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精選20篇)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20xx年度西雙版納導游詞)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2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
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20xx年度西雙版納導游詞)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3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 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故居歷時一百多年,是沈從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辦的。由于歷史演變,幾經易主,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后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并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還很窮,要盡量節約”。
經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原貌。現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 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6年(1917)夏秋之際京津一帶水災嚴重,他負責督辦水災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濟災民。民國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將香山靜宜園改建為慈幼院,收養教育受災流浪兒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務,時20年之久。 他有一首詩寫道: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國南部長城位于湘黔邊區,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長380余里,建于明朝萬歷 43年(公園1615),幾經續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間定型,其碉堡墻一般高2.3米,基寬1.7米,頂寬1米,墻體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塊,頁巖砌成。中間填以亂石和泥土,繞山跨澗,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臺、碉堡、炮臺、關廂、關門及無數用石塊壘成的兵房,當時一般駐防軍隊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營、天星營、黃合營、王坡屯營、得勝營、乾石營、振武營、 牛斗營等帶營字的地方都是長城邊上的駐軍要點。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贊為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這里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凈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仨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圄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電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 《邊城》、 《湘女蕭蕭》、 《湘西剿匪記》、 《烏龍山剿匪記》、 《血鼓》、 《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風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圄第一任內閣'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5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經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原貌。現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6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墻儼然如一條長龍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蓬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五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鳳凰古城,被稱為中國最美小鎮,也許它最初給人留下印象,就是在沈從文的短篇小說《邊城》中吧,不然,為什么人們總說“讀你千遍,不如一見”呢?我雖然沒有讀過《邊城》,但看到別人那神往的樣子,心中也對鳳凰古城充滿了憧憬,這個傳說中的古城,真如鳳凰一樣美麗嗎?
坐車六個小時到達鳳凰古城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導游讓我們先自己在鳳凰古城吃飯,再去看邊城的表演。我們穿過擁擠的人群,徑直走向鎮子里面導游推薦的一家店。沿途人山人海,導游說,在苗族,踩別人后腳跟就說明你看上了人家,那我今天豈不是發出去好幾封情書了?沿途雖然看不到小鎮的風光,地上的垃圾確是看到了不少,我不禁有些失望,原來傳說中最美的鳳凰古城,也和其他古城一樣,逃不了被垃圾淹沒的命運么?
看完表演,從劇場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回到鳳凰古城,吆喝聲,流水聲,大笑聲,以及小吃店里飄來的香味交織在一起,熱鬧極了,哪怕是謾罵聲,都似乎成了這小城的一部分。都說鳳凰的夜景是最漂亮的,可對于我,似乎除了熱鬧,并沒有其他的感觸了,鳳凰的夜景美是美,可再美,到底只是彩燈,論看燈,不是干脆去看東方明珠?身后,又有幾個人追著我們問要不要拍照,到處是小攤小販,賣的東西竟也一模一樣--一看就是在批發市場買的,腳下,是滿地的西瓜皮,說來也奇怪,這兒的西瓜,不是大得驚人,就是小得可憐--總之,在鳳凰古城的第一夜,并沒有我想象中的`淳樸的感覺。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醒了。沒有了小商小販的吆喝聲,大部分游客也還沒有起來,古城出奇的安靜,但一點也不悶。恰恰相反,竟讓人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尚且柔和的陽光薄薄的一層灑在水面上,水面像一面破碎的鏡子,閃爍著零零散散的亮光。古城的景色頓時一覽無余,有紅墻的屋子,有白墻的屋子,都別有一番風味,還有苗族特色十足的吊腳樓,我一直以為,吊腳樓只有一兩根竹竿撐著,幾乎是懸在空中的,今天一見,才知道吊腳樓需要十幾根竹根來支撐,雖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神奇,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貌。整齊的黑瓦,木桿陽臺,有些人家竟然連墻都是木板做的,鳳凰古城的吊腳樓明顯已經有些年代了,上面一層都破破爛爛,有些門都是歪的。還有一家,似乎格外的飽經風霜,樓下的竹竿都歪歪扭扭的,也因為這個,這家人的吊腳樓,竹竿格外的多。我真是佩服這家人,要是讓我住,我肯定走路都輕輕地,一點一點地走,連說話都不敢大聲一點,因為這棟房子,似乎連聲波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它震倒。陽臺上,有一個人在向下張望,我猜他肯定也在心里琢磨著:這房子還能堅持多久?
