紀念日都有祭祀活動。

  新中國成立后,改名靈谷公園,栽植樹木花草,維護舊觀,繼續開放游覽。現第一公墓改為草坪,第二公墓修建了鄧演達烈士墓,第三公墓培育成茂密的樹林。盡管這里是寺廟、公墓、公園的混合體,但人們還是把這一帶稱為靈谷寺,可見靈谷二字的魅力。它是朱元璋親自命名,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為山有靈氣,谷有合水之意。

  各位朋友,我們面前的半圓形面積數畝的水池,叫萬工池,也叫放生池。相傳朱元璋見這里有景無水,命一萬軍工筑池,栽植白蓮。應該說,寺前放生池也是一般寺廟的傳統布局,搬來皇上,實為景點增色吧。池的西端不遠有一小石橋,叫迎駕橋,傳說是眾僧迎接乾隆圣駕的地方。

  廣場北面有一座大門,綠色琉璃瓦虎殿頂,下辟三個拱門,花崗巖基座。這種門的形式穩重氣派,用的是皇家規格。原來門額上是蔣介石手題“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現改為著名書畫家錢松巖先生書寫的“靈谷勝境”。門外一對石獅是建造公墓時北平軍分會所贈。門墻為紅色,故名紅山門。紅墻左右延伸又辟有二門,方便車輛通行,門額上分別為“松聲”“泉濤”。它雖叫山門但不是原靈谷寺大門,而是原金剛殿的位置,大家看到的門外柱礎的痕跡就是原殿殿基的范圍。

  進入山門,步過青石甬道,前方42層臺階上,原天王殿舊址,聳立著一座六柱五門十一樓的大牌坊,高10米,鋼混結構,頂覆綠琉璃瓦,柱石是二道四方須彌座,梁枋仿彩畫淺刻紋樣,斗拱挑檐,氣派不凡。這是仿北京十三陵入口大牌樓的形式修造的。五間坊門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質國民黨黨徽,中間夾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圖案,正面梅花中間寫有“大仁大義”四字,背面是“救國救民”,都是國民黨中常委主席張靜江書寫。大家細看,上面的瓦當都是國民黨黨徽圖案,體現了設計者的良苦用心。

  坊前石臺上立有一對高檔漢白玉雕刻的貔貅。神話傳說貔貅是黃帝作戰陣前沖鋒陷陣的兇猛神獸,每至陣前,一往無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這里象征陣亡將士的忠勇威武,是陸軍第十七軍所贈。這對石刻肌肉橫暴,矯健奮進,從雕刻藝術手法看,是一件精美獨特的作品。

  各位游客,前方有一古老面龐大的建筑,請哪一位朋友猜一猜它是什么樣的結構。好的,幾位朋友都搶先說是無梁殿,非常正確,好眼力。它通體是磚石拱券結構,不用一寸梁木,叫無梁殿,用其諧音,又叫無量殿,原來供奉無量壽佛。正因為無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戰火中幸存,但僅殘留拱券,在造公墓時加修重檐屋頂。它是我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一座拱券結構建筑,比蘇州開元寺、寶華隆昌寺、山西顯通寺、峨嵋山萬年寺的的無梁殿大得多。現殿東西長54米,寬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置有三座復體式喇嘛塔。外觀面闊五間三門。室內進深三間,實際是三排筒子券,中券最高大,寬11.4米,高14米,前后券寬4.8米,高7米,側面為縱連三間的大簡卷,兩側山墻用磚垛出挑,逐層弧形上伸1米多。施工過程中木模架券,砌成凝固拆模。中券正中三個券龕內,原供奉無量壽佛居中的西方三圣,頂上直至屋脊有一亮孔,據說是升天孔。其實可能一方面是造成頂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是用于通風采光。造公墓時,請走佛像,代以石碑。中碑由張靜江書寫“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之靈位”,左碑刻蔣介石所書北伐誓師詞,右碑刻陳果夫所寫國民黨中執委祭文。建國后碑文被磨去。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重修改刻,中為“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左碑為民國國歌,右碑為“國父遺囑”。祭堂四周嵌有110塊青石碑,刻有按戰役地點、軍階職務分類的陣亡將士姓名33224人,共十六萬五千字。殿內前二券還布置有辛亥革命名人蠟象館,展出了以孫中山為首的當時名人57位,組成22組場景,再現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

  無梁殿后有一片半圓形的大草坪。各位朋友,能看出這塊地是干什么用的嗎?好,這位游客反應快,已看出是一座墓。這就是位于中軸線上的第一公墓。它就是靈谷寺五方殿遺址,供奉五方五智大佛。作為公墓,主要安葬北伐戰爭及1932年上海淞滬抗戰的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陣亡將士,按編制軍階抽簽實行“代表葬”,共有大小墓穴1624個。在公墓北側東西兩頭各立紀念碑柱,紀念這二支抗日部隊的犧牲官兵。現這兩座碑成為南京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用來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現在墓地已成草坪,請大家仔細看,還可見按放射形劃塊的分格,有似國民黨徽。背向數百米長的半圓形墓墻,弧形起伏,這是設計者美國工程師茂菲為益求古典莊重的效果,模仿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弧形卷波的手法而采用的形式,這種形式在閩南廣東沿海也經常能看到。

