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抗日山導游詞(精選3篇)
連云港抗日山導游詞 篇1
蘇北有個贛榆縣,贛榆有座抗日山。
土為肌膚,石為骨骼,兀兀磔磔,橫無際涯。仿佛縣邑東側的黃海聳起排天巨浪,被歷史凝固在天地之間。崢崢石隙間那隱忍的紅,是戰爭結痂的尊嚴。
抗日山因抗日陵園得名。園聚八路軍、新四軍烈士三千五百七十六名,從軍區司令,到機槍射手;從強渡金沙江的英雄,到火燒楊明堡機場的壯士。不解甲歸田,不晉級升遷,死后依生前戰斗序列集結———他們用血肉保衛民族,他們用精神惕勵民族?谷丈降闹亓,是氣節的重量。
自山腳,至山頂,陵園由東西墓園及碑、堂、亭、塔八個段落組成。一條石階沿坡而上,把八個段落結構成一個博大而又精致的建筑群落。石階為青石鑿成。粗礪堅韌,質樸厚重。一級,一級,一級,青石連接著、扶持著、呵護著、砥礪著穿過風雨、穿過雷電、穿過云霞,穿過日月組成的峽谷,直插蒼茫無限處。石的硬度是意志的硬度,石的階梯是肩胛的象征。
紀念碑分別用鋼槍、刺刀、炮彈、手榴彈造型,作為武器它們壯烈威嚴,作為雕塑它們磅礴大氣?谷丈降牡袼埽詮娏业臅r代精神和獨特的美學品質把自己和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切雕塑區別開來。
陵園始建于1941年,次年8月2日竣工。工竣贛榆全縣民祭。民祭那天,四鄉八野人群如黃海涌潮,抗日山上戰將云集。羅榮桓、黎玉、陳光、肖華、陳士榘祭陵。濱海軍區司令符竹亭主祭。祭畢符竹亭執肖華手囑托:“抗日山有我三千將士,我死請葬我于側。”時過一年,一語竟成讖言。
將軍江西廣昌人,十五歲離別相依為命的祖母加入紅軍,開拔那天,老人拄著竹杖跟隨隊伍翻過三座山頭。瞇眼矚望,又什么也看不見———將軍的祖母,是位失明的老人。從穿上軍裝起始,將軍就深諳軍隊和人民的關系。跋涉兩萬五千里,打過平型關主攻。平型關戰役中部隊請來一位老鄉向導,老鄉卻一路走一路忙著摘棗吃。將軍一問,原來是老鄉沒有吃飽飯。批評了有關同志,向老鄉道了歉,將軍立即掏錢買來飯食?匆娨幻诒嗄_站崗,雙足被石頭烙得通紅,他問:“是沒發鞋子?”哨兵答:“鞋子破了。”他問:“破了沒補?”哨兵答:“我不會補。”將軍立即找來指導員,了解情況,研究措施,并親自為哨兵補鞋?粗鴮④娧a鞋,哨兵的熱淚流似阿拉伯的橡膠樹。
軍區政委身先士卒為國捐軀,年僅三十一歲。肖華聞兇千里奔喪,他說:“紀念烈士我們任務有三———第一報仇!第二報仇!第三報仇!”一將銜哀,三軍動容,“報仇”聲沿八級山坡隆隆下。吶喊中軍魂請纓。
靜臥大山的烈士中,有捐軀大海者。1943年3月17日,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旅長田守堯乘船由江蘇轉山東去延安學習,行至小沙東海域與日寇快艇遭遇。自拂曉,至黃昏,一條木船抗擊三艘快艇,短槍手榴彈抗擊步槍機關槍,血戰一天,敵我各傷亡數十;驍v扶,或策杖,或爬行,傷員們并排匍匐船頭,他們莊嚴舉起武器,把最后的子彈連同軍人的尊嚴一道射向日軍旗幟,之后,全部跳進滔滔海浪。彭雄入伍于井岡山,田守堯入伍于安徽六安將軍縣。一代抗日驍將,都剛滿二十九歲。
有國際反法西斯戰士。一為德國記者漢斯·希伯。希伯是德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就來到中國參加北伐,抗戰后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在延安見過毛主席,在皖南見過周恩來,在蘇北見過陳毅和粟裕。犧牲于大青山戰斗,時年四十四歲。另一為日本反戰同盟金野博。金野博隨日寇侵華,被俘反戈。復又為前部俘,遭同胞戮以亂槍。
三千五百七十六個姓名,三千五百七十六桿槍。三千槍膛里警醒著同一首歌———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山頂立陳毅題詞:浩氣長存。仰望石碑,誦讀銘文,仿佛看見一尊鐵色雷霆抽出閃電之劍,劍尖上閃動那西蜀口音的蒼天獨白。