城中漸漸有了些吆喝聲,但也只有一兩聲,在寧靜的古城中顯得格外嘹亮,昨天晚上我十分厭惡的聲音,現在卻和山歌一樣動聽。可惜這寧靜并沒有持續多久,古城馬上就人流如潮,稍稍停下腳步都有走失的可能,我只能一邊跟緊導游的腳步,一邊頻繁地“東張西望”。現在想想,鳳凰古城,真是比上海的七寶老街,城隍廟,和其他的古鎮美太多了,中國第一小鎮,名副其實。有道是“五岳歸來不看山”,現在恐怕要變成“鳳凰歸來不游鎮”了。
鳳凰古城,真是“讀你千遍,不如一見”,這次一見,我沒有找到心中的“翠翠”,下次再見,我慢慢尋找回味,再聽一回“翠翠”的輕輕絮語,可好?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7
鳳凰古城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也是鳳凰人。他天生聰慧。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他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毛主席等曾多次稱贊熊希齡,說他做過許多好事。
鳳凰古城的醉美十一景,第一景莫過于沱江泛舟了。登上木舟,緩緩行駛于沱江之上,一陣陣清風來襲,你會覺得異常涼爽。在這里你會看到一下下搗衣的`女子。看!這里水是那么的綠,與旁邊的綠樹互相輝映,顯得協調。河兩端是苗族人的吊腳樓群,這里體現了它們的風土人情。一根根竹竿撐著古代閣樓,一般的有2到3層(也有四層的),只有第二層以上才會住人。但是,最大的吊腳樓能住200-300人左右呢。上了岸,你才會知道——吊腳樓群、脈脈漫開的水紋、滾動的水車,緩緩行駛的小木舟特別自然地融洽在一起,這是大自然的杰作——用畫筆描繪不出來的美麗與風土人情。
夜晚的虹橋更美,燈光星星點點地灑落在湖面上。
鳳凰古城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古城,那種美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為了您這座古城已等了千年。 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所以鳳凰的美呀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沈從文的書里······接下來請大家跟隨我們的阿妹走進鳳凰,了解鳳凰.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后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1866年),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后兩棟共有房屋10間,沈先生920xx年12月28日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鳳凰縣聽濤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開放,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沱江泛舟〕沱江河是鳳凰古城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于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鳳凰之最,莫過于古樸清雅的吊腳樓了。清一色的灰色吊腳樓,依附沱江之流而順勢展開。飛檐相勾,灰瓦淡墻,雕花窗臺,古式蓮燈,成排的樓閣依附于沱江兩岸,沒有半點庭院相隔的小氣與阻礙。壁連壁,檐接檐,家庭式的客棧店鋪既不夸張也不落俗。整條街的商鋪相望,竟似走在千年歷史的畫卷里。
住在吊腳樓上,最為享受的是黃昏時分倚著陽臺的木制欄桿,臨江而望,有泛舟的人劃開江面的層層波瀾。掌舵的船工身著湘西的民族服飾,一頂竹簽斗笠,一根竹篙,掀起江南水鄉的含蓄淳樸之美。不禁唱起:“妹娃要過河,是那個來推我嘛?”游江的人,酣暢地飲著江風,笑聲十里。船工隨興而來的山歌,更是把游客的興致推到高處,有許多游客甚至附和著唱起了山歌。
“郎從門前過,妹在家中坐喲,我泡碗香茶么咿呀咿子喲,給郎喝,喲呵!”雖無錦章緞句,卻也通俗自然。 〔熊希齡故居〕 伴著山歌我們來到了 熊希齡故居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后點翰林。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絕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內,據相關歷史記載。南長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歷時六十多年,長城南起貴州省銅仁市交界的亭子關,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鵲營,被稱為“苗疆萬里墻”,全長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最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義,所以城墻每三五里便設有營盤、邊關和哨卡 南方長城的修建,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 、漢的商業貿易和文化交往。
南長城壁殘垣無聲的訴說著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初墓的荒涼堅守這里時的承諾,仿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古老的夢境 據當地的老百姓說:“南長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頭的話,就用石頭來壘起,沒有石頭的話就用黃土夯制,盡管南長城不那么高大,但是他并不缺少作為長城性質的軍事防御工程所應該有的一切,并且他的軍事建筑,象哨卡、堡壘關口等等。比北方長城更為密集。”南長城今天的遺存讓我們震撼。
南方長城,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現在戰火硝煙已經成為過去,當年的戰場如今已經變成了旅游景區,歷史已成過去,南方長城將再一次撩起人們對歷史的無限回憶和敬仰。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縣城北四公里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長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區:即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和陰陽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它集奇巖巧石,流泉飛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瑰麗的畫卷。
一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巖壁上,皺襞倒影在水中,如夢如幻。