  各位游客,在高大櫟樹的濃蔭覆蓋下,繞過墓墻,我們看到陡階高臺之上,有一寬闊恢宏的殿宇,現在叫松風閣。原是明初律堂的位置,清代復建為觀音殿,重檐廡殿,綠色琉璃瓦,面闊連廊共11開間,紅柱列繞,雕梁畫棟,是古典建筑中最高規格形式,按帝王陵墓中供奉靈位的主體建筑享殿的形式設計,反映出其當時受推崇的地位。民國時建成“陣亡將士紀念館”,由蔣介石題寫館名。內部布局作了一些變化,改單層為二層,是走馬樓式串廊,中間為單層穿堂,寬敞明亮。梁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仿古裝修。原內設許多陳列櫥架,展出陣亡將士遺物,舉辦專題展覽。抗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室內物品損失一空。現在開設了小商店,各位可以在舒適的大堂中小飲休憩,也可選購一些你所喜愛的紀念品。

  閣后廣場中央,立一石鼎,上刻六角重檐亭式鼎蓋,四面鼎身刻有狻猊獸頭,乃龍之九子之一,中刻“垂勛銘鼎”,是當時安徽省主席劉鎮華獻給公墓的紀念物,它是眾多贈品中存世不多的遺物。大家可在鼎前以塔為背景留影,效果絕佳。

  各位朋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領略靈谷深松、濤聲依舊的風光,不登九層塔,是不能如愿的。前方100米,巨塔巍然,就是公墓中軸的終點靈谷塔,即陣亡將士紀念塔。它建成于1933年,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階,中間的日照山河圖,長5.2米,寬2.8米,象征氣壯山河,與日月同輝,用的是白色花崗巖石料。上面是直徑30.4米的花崗巖平臺。四周是云頭雕花石欄。塔高60米,九層八面,鋼混及花崗巖結構,外形是樓閣式塔樣式。底層直徑14米,向上逐層收分,頂層寬9米,每層挑出綠瓦披檐,上置回廊護以石欄,供游人憑欄遠眺。塔頂綠瓦攢尖,中豎塔剎,運用佛家的臺座、覆缽、寶匣相輪的形式,金光熠熠,直刺青天。整座塔造型優美,堅固穩重,雕欄玉砌,綠白相間,真是第一流的紀念塔。

  底層外壁刻有蔣介石手題“精忠報國”,前門橫楣上書“靈谷塔”,后門是“有志竟成”,側門分別是“成功”、“成仁”,塔內中立巨柱,螺旋扶梯,盤旋而上,共252級。從二層至四層,各位可以看到內壁上刻有灑脫如瀉,奔騰似龍的草書,是國民黨元老、監察院長于右任所書的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的北上告別辭。于右任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才華橫溢,精于詩書,魏、草有名,更擅草書,時稱“一代草圣”,又因長須飄髯,人呼“于大胡子”,晚年居臺,其思鄉盼歸之情溢于言表。五層至八層是另一元老吳雅暉篆書孫先生黃埔開學訓詞。吳為篆書大家,其字謹嚴精妙,端莊秀麗。原在塔身外壁刻有當時要人手跡,現用水泥覆蓋,尚未恢復舊貌。

  登臨九層,極目四野,爽風萬里。遠方山巒起伏,近依鐘山屏障,環顧林海松濤,腳下諸景環抱,春日嫩綠如絨,夏季蒼翠欲滴,秋色金黃交映,冬景莽莽似煙,西望遙見中山陵堂,下俯歷數門坊殿閣。各位朋友,游覽至此,豈不快哉!

  靈谷塔西南側林中,有一覆缽式塔,上置相輪寶瓶和須彌座,人們稱為寶公塔,是南朝高僧寶志和尚的舍利塔。最初在現今明孝陵的位置,民國改建公墓時,原想保留不動,但在陣亡將士中摻進一個老和尚,很不相宜,也就委屈遷移至現在位置。十年動亂中,塔中靈骨石棺均遭毀壞無存,后又重修,僅是象征之物了。塔前嵌有一黑色石碑,刻有吳道子所畫寶公像,李白所作畫像贊詞,顏真卿所書贊詞,三人皆為唐代頂級大師,人稱“三絕碑”,被視為國寶。此碑也四毀四刻,在第三次復刻時。乾隆皇帝也來湊熱鬧,在碑首題了“凈土指南”四字。