朱德詩碑鐫《抗戰五周年挽八路軍陣亡將士》長詩一闋。全章凡四十五行,二百二十五字。“捍國不惜身,偉名諸同志。寰宇播英名,千古傳青史。”雄渾沉郁,絲絲入扣,銅琶鐵板,蕩氣回腸。中國詩國,民族存亡間身著軍裝沖鋒吶喊是文學藝術的責任和良心。碑之一側,佇立一尊基座十四米的鑄鐵士兵,中華民族以胸為盾。
連云港抗日山導游詞 篇2
贛榆依山傍海,素有“黃海明珠”之美名,這里環境優美,風光獨特,像抗日山、秦山島、海州灣……是數不勝數呀!讓我給你介紹介紹抗日山吧?谷丈绞菄壹壛沂苛陥@,始建于1941年。整個烈士陵園上下分為八個坡段,氣勢雄偉,亭塔聳峙,碑碣林立,松柏常青,花木崢嶸,從下往上看去,很有南京中山陵的味道。
陵園內有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希泊紀念碑、符竹庭墓、濱海地區抗戰烈士紀念塔和紀念堂等。陵園墓區中有751座烈士墓,安葬著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的英名。來到抗日山,你會在無形中被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這是華夏兒女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的共同心聲。我建議大家去參觀參觀那些為勝利而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們。
連云港抗日山導游詞 篇3
春天的桃花澗生機盎然,爛漫迷人,桃花盛開的日子更是美不勝收。趁著晴好的春日,我們和老師一起去桃花澗看春景,賞桃花。
出發的前一天,我就興奮得睡不著覺了。雖說人在家里,但心早就飛出去了。第二天早上,我草草吃完早飯,便拿上照相機和零食飛也似地沖出家門。一路上,我想:這次去桃花澗一定有好多見聞,回來要寫一篇好作文。在我們的期待中,老師帶領我們排著整齊有序的隊伍出發了。
過了好長時間,終于到了桃花澗。原本熱鬧的桃花澗景區因為我們一行人的到來變得更加熱鬧非凡了,贊嘆聲,驚訝聲,打鬧聲融合在一起,雖然亂,但悅耳動聽。我舉著隊旗走在最前面,紅旗飛揚,大家個個精神抖擻。桃花澗不愧是桃花的世界,放眼望去,處處都能顯現出春的氣息,真是“勝日尋芳泗水濱,湖邊光影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山澗深不見底,像一層白霧籠罩,更增加了幾分神秘感。
我們去的時候桃花正盛開,一株株桃花在枝頭綻放,形態各異,迤邐多姿。有的含羞待放,像恬靜的少女;有的剛剛開花,就吸引來了許多蜜蜂、蝴蝶在花叢飛舞;有的恣意怒放,甜美純潔;還有些早開放的桃花已經開敗了,讓人看了不禁有些惋惜。桃花迎風吐艷,猶如一張張笑臉,在傾訴著春的訊息;蜜蜂蝴蝶在花間忙碌,更為這春色增加了生氣。上山的途中,有些桃樹的枝丫搭島到我們的肩上,好像在迎接我們的到來。一路上梨花與桃花競相開放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照相機也忙不過來了,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山澗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對岸就是休息的地方,那里有一座“桃花女”雕像。桃花女美麗淳樸,恰似凌波仙子,把大家都迷住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連云港有桃花澗,這里真是人間仙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