巖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打在石筍、石幔及石花上,營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內有一大廳,據傳是苗民糾集的地方,廳里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嗚嗚”地吹,整個大廳會回蕩著低沉的號角聲,當年的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位于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城墻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墻高5.6米,厚2.9米,城墻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尾: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灣沱水繞城過\一條紅紅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腳樓\一道風雨古長城\一座滄桑古城堡\一個神秘奇梁洞\一群聞名世界的人
鳳凰城下鳳凰游,楚客沱江俏影留。糯米酒香杯中溢,苗寨山歌情悠悠。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9
第一次來到鳳凰古城,就被它的美給吸引了。它到底有多美呢?那就隨我來吧,聽我來給你介紹。
我們先坐上了游船,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水底的水草。水草隨著水在飄動,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輕柔的跳著舞。捧起一些水,涼絲絲的,沒有一點瑕疵。從遠處看,虹橋和旁邊的房屋互相輝映,就像一副濃墨,淺淺帶著色彩的山水畫。從側面看,兩旁的房屋古色古香,黑色的房頂,白色的房身,再配上剛剛下過了雨,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下了船,我們去購物。我們先去買這的特產—姜糖。我先嘗了一個,恩,味道不錯,剛開始甜甜的,吃到最后,突然有一股微微的姜味,有一些辣。這里還有特產,那就是血粑鴨和臘肉。鳳凰古城里還有許多景點,比如,三王府,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三王府里講的是祭拜的三個人物,就是李一龍,李一虎,李一豹。站在三王府上面,可以看見整個鳳凰古城的全景。再往上走,是信佛的,我進去拜了拜,就出來了。鳳凰古城是美的,他們這里的人也很美,非常熱情,阿妹們還跟我們一起對山歌,優美的山歌在山谷中回蕩……
鳳凰古城真美,但是如果用一顆浮躁的心去觀賞她時,只能看出鳳凰古城外表上的美,但是如果用一顆平靜的心去觀賞她時,那你才能真正領略鳳凰古城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熱情的苗族人。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0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 交通實為便利。
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人杰地靈,名賢輩出。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鄭國鴻;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國畫大師黃永玉。
鳳凰古城---遠去的家園,夢里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沈叢文故居]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后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后兩棟共有房屋10間,沈先生902年12月28日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鳳凰縣聽濤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開放,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于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墻,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墻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墻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游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故居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后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絕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內,據相關歷史記載。南長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歷時六十多年,于明朝天啟三年才竣工(公元1554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貴州省銅仁市交界的亭子關,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鵲營,被稱為“苗疆萬里墻”,全長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最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義,所以城墻每三五里便設有營盤、邊關和哨卡。如比較有名的有:“阿拉關、靖邊關、亭子關、烏巢關等”。雖然這些哨卡如今很多都已早毀壞,但仍然還依稀可見碉堡、炮臺和邊墻。
南方長城的修建,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 、漢的商業貿易和文化交往。
如今上百年過去,這條在歷史長河中沉睡了的苗疆邊墻,終于拂去了身上的塵埃,再一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公元20__年4月22日,羅哲文教授最終確定這里就是南方長城,引起國內外的震動。
南長城壁殘垣無聲的訴說著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初墓的荒涼堅守這里時的承諾,仿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古老的夢境,那夢中有狼煙、有牛角號、有鳴鑼,還有哀怨的思鄉長笛。
據當地的老百姓說:“南長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頭的話,就用石頭來壘起,沒有石頭的話就用黃土夯制,盡管南長城不那么高大,但是他并不缺少作為長城性質的軍事防御工程所應該有的一切,并且他的軍事建筑,象哨卡、堡壘關口等等。比北方長城更為密集。”南長城今天的遺存讓我們震撼。
南方長城,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
現在戰火硝煙已經成為過去,當年的戰場如今已經變成了旅游景區,歷史已成過去,南方長城將再一次撩起人們對歷史的無限回憶和敬仰。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縣城北四公里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長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區:即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和陰陽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它集奇巖巧石,流泉飛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瑰麗的畫卷。