  各位朋友,觀碑懷古,我不得不介紹寶志和尚其人其事。在1400多年之前的南朝,他是一個赫赫有名無人不知的人物。他七歲出家,成年得道,行為靈異。所作預言,皆有應驗,還戲弄皇帝,被請入宮中上座。他手持的法器是禪枝上掛著刀、尺、拂塵,暗喻南朝劉宋之后的王朝,即齊(刀)梁(尺)陳(拂塵)。所以李白贊詞“水中之日,了不可取,靈空其心,寥廓無主,錦蒙鳥爪,獨行絕侶,刀齊尺梁,扇迷陳語,丹青圣容,何往何所”,就是這位大和尚的寫照。梁代開善寺直至明代靈谷寺都是為紀念他而造,連貴為開國太祖的朱元璋,遷他的靈塔,還要上香祈禱賠禮,許愿在自己的陵墓禁區內再造更大的寺塔來補償,地位真是不一般。也許應了“何往何所”,他的墓塔三遷四建,顛沛流離,最后靈骨無存,真是“水中之日,廖廓無主”了。

  塔基正前方,有一三開間小殿,硬山頂接一架廊廡,叫志公殿,是造公墓時為保存一些寶志遺跡特地建造的。原內供志公及侍者弟子之像,兩側有歷次遷葬的碑文,記述轉遷經過。

  各位游客,我又要出一道問題,請大家回答,殿前的叉形鑄鐵件是什么名稱?干什么用?大家討論很熱鬧,但都沒說準。請看旁邊景點說明碑文。這叫“飛來剪”,民間傳說是孫權用來剪蟒鎮妖的,其實它是明代造寺用的起重機械的部件,就像今天的吊車。旁邊還有一塊巨石,二條巨龍盤繞,人稱蟠龍石,高2.4米,有傳說飛來剪拿住蛟龍,此石鎮住二龍。實際上這塊巨石是碑帽。大家知道,我國古碑都有帽、身、座三部分,現在是身、座不知何處去,此地空余碑帽頭,給我們留下了不解的話題。

  各位朋友,向西南看去有一小石橋,叫玉帶橋。傳說朱元璋在此封大銀杏樹為樹王并賜以玉帶。山坡上有一方亭叫進思亭,亭西為第三公墓址,原有墓穴2268個。1946年軍統頭子戴笠空難摔死,蔣介石親選第三公墓為戴入葬。1950年被炸成廢墟,僅有園路成了痕跡。

  靈谷寺公園我們游了一大圈,靈谷寺內不見寺,寺在哪里呢?請跟我從無梁殿后穿過,就會看到一座黃墻碧瓦的寺廟,這就是現在的靈谷寺。廟前迎面立有大照壁,上有“普濟圣師應化真身道場”十字,點出該寺與寶志大師的緣脈關系。大門門楣上有于右任寫的“靈谷寺”三字。各位朋友,此靈谷寺非彼靈谷寺,彼寺已毀,此寺乃重建物。這里是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曾國藩在“八功德水”處焚香祈雨,求有靈驗就造龍王廟還愿,后來又有增修。民國時,把無梁殿中佛像歸并龍王廟,改名靈谷寺,所以前后二寺不可相提并論。

  進了山門是一般佛寺的格式,迎門是笑口常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是按五代奉化的契此和尚(布袋和尚)的形象塑就,相傳是彌勒在東土的顯身。佛經所說,彌勒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的華林園繼承佛位,又稱未來佛。背后是身披甲胄,手執降麾杵的護法神韋馱,在警視四眾,懲戒犯禁。山門內壁東側有“靈谷寺龍王廟碑記”。西側有“祈雨碑”。前庭中立1983年鑄萬年寶鼎。正面主體是近年重建的大雄寶殿,重檐歇山,樓閣相依,殿內幡幢懸垂,華燈長明。黑花崗石鋪地,深沉明亮。中間高臺座上一尊主供釋迦牟尼佛,鎏金裝彩,阿難、迦葉侍奉左右。東西兩側貼壁而立的是二列像設,一列為十八羅漢,一列為二十諸天,把二種常見而又極易混淆的供像集中在一起,兼收并蓄,統而有之。主臺背面是大悲菩薩海島觀音,腳踏鱉頭,手持凈瓶楊枝,左右為善財童子和龍女。后壁東為大智文殊菩薩,座騎青獅,西壁為身跨六牙白象的大行普賢菩薩。殿后為宏大高敞的觀音堂。底層供奉開山祖師寶志銅像,上供觀音銅像。1994年,觀音閣落成,舉行了真慈法師升座儀式,這是自太平天國以來的首次升座。

  東首院落現為“大遍覺堂”,是玄奘法師的紀念堂。中供法師譯經坐像,前有十三層木質密檐式塔,塔內供奉法師頂骨舍利。講到這里,有的游客肯定產生疑問,玄類法師在西安住錫、圓寂,靈骨怎么會轉到這里呢?各位,說來話長,這其中又有一段曲折而又與國運共興衰的故事。

