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導游詞開場白(通用3篇)
桂林導游詞開場白 篇1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叫!今天,我來帶領大家游覽迷人的桂林山水。
來,請大家一個一個地、慢慢地上船。哎,小心!好了,我們一邊欣賞山兩邊秀麗的'風景,一邊來聽我講解吧!
桂林導游詞開場白 篇2
大家好,我是山水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彭導。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來參觀這天下第一的山與水。
來,我們先上船去感受桂林的山與水。大家看,這里的水多綠,是不是很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呢?游客們你們感覺到船在動嗎?一定感覺不到,這也是漓江水的特點之一“靜”,這水很清澈,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可以在水中倒映出你們各自清晰的面孔,不信你們看看,但要小心不要摔下去了,也不要往里丟垃圾呀。
游客們,欣賞完桂林秀美的水,接下來我們來領略“奇、秀、險”的桂林山。桂林山不僅奇,還很秀,它像一個大屏障,又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美麗級了。桂林山不僅秀,還很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不是有一種要栽下去的感覺?有些山像老人、有些山像駱駝……看,那座山是不是很像一頭大象?那座山叫做象鼻山。它可是有來歷的。象鼻山是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構成的,因為很像一頭長鼻象,所以叫做象鼻山。象鼻山還有一塊象鼻,長13。5米,寬3。3米,高1。9米。
游客們,現在我們上車回賓館吃晚飯,明天去樂滿地玩個痛快
桂林導游詞開場白 篇3
烏鎮地處浙江北端,與江蘇省相鄰,曾經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處。春秋時期,烏鎮是吳疆越界,吳國曾駐兵于此以防越國,當時稱烏戌。“烏鎮”的稱呼,首次出現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河東為青鎮,解放后,統稱烏鎮。
關于“烏鎮”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贊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扎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于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贊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表現,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烏鎮”。
烏鎮二期的西柵景區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個碧水環繞的島嶼和72座形態各異的古石橋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進入景區。相對一期東柵景區而言,二期的保護和開發更加完善徹底,人和環境、自然、建筑更為和諧。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有余,整個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萬平方米,真正成為了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活動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整個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磚鋪就的,上面豎立著密密麻麻的高桿和階梯式曬布架,規模相當龐大。這里除了制作藍印花布外,還有獨特的彩烤工藝流程,而且當時的彩烤色彩也十分豐富,都是從當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來的,像茶葉啊,桑樹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紅茶可以染成淺紅色,綠茶可以染成淺綠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淺黃色,桑樹皮可以染成淺褚色,因此,這個染坊在當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敘昌醬園是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醬園,它是鎮人陶敘昌于清咸豐九年創立的。
醬園前店后坊,自產自銷,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它曬醬的地方。滿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醬缸,我們從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敘昌醬園”的字樣。大晴天的時候,工人們就把斗笠取下,露出蓋著蠶絲棉的醬缸,讓里面的豆瓣醬盡情的吸收陽光。或許大家要問,為什么要蓋一層蠶絲棉呢?首先這是因為要防灰防蚊蟲,另外一方面,蠶絲有很好透氣性,讓豆瓣醬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發酵。曬的時間大概要3—4個月,直到變成黑褐色為止。
這里是陶家的一個會客廳,旁邊還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醬的工藝流程。做醬的工藝比較復雜,要先浸泡黃豆、蠶豆、小麥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發酵,發酵好了加鹽水放到外面暴曬,而暴曬的時間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帶的人家幾乎都是自己做醬的。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質,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鍋被稱為“天下第一鍋”。明代嘉靖年間,湖州鐵匠沈濟帶著一身熟練的冶煉技術來到烏鎮開了個小作坊,當時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鐵作坊,因此生意興隆,發展的很快。這口大鐵鍋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做出來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煉的高超技能,也展現了他家的經濟實力。旁邊墻上的照片有關于這口大鐵鍋的資料記載,我們面前的這一口鐵鍋,也是根據資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