一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巖壁上,皺襞倒影在水中,如夢如幻。
巖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打在石筍、石幔及石花上,營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內有一大廳,據傳是苗民糾集的地方,廳里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嗚嗚”地吹,整個大廳會回蕩著低沉的號角聲,當年的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位于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座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墻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巖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__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城墻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墻高5.6米,厚2.9米,城墻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1
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_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故居歷時一百多年,是沈從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辦的。由于歷史演變,幾經易主,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后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并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還很窮,要盡量節約".
經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原貌。現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6年(1917)夏秋之際京津一帶水災嚴重,他負責督辦水災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濟災民。民國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將香山靜宜園改建為慈幼院,收養教育受災流浪兒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務,時20年之久。他有一首詩寫道: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國南部長城位于湘黔邊區,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長380余里,建于明朝萬歷43年(公園1615),幾經續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間定型,其碉堡墻一般高2.3米,基寬1.7米,頂寬1米,墻體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塊,頁巖砌成。中間填以亂石和泥土,繞山跨澗,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臺、碉堡、炮臺、關廂、關門及無數用石塊壘成的兵房,當時一般駐防軍隊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營、天星營、黃合營、王坡屯營、得勝營、乾石營、振武營、牛斗營等帶營字的地方都是長城邊上的駐軍要點。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2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晚上好!
請問你們有沒有一個令自己魂牽夢繞不能自己的地方,如果有,請保留。如果沒有,請看這里,鳳凰古城,將是你夢回故里,魂牽夢繞的天堂。我是你們的導游某某某。
鳳凰古城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古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那么它是從何得名的呢?
他的傳說有二:
1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不再死。此鳥即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鳳凰古城故以此而得名。
2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此處栽有五顆巨大的梧桐樹,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向,這些梧桐樹曾經迎來過鳳凰棲息,所以此處命名為“鳳凰鎮”
親愛的游客們你們贊同哪種說法呢?不管怎樣,鳳凰是個美麗的名字。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繞,關隘雄奇。總面積有1759平方公里。這里冬暖夏涼,光照豐富,四季分明,為旅游佳境當然鳳凰的美不僅是因為他的氣候原因。
下面我要從三個方面介紹夢回故里,鳳凰古城。
1鳳凰之景色美
2鳳凰之人美
3鳳凰之風俗美
首先說的是景色美之一—沱江
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他就是沱江。沱江河水清澈,水流悠游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的水草,柔柔地,撐一支長篙漫溯。
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于眼前。細腳伶仃的吊腳樓群,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像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水是輕柔的,那么城就是剛硬如斯的,景色美之二—南方長城。南方長城絕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內,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全長三百八十二里,是歷史上工程最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被稱為:苗疆萬里墻。他的目的是防苗民起義。南長城的殘垣斷壁無聲的訴說著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初墓的荒涼堅守這里時的承諾,仿佛帶我們走進一個古老的夢境,那夢中有狼煙,有牛角號,有羅鳴,還有哀怨的思鄉長笛......