  唐高僧玄奘,就是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俗名陳祎.他13歲出家,21歲受戒,精通經論,公元620_年歷經艱辛,西行天竺20_年,帶回經卷657部,創唯識宗,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664年圓寂于長安慈恩寺,初葬白鹿原,繼改樊川興教寺,又因黃巢義軍起事遷葬終南紫閣寺。至宋金陵天禧寺可政法師在終南見塔毀寺廢,就迎奉至天禧寺,在東崗造塔安葬。明初遷南京名揚中外的大報恩寺。太平天國時期戰火紛飛,寺塔又湮沒無存。抗日戰爭期間,日寇擴建軍工廠,施工挖出石函及珍貴器皿,還有遷葬碑文。日軍妄圖封鎖消息盜走諸物,后迫于國人壓力和出于粉飾汪偽政權的政治需要,除在九華山造塔安葬一部分,其余瓜分存于多方佛寺。這里供奉的是當初存于博物院的一部分,幾經周折,輾轉至靈谷寺供奉。1998年8月,中國臺灣玄奘大學法師了中住持向大陸申請分供舍利,經批準,取出2.8863克一粒分供,由兩岸僧眾護送至臺,成為兩岸交往,促進統一的盛事。

  紀念堂前存一座三圣殿,中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及脅侍觀音和大勢至菩薩,是屬凈土宗的特色。

  寺的最東側為素菜館,供應素食齋飯,選料素淡,做工精細,口味鮮美,各位不妨一嘗。

  各位朋友,鐘山之麓,還有一些民國要人之墓,從前面“八功德水”開始就是譚墓的墓道了。“八功德水”現用石欄圍護,清泉從二龍頭中流出,自古相傳此水對人體有八種有益功能,是優質礦泉水。泉后路中有一漢白玉赑屃,上馱一碑,現刻“靈谷深松”,原為譚延闿的墓碑。可能在場的朋友們大多不了解這個人,他出身清代大官僚家庭,父官至巡撫(省長),本人為光緒進士,點了翰林,宣統元年任湖南咨議局長,此公精明圓滑,審時度勢。辛亥革命爆發趨附革命,又殺害革命黨人,奪任湖南都督,又追隨孫中山和蔣介石,歷任內政部長、國民黨中政委主席、黨部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他縱橫捭闔,官運亨通,1932年病故,享年52歲。國民政府下令國葬,蔣介石親選墓地。譚墓依山帶水,曲折幽深,具濃厚的江南山水園林風格。第一段墓道350米長,盡頭是一圓形廣場,中間有一圓形花壇,上植松竹梅歲寒三友。坡道入口有一回柱三門漢白玉石坊,清代式樣。柱頭有石獅云板,三門橫枋上有佛焰背屏立于須彌座上,柱基夾有抱柱鼓石。東南有一石碑,原為國葬令碑;南面有一方石碑,原刻譚的生平,現碑坊上文字都已不存。牌坊內坡道有石馬一對,是第二段200米水泥墓道的起點。右轉上坡即為祭堂,歇山重檐。面闊五間,梁柱藻井飾以描金彩繪,原門窗鏤花金釘。堂前為花崗石祭臺,臺二例有方形經幢兩柱,仿佛教之物。祭堂內原有許多珍稀祭器祭臺,抗戰期間流失殆盡。臺東有一漢白玉牡丹花壇,刻有三圈飛龍圖樣。順坡上行,右下方是曲水流觴出自景區。曲水流觴東晉時海西公宴請群僚的流杯渠,又取王羲之蘭亭序中臨溪飲酒作詩之趣。流瀑閣上有千秋坊、水亭、心亭、香竹芳亭,流水跌宕,層臺錯落,小橋越溪,林路盤折,完全是山水園林的文人寫意,幽雅至極,在墓園中獨樹一幟。

  再向西行一段,到了二側休息亭,便是墓地。主軸南向通直,緩坡開闊,綠草如茵,綠樹屏繞,入口平臺是漢白玉圓壁的睡蓮池,素白蓮花照水開放,殊顯清幽。坡上有清式云紋華表一對、石獅一對、花缸一對。墓前平臺陛石刻有五福捧壽和八面玲瓏的圖樣。墓塋半圓高3.5米,直徑9.5米,十年動亂中墓被炸毀夷平,1983年以骨灰罐重葬。墓前祭臺刻有西洋古典花紋,原為圓明園遺物,法國人進貢,尤其珍貴。墓后有十幾米高的山茶花樹,是金陵之首。春天紅花滿樹。

  譚墓石刻,似是宮廷之物,牌坊一組還來自咸豐顧命大臣肅順的墓園,用料上乘,刻工高超,非其他民國墓可比。說是來自圓明園,無法使人不信。再和中山陵的豪放氣勢對照,譚墓的婉約幽深,不能不令人嘆服。游覽這樣的墓園真是一種精湛的園林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審美享受。

  從譚墓墓道起點向東上坡,是民國著名人物鄧演達烈士墓。鄧14歲加入同盟會,是頗有名望的左派領袖,其短暫一生充滿悲壯奇事。他追隨孫中山籌辦軍校,任黃埔教育長,后歷任北伐軍政治部主任、總司令部武漢行營主任、國民黨中央執委。蔣介石4.12政變后,他開始從事倒蔣革命活動,被迫流亡莫斯科,又因反對斯大林干預中國革命,差點被秘密處死,連夜逃出蘇聯,前往柏林,歷訪歐亞十余國。1930年回國在上海組織“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是該黨創始人。因策劃軍事倒蔣,不幸于1931年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戴笠密捕,蔣介石誘降不成,并置宋慶齡、何應欽等眾多要人營救而不顧,下令秘密殺害于麒麟門外沙子崗,年僅36歲。遇害后家屬尋獲遺體由好友時任京滬衛戍司令的陳銘樞為他具棺入殯。建國后兩遷葬址定在第二公墓。1955年墓建成,舉行了安祭安葬儀式。

  鄧墓開闊寬宏,肅穆幽靜。墓道入口有圓形花壇,十字形通道柏樹成行,芳草鮮花鋪滿墓地,兩側是花架亭廊,紫藤覆蓋,很是幽雅。平臺中央圓頂墓高4.5米,直徑9.5米,墓圈飾有月桂葉圖案,墓碑花崗石高達4.8米,寬1.2米,正面為何香凝書寫“鄧演達烈士之墓”,背面是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的銘文,記述了鄧生平事跡。碑前小平臺上橫臥一西式桂葉花圈,寓長青留香之意,以寄托對烈士的哀思。平臺上還擺有花缸八只,可裝點盆花。

  各位朋友,靈谷寺景區游覽到此即將結束,希望各位能在此次游覽后得到許多的回味。

江蘇風光導游詞 篇3

  各位嘉賓,我們已經到了云龍山的北麓山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跟我下車,現在是九點鐘,我們游覽云龍山的時間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我們十點鐘在車上集合,請大家記好我們的車號,勞煩司機師傅把車窗關好。

  云龍山是徐州市南郊風景區的著名旅游景點之一,它西傍云龍湖,東依鳳凰山,南靠泉山自然風景保護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云龍山南北走向,全長三公里,共有九節山頭,其中第六節最高,海拔一百四十二米。但是它的名勝古跡多集中在北數第一節山上。這節山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明清時期山上建造了一些廟宇亭臺,并栽植松、柏、椿、槐等樹木。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主要景點就在第一節山上。各位嘉賓,這就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大家看,山門的右側是1999年7月1日修復的臥牛泉。它始建于清代,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因為泉池東壁的巨石形似臥牛而得名,是云龍山著名景點之一。修復后的泉池長30米,寬6米,深5米,南深北淺。泉池上方的拱型石橋名三義橋,它長7米,寬1。6米,橋柱是青石雕刻成的,欄桿上有二龍戲珠、麒麟等傳統圖案。立于橋東首的石碑是在泉池疏浚中發現并打撈上來的。各位游客,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勢磅礴的大字是明朝的莫于齊書寫的。明萬歷年間,他在徐州擔任兵備右參政,云龍山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因其九節山頭蜿蜒如龍,舊志稱:“其上有云氣,故名云龍山。”北宋以前因為山上有大石佛頭像,所以又名石佛山,在宋朝時這兩個名字是通用的。蘇軾任徐州知州其間,以云龍山為題材,寫下詩問十余篇,其中《放鶴亭記》膾炙人口,被收入《古文觀止》名篇,云龍山因此文明于世。

  各位嘉賓,我們現在來到了云龍山的主要景點之一-----大士巖。它位于云龍山西半山腰上。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開鑿的。他原來打算在這里建造僧舍,覓僧看守放鶴亭,因為在挖地基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巨石巖,廣約八丈,峰棱外露,不知道它有多深,又因巖下黃茅崗有唐吳道子所畫觀音大士像石碑,于是授意石工把巨巖雕為觀音大士像。觀者益以為神,于是州人又請增工擴大正殿三間,前面為韋馱殿,左右為寮舍亭臺閣道,取名為大士巖。