說過了南,那自然想到了北。景色美之三—坐落于縣城北四方里的奇梁洞用理科的話來說該洞是標準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莫言神州絕景,七星蘆荻遜色”,可謂洞景明珠。洞長6000余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在洞里有個廳,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嗚嗚的吹,整個大廳都回蕩著號角聲,當年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看了這么多的美景,可有夢回故里的感覺?鳳凰的美景是說不完道不盡的。鳳凰不僅景色優美,更是個人杰地靈,名賢輩出的地方。鳳凰之人美,抗英名將鄭國鴻,文學巨匠沈從文,民國總理熊希齡,國畫大師黃永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開國元帥賀龍等,鳳凰的人們也是善良淳樸的。
當然,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陳家祠堂也是值得一去的。
走了那么多路,你一定累了。到酒吧坐會吧,即使你從不泡吧,也一定會被他們的名字吸引,每個酒吧都有一個浪漫的名稱,守望者、根據地、等,酒吧外是成排的酒瓶。只喝酒一定沒意思,鳳凰的小吃也是赫赫有名的,鳳凰虹橋下的老宅的紅燒肉粉,芙蓉鎮米豆腐,葉子粑等一定讓你口水直流。酒足飯飽之后,看著美麗的夜景,逛著夜市,或者篝火狂歡,體會苗族風情。亦或是放2棧河燈,帶著你的愿望漸漂漸遠,也就能心想事成了。
你的愿望是去鳳凰古城么?flow me please。謝謝。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3
沈從文墓地
跟著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沈從文墓地。沈從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園”,是清代曾任欽差大臣、云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士,田興恕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墓地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一塊從墓穴后鑿起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為沈從文墓獨特的標志。這塊巨石高1.9米、重6噸多。”
大家沿著當年官道,到達沈從文墓地,這條官道是明清時期鳳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廣總督林則徐曾從這條官道來到鳳凰視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種,終年勤勞所獲不多,豐歲僅供口食,一遇歉收,輒形匱乏”,建議將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擔全數減免,將歷年被水沖刷損壞的屯田223畝報廢,體現了這位民族英雄憂國憂民的情懷。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幾步石級,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興廢周知”,這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手跡。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為響應辛亥革命,集結了鳳凰、乾州、花垣、松桃四縣,苗、漢、土家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迫使駐鳳凰的辰沅永靖兵備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鳳凰成立了新政權、湘西軍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筆,為鳳凰題寫了這幅大字。
再上幾步,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里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象征著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里,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這條沱江,發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作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舍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的最后一個字連起來是“從文讓人”。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文昌閣小學