  大士巖的正殿為圓通寶殿,正殿中的觀音大士像雕在巨巖上,大士像已經毀于時期,這座大士像是1978年重塑的,1988年又增塑了文殊、普賢等菩薩像,文殊和普賢都是佛教的菩薩,他們分別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右脅侍,他們三人合稱“釋家三尊”,觀音的道場在浙江省舟山群島的東南部普陀山上,因此他也被稱為海島觀音。因為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他同阿彌陀佛及其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所以在被配殿建了三圣殿,南配殿是千手千眼觀音殿。據佛經《大悲咒》記載,千手千眼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畫家依據密宗儀規而繪成多面多臂菩薩。而民間相傳東周妙王的第三個女兒出家得道后,為替父親治病,挖下了自己的雙眼。砍下了自己的雙手,制成藥治愈了父親的病。妙莊王為了紀念女兒,讓塑匠塑一個全手全眼的觀音像,塑匠聽錯了,塑了一個千手千眼的觀音像。

  大殿前的兩株古柏是清初種植的。它同大士巖同齡,殿南還有一株從、石縫長出的挺拔古柏,這株古柏已有900多年的樹齡,這株古柏正體現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品質。

  山頂門北側的是鼓亭和試衣亭,南面是鐘亭和送暉亭。試衣、送暉兩亭是根據蘇軾詩句“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春暉”而命名的。山頂門內有韋陀殿,韋陀是佛教守護神致意。他面向大殿,手持韋陀杵,韋陀杵是韋陀降魔伏妖的兵器。持杵的不同姿勢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一是雙手合十,一是持杵叉腰。這兩種姿勢代表了什么意思呢?請大家猜一猜。韋陀雙手合十表示此處不接受云游僧人在此寄宿,而叉腰持杵則表示歡迎各地僧人前來交流佛法。大家看看這座韋陀像是什么姿勢?

  韋陀的背后是彌勒佛,彌勒現在還是菩薩。據佛教說,他還要在兜率院內修行4020_年,那里的一天相當于人間420_年。所以他還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后才能到華林園龍華樹下繼承釋迦牟尼而成佛,所以他被稱為未來佛。

  這里還有一個關于彌勒身世的傳說。相傳他為五代梁朝時期明州(今寧波)奉化人,名契比,兩耳垂肩,袒胸露獨,開口常笑;但其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挑一布袋,終日奔走,勸化人信佛,人稱布袋和尚。貞明二年,在岳林寺圓寂時口年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之不識。”人們才醒悟他為彌勒的化身,曾有“開口常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等楹聯描繪其皆大歡喜的形象。相傳他的道場在寧波雪竇山。山頂門下,依山勢修砌的石階,叫做“五十三參”,大家可以邊登邊數。這些臺階正好是五十三級。據記載:善財童子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最后拜觀世音為師,才得到“正果”,之所以修建五十三參是要人們虔誠參拜,表示“正果”得來不易。

  各位嘉賓,參觀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

  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山山頂,坐東朝西,是一座民族風格的建筑,它始建于北宋元豐年,是隱士張山人建造的。

  張山人原來住在云龍山西麓黃茅岡,家有花園田宅,馬匹僮仆,可以說是一個豪門大戶了。他的父親張希甫信奉道教,母親李氏道教、佛教皆信,張山人本人愛好詩書,善彈琴,也常親自耕作,閑則入山采藥,過著田園隱居的生活。蘇軾任徐州知州兩年,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以為平民朋友就是這位張山人。張山人馴養了兩只鶴,并在云龍山頂修建了一座草亭,名為“放鶴亭“,蘇軾為此寫了一篇《放鶴亭記》,成為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放鶴亭歷史上多次重建。“放鶴亭“三字匾額原為乾隆皇帝御筆欽書,后因毀壞,1978年改用蘇軾手跡制匾額懸掛在亭廊之上。

  在放鶴亭南約二十米有招鶴亭,因《放鶴亭記》中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放鶴亭西面有飲鶴泉源,是沿著巖層下鑿而成的,五十年代井中還有泉水,后來因被人投擲石塊而堵塞,近年來經過清理,飲鶴泉泉中又涌出了清泉。

  各位嘉賓,放鶴亭后那座宏偉的建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那里去參觀吧。興化寺的大殿、配殿,禪院等均依山而建,風格別致。特別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殿內供奉的石佛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所以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

  這兒就是大佛殿了,佛教一向是勸人向善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佛像,雖然法相尊嚴,但大家可以看到他其實是微笑著的,而且他方面大耳,顯得非常慈祥。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們靈巧的雙手演繹出了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勸語。

  大殿內兩旁的山壁之上刻有山峰、瀑布、洞穴,各種各樣的佛像錯落布置其間,

  成為“龕山為宇,消峰成相,四壁抄峭,羅漢;諸天龍女歷落竇間”天然如畫的巨觀,雖然在宣德七年被燒毀了一部分,但現在仍存有七十二處,二百五十余尊。其中,最早的年號為北魏太和十年。那時正是被魏鑿窟雕佛的鼎盛時期,因而大石佛頭像很可能為466—486年間雕鑿的,算起來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大石佛的兩臂和前胸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添加的。

  殿南外的這個馱碑的大石龜叫。根據它所馱石碑上的題名可以推斷梁宋時這兒已經有寺,伺候八百年這座寺廟的興衰無從考察。至洪武三十一年,主持勝吉建造佛殿三間和僧房一間。宣德七年寺廟毀于大火,但大石佛仍然完好,宣德九年重建寺廟。并建天王、諸天羅漢、諸天明王等殿和山門等,于正統元年竣工,至今已近五百六十年。

  大殿南面有鼓亭、北面有鐘亭,鼓已經不知去向,古鐘為明宣德三年筑造的,上有“風調雨順”四個大字。

  多年來,人們都習慣將大石佛稱為釋迦牟尼像,稱大佛殿為大雄寶殿。1985年,室佛教協會成立后,養熙大和尚從南京棲霞山來寺住持,人為所說釋迦牟尼像實為阿彌陀佛坐像,缺少安置釋迦牟尼法像的大雄寶殿,因此,于1994年在大殿東重建的韋陀殿處營建大雄寶殿,并塑釋迦牟尼像,修建藏經樓等。

  1993年12月拆除韋馱殿時,在地下巖石上發現了整片的佛龕造像,以及游記、題記等,上下數層,分組排列。這寫佛像線條流暢,任務半滿瀟灑,為保護這些唐宋摩崖石刻而建造的大雄寶殿于1994年7月27日竣工。

  各位嘉賓,云龍山第三節山,又稱南天門,上有觀景臺,臺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大、小兩層平臺,六角飛檐古亭及其它輔助設施。“觀景臺”三了鎏金大字由著名書發家尉天池題寫。站在臺上四面眺望,可欣賞古彭新姿。觀景臺的建成與毗臨的翻山索道,將云龍山、云龍湖、彭園,漢畫像石館等景點融為一體,形成了一條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問景觀想協調的游覽路線。

江蘇風光導游詞 篇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昆侖山是萬山之宗,地球之脈。

  納赤臺一眼泉水終年突突翻涌,被當地人稱為“圣水”,此泉,便是昆侖泉。即使隆冬時節,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侖泉水卻從不封凍,依然噴涌不止,成為一大奇觀。

  昆侖山口地處昆侖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關隘。昆侖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象壯觀。這里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里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涌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烈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并發出巨大的響聲。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中盛開著各種鮮艷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離昆侖山口不遠,便是著名的玉虛峰。玉虛峰,位于昆侖山口東面。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云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昆侖山口既是進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游者神往之地。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里后,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場。

  昆侖橋又稱一步天險橋。位于格爾木南部的昆侖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險關。昆侖橋飛架于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4米多,是一鋼筋水泥大橋。昆侖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于橋下的巉巖絕壁和萬丈深澗。發源于昆侖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峽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將河谷的千板巖長期沖刷穿鑿成了一條深40多米、寬數米的石峽險谷,其中最窄處只有4米左右。昆侖橋兩岸,絕壁相對,巉巖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為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涌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因此許多過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橋頭憑高俯瞰一番。

江蘇風光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天星橋景區。

  天星橋景區位于黃果樹大瀑布之下6千米處,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天然園林。這里主要觀賞石、樹、水的美妙結合,由天然盆景區、天星洞景區、水上石林區組成。“風刀水劍刻就萬千盆景,根筆藤墨繪制千古絕畫”,足以概括天星橋景區的神韻。

  現在我們進入大門來到了“數生步”,這里水上有石,石中有水,石上有樹,他比起云南的石林更多了份靈氣和秀氣,腳下的石頭散落在水中,形成365塊跳蹬,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數生步它蘊含了世界上一部分名人的生日,例如:愛因斯坦生日2月11日,達爾文生日2月12日,肖邦生日3月1日等。您可以從第一剛個跳蹬開始數,因為每一個跳蹬上都刻有日期,當您數到您生日那塊石凳時,您可以許一個心愿,并照相留戀,表示人生處處有好景。我們可以看到數生步周圍遍布的仙人掌和小灌木叢及各種花草,有的長在石崖上,有的長在叢林中,仙人掌上有刺,所以大家不要用手去觸摸,以免刺傷您。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巨大石山有一個“云”字時刻,筆墨酣暢,雄渾有勁。接著我們走過一條狹窄的石道,大家順著我的手勢抬頭看,兩座石山頂端的距離比較遠,有一線天的美景。走過數生步我們來到長生峽,兩邊的石崖上長滿的常青樹,因此得名。大家看那棵長在石崖上的古樹,它根的形狀是否像一只坐著的狗,像是在向游客的到來