跟著伍阿哥來到的地方是文昌閣小學。鳳凰古城文昌閣小學建于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邊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城南,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北麓,鳳凰籍青年田興奎東渡日本,留學弘文師范學堂,結識了黃興、秋瑾等人,參加了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學成歸國,懷抱“振興華廈,重在樹人”的思想,在家鄉鳳凰南華山下創辦了“蒙養學堂”(文昌閣小學前身),成為第一任校長。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結束了,一趟鳳凰古城之行,定會讓您回味無窮,滿載而歸,非常高興與各位共同度過這快樂的鳳凰古城之旅,關于鳳凰古城我就講解到這里。今天我們有緣在一起,希望我們有緣再相會,歡迎您下次再游鳳凰古城。祝各位旅途愉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一路順風!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4
朋友們!現在我們開始游覽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位于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從此清朝走向末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座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墻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巖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城墻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墻高5.6米,厚2.9米,城墻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朋友們,黃絲橋古城旅游到此結束!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參觀。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5
走進鳳凰古城在青山綠水間,點綴著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腳樓,一條條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橋,一群群赤足紅裝的浣紗苗女。還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車,在水力的帶動下,咕咕嚕嚕、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轉著,一派田園詩情,這就是德夯苗寨。
鳳凰古城內,有一條江水穿城而過,名為沱江,它是鳳凰人的母親河,大部分景色都聚集在沱江的兩岸,許多苗家的特有建筑——吊腳樓,就坐落在沱江上游。吊腳樓,下層占地很不規則,一端以河岸為支撐點,另一端則是在河的水面,高高懸柱立于水中或河坎邊的巖縫之中作為支撐,充滿著苗寨的特有風味。
早晨與夜晚是鳳凰古城景色最美的時候。清晨,一縷縷炊煙伴著金色的陽光從山腳下慢慢升起,在這個美麗的小城,充滿著大自然的靈氣與清新,空氣純凈而無雜質。偶爾有一葉扁舟從江邊緩緩駛出,還能聆聽到苗家妹子演唱原汁原味的苗寨山歌。沱江的另一邊時不時傳來苗族人拍打衣服的棒子聲,一朵朵浪花隨著聲音被激起,一陣陣笑聲隨波蕩漾,流向遠方……
我們來到了江邊散步,幽靜古樸的鳳凰古城頓時熱鬧起來,水上人家都是手工藝作坊。里面有聞名的姜糖,各式各樣的銀器、項鏈、手鐲、手鏈等。江邊的小攤上有各種形狀的河燈,大家叫它孔明燈,里面裝著一盞盞小蠟燭,還可以買上幾盞許愿燈,點燃蠟燭,然后放入水中,漆黑的夜空下,一盞盞許愿燈,帶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慢慢漂向遠方。孔明燈有荷花形、小船形、牡丹花形……,我選了牡丹花形的,小船形的孔明燈,點燃蠟燭后,我把精心選擇的孔明燈放入江水中,我的期盼也飄向了遠方。
鳳凰古城的景色美不勝收,空氣清純,它與大城市的喧鬧、污染、熱浪有著天壤之別,是一個天然的休身養性的“大氧吧”。
沱江上還有兩條小橋,一條是木頭做的,一條是用一個個石墩做的。我興奮的在兩條橋上來回的走,但是,我還是有點害怕。媽媽說:“不用怕,水那么淺,掉下去也有救嘛!”聽了媽媽的話,我就放心多了。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們也有些累了。就到導游安排我們吃飯的地方休息了,可是不到一會導游進來說;大家吃好飯后跟我們一起到流紗瀑布去流紗瀑布什么是流紗瀑布我好奇的說爸爸說流紗瀑布是這里的著名的一個景點高達216米,是中國最高的瀑布,哇我真想去看看啊吃好飯后我和爸爸媽媽還有一些同伴們一起出發了。
我們且行且停,終于在一個拐彎處,遠遠的看到瀑布了。大部分時候,瀑布從絕壁之上騰空而下,極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狀。游人可以沿著兩邊山路,從瀑布下走過,淡淡的水若霧似紗般紛紛揚揚飄下來,感覺如進入水簾洞一般,有絲絲細雨,浸入心脾。如細沙般的水珠隨著風,吹在臉上,手上,草叢間,石頭上,奔到底,便匯成了瀑布下那湛藍的湖。
從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從云端飛流直下,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象是猴王鉆進了水簾洞。從瀑布背后觀瀑布,只看見瀑布是從一個半園形的“月亮巖”上飛瀉下來的。瀑布在飄、舞、進、退,如浪、如波、如紗、如練。由于峽谷變幻莫測。當陽光照射時,瀑布上簾便生出七彩長虹。彩虹隨著水珠往下飄落。
正當我看的起勁時爸爸說我們該回去了。我只好跟著爸爸回去了,可是我多想在再這美麗的地方多呆一會啊。
我們一直在鳳凰古城這幅油畫里游玩了三天,在這三天里我去了好多好多地方;有沈從文故居熊希林故居。。。。。也了解了很多苗家文化。
我們在中午就離開了。我實在舍不得走,在離開這里之前,我給這個小城獻上了一個美好的祝愿,希望這個美麗的地方永遠美麗!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6
黃絲橋古城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為屯兵之所,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昔日伏波將軍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喪于此,而苗民們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劇減。黃絲橋古城古稱渭陽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系青石結構建筑,城墻高5.6米,厚2.9米,寬2.4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巖的青光石,最大的約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時以糯米稀飯拌合石灰為砌漿灌縫,使數百米城墻,渾然一體,堅固牢實。古城開有三個城門,分別為“和育門”、“實城門”、“日光門”,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樓,三個城樓的屋頂均為歇山式,下層覆蓋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飛檐翹角,分外壯觀。城墻上部為鋸鑿形狀,箭垜300個,還有兩座外突的炮臺。
黃絲橋是唐時武則天被選中上京之時曾經歇腳的地方,和武則天有很深的淵源。在黃絲橋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園,據說是武則天當年下令所建。御花園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龍的、形似巨龜的,寶劍倒插以及大鵬展翅的巖石。還有一條須扭曲身體才能勉強通過的石縫。
古城始建于唐朝年間,為渭陽廢縣故治。據光緒《鳳凰廳續志》載“鳳凰營,距鎮簞鎮六十里。有廢城,在坡山西址,建于唐,為渭陽廢縣故治。"又據《元和郡縣志》載:“渭陽縣,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折麻陽縣置。在坡山西址。"按此記載,黃絲橋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古渭陽城先為縣治,后自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20xx年)移建鎮后,古城一直駐兵,為防西部苗民起義。軍營至共存在了220xx年。
黃絲橋古城為國內至今保存得最好的石頭城,它堅實牢固,雖歷時一千多年,至今仍完整無缺。城墻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巖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用糯米稀飯攔石灰漿砌筑,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黃絲橋與其說這是一個村落,勿如說這是一座古堡。聯合國亨利博士20xx年盛夏在考察書架堂時就說:“我沒有見過比書架堂更古老、更完整、更幽美的古城堡了。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贊為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這里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凈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仨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圄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電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 《邊城》、 《湘女蕭蕭》、 《湘西剿匪記》、 《烏龍山剿匪記》、 《血鼓》、 《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風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圄第一任內閣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