  表示歡迎。一路上我們隨處可見樹根深扎在石崖中,根與石,本是互不相容的,而根的生長,總要避開石。可在這里卻有一種想象不到的奇跡。有生命的根和無生命的石頭,竟是那樣熱烈的擁抱在一起。在沿途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如托石補天,九龍盤壁,雄獅把關等。現在立于我們眼簾的就是根抱石的自然景觀——美女榕,這是一個巧奪天工的杰作。它由一塊巖石用堅硬的身體不斷塑造這棵榕樹的根。有人說它像跳水的美女。它的樹根像女人的身姿,它的樹葉猶如女人的臉龐,充滿活力。這里的道路比較狹窄,有時我們必須彎著身體穿過石拱門才能過去,所以此處又叫側身崖。

  這片開闊的湖面就是天星湖了。群山環繞,風景迷人,這里便是《西游記》豬八戒背媳婦的拍攝點。我們現在站的這座橋叫天生橋,橋下河水洶涌,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天星景區中段,將進入天星洞景區。

  天星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內自然形成若干大廳和側廳。天星洞的鐘乳石以色彩斑斕稱著,洞里的石頭,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全,幾乎成了太陽光譜的靈敏折光鏡,把大自然的色彩集中到溶洞里了。洞內有一根25米的天然石柱,名天星柱,直托洞里頂穹。石柱周圍,有一組石頭,每一石頭都極像盛開的荷花,大小不一。若輕輕敲擊,這蓮花狀的石頭就會發出不同音色的樂聲,美妙動人。

江蘇風光導游詞(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青海魅力風光導游詞范文最新(精選3篇)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

  • 四川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成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成都市西大邑縣境內,總面積483平方公里。景區內最高峰廟基嶺海拔5364米,矗立天際,終年積雪。...

  • 山西風光導游詞2023(精選3篇)

    說起山西五爺廟也就是現在的萬佛閣,于明代萬歷年間40年,坐落在陜西省臺懷鎮塔院寺的東南方向。主要由五龍五殿和文殊殿組成。五龍五殿內塑五尊龍王坐像,以五爺名氣頗大,所以當地人也就把萬佛閣稱為“五爺廟”了。...

  • 廣西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七星公園 位于桂林市區漓江東岸, 小東江流貫其間, 占地面積100余公頃, 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

  • 青海魅力風光導游詞(通用3篇)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

  • 云南自然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昆明,云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

  • 美麗江蘇風光導游詞(通用3篇)

    各位嘉賓,我們已經到了云龍山的北麓山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跟我下車,現在是九點鐘,我們游覽云龍山的時間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我們十點鐘在車上集合,請大家記好我們的車號,勞煩司機師傅把車窗關好。...

  • 魅力天津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東麗湖位于市郊東麗區,距市中心24公里,距港口30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距濱海國際機場12.5公里,距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7.5公里。市級公路均可通往東麗湖。...

  • 2023年河北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80人。...

  • 風光導游詞(精選29篇)

    各位團友,嘉興是浙江省省轄市,位于我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接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西連杭州及湖州,北臨蘇州,南瀕杭州灣,與寧波、紹興隔江相望。嘉興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區。...

  • 關于陜西風光導游詞(通用3篇)

    途中: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從酒店出發,經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的車現在已經行駛在通祠路上了,距離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武侯祠還有大約5分鐘。剛剛我們經過的那條河就是成都的母親河——府南河了。...

  • 浙江美麗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大家好,我叫黃書琳,黃色的“黃”、書本的“書”、王旁雙木“琳”。柯巖風景區位于紹興城西八公里,距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毗鄰蕭山國際機場,宛臺一顆鑲嵌在江南水鄉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 烏魯木齊風光導游詞(通用3篇)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

  • 浙江美麗風光導游詞(精選3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宋城,我是導游小黃,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宋城。一進門,是一個大舞臺,一會這會上演一場結婚的戲劇,左邊有個大劇院,這個大劇院十一點半會上演一場大型科技演出—《宋城千古情》,它里面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白...

  • 2023年河南風光導游詞(通用4篇)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于五代梁開平元年(920_年)四月,歷五代梁、晉、漢、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雖然樓宇時廢時興,屬縣時多時少、轄區時大時孝品級時高時低,這里一直是負責管理開封城區及周邊各縣行政、...

  • 江蘇導游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经典在线观看 | 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单亲乱视频 | 久久.com| 两个少妇给我口爆 | 日本成人二区 | 性一乱一交一片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图片 |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 | ww交换夫妇xxxxcom |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 久草在线视频新时代视频 | 综合国产精品久久久 | 一区二精品 | 中文字幕第6页 | 久久激情视频 | 国产精品秘入口A级一区二区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 动漫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日韩午夜 | av毛片在线观看地址 | 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 天堂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 亚州成aⅴ人国产毛片久久 免费又爽又黄1000禁片 | 国产视频亚洲一区 |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4388 | 免费阿v视频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免费av片 | 综合色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福利 | 国产成人99 |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 丝袜美女视频性感美女 | 亚洲精品久中文字幕花红影视 | 成年人观看免费视频 | 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 999亚洲欲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