在沅水下游生活多年的我,大概也算得上與鳳凰同飲一江水了。隨便走進街邊的小店,要一碗回腸粉或者米豆腐,酸辣的口味,又便宜又過癮。離開鳳凰的前一天晚上,在旅店隔壁的樓外樓慰勞自己。依窗而坐,點了蕨菜、地木耳、沱江小蝦,還打了二兩米酒慢慢地喝,全然忘記了旅途的疲憊。
聽著潺潺的流水聲,看一兩盞龍潭漁火,真覺是人間天上。
望著虹橋那溫暖的燈光,似乎這就是夢里尋她千百度的故鄉。
停留在時光中的小城
翻過山梁的時候,看到一座停留在時光里的小城,在夕陽下寧靜無語。沱江就從這座小城當中流過。河邊有城墻、吊腳樓。河面不寬,卻清澈見底。河里長滿了碧綠的水草,隨著水流輕輕地擺動。水面上不時冒出小小的氣泡,那是魚蝦在歡快地游玩。捕魚的、游覽的小船來來往往,各得其所。
河床高低不平,相隔不遠修了攔水壩。北門外的沱江中,按腳步的距離砌了紅砂石塊。沒有橋面,往來行人需跳躍而過,故名跳跳巖。上游有一道相隔四、五米的巖墩,搭著木板,并且用鐵鏈拴牢,以防洪水沖走。木板很窄,人們需側身相讓才能通過。船只經過跳跳巖,須劃到岸邊一個石砌的斜坡前。船夫下了船,把船用勁推上坡,船底在巖石上滑動發出“轟轟”的聲音,然后“啪”的一聲砸到水面上,激起一片浪花,打破沱江的寧靜。傍晚,婦人們在河邊洗衣漿裳。放學的孩童從北門出來,總愛在這里嬉鬧一番。
虹橋,鳳凰城的一彎眉黛
如果說沱江是鳳凰城波光流動的眼眸,那么虹橋便是明眸上的一彎黛眉了。虹橋橫臥于沱江上,三個半圓形的橋洞,形如美麗的彩虹。這座橋是以舊橋墩為基礎,上面建了一個廊橋商場。一樓中間可以行人,兩邊賣銀器、藍印花布的商店一家挨一家。二樓是個茶館。人從橋上走過,風雨聲入耳,卻不再愁煞路人,所以當地人又稱它為風雨樓。從茶館的窗戶向外望去,就是鳳凰最好的風景了。不知曾有多少醉客雅友、游俠高僧在此賞風月,聽濤聲。
在鳳凰的幾天時間里,我沒事總愛上虹橋走走。最愛去的是邊城書社。隨便翻開印刷精美的圖片,順便查一些寫文章所需的資料。這里能買到幾乎所有關于鳳凰的書。還能找到收錄了乾隆、道光、光緒三個版本的民間私刻《鳳凰廳志》。頭天我在這里以八折買了幾本書,就跟店主夫妻倆混熟了。
男主人姓傅,知識很淵博,能隨時解答游客關于鳳凰的問題。傅老板很認真地經營這家書店。他會根據顧客所買的書,在扉頁蓋上“古城鳳凰”和“溪橋夜月”幾印紅章。書店每月租金七百塊錢,生意很好。把書店開成了樂趣,又開心又賺錢,他很滿足。我被他眉宇間的書卷氣和富足安定的神色所感染。每次都要呆許久才離去。
有情有緣的鳳凰城
鳳凰實在是一個可以安頓旅途勞頓的地方。我找的旅店,就在河邊的吊腳樓里。吊腳樓一般分上下兩層,穿斗式木結構,臨河依山而建。底層用木柱斜撐入河岸,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沿城墻一帶近些年陸續改建成有風火墻的青磚樓,不過臨河一面還保留著吊腳樓的形式。東門外回龍潭這十多間老屋,大都還是晚清和民國年間的建筑,參差不齊地垂懸在河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虹橋和萬名塔。樓下的潺潺水聲,總會把人的夢境帶向遠方。幾乎每個早晨,我都是被河邊的搗衣聲所喚醒的。
旅店隔壁是背包客推崇備至的流浪者酒吧。手繪的鳳凰導游圖上有介紹。老板是上海人,光頭上扎個小辮子,據說以前在麗江開過酒吧。河對岸也還有幾家不錯的酒吧:青石、原始人、雕刻時光。店里放著原木的桌椅、書架、可以上網的電腦。坐在窗口看著外面的風景:城墻、吊腳樓、小木船、跳跳巖、流水聲、如水般流淌的音樂。你會一下子忘記前世今生。獨行者往往可以在這里找到結伴而行的驢友。我就在流浪者酒吧認識了一位導游。她第二天正好帶華中科大一班學生去苗寨和峽谷,我也就結伴而行了。
鳳凰也是一個有情有緣的地方。在流浪者酒吧,跟萍水相逢的游客借到了諾基亞充電器。因為早出晚歸,過了好幾天才與樓上的女孩打照面,沒想到我們居然是同鄉。第三天早上,天氣突然轉涼。我去商場買衣服。回來的時候在天王殿躲雨。這是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可以俯視全城。一片層層疊疊的黑瓦屋頂,在初冬寒冷的雨霧中寧靜無言。一縷縷的炊煙,在空氣中四散而去。時光似乎停止了流動。
我在城里濕漉漉的石板小巷中來來去去,全然不覺自己是個客人。回來的時候,在虹橋遇見了前一天那位導游。她是個嬌小的苗家姑娘,這時候正抱著擴音喇叭往家里走。我們站在橋頭說了一會兒話。臨走時,她塞給我一小包姜糖。這是一種用生姜、紅砂糖一起搗碎揉熟,烤干切塊而成的美味零食。有些店鋪就在門口拉姜糖,那架勢總能招來不少顧客。道門口、東正街一帶以各家姓氏命名的姜糖店,終日飄散著清香。回到房間,泡一杯茶,吃幾片姜糖,頓時覺得周身舒坦。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19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
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有關鳳凰古城的導游詞 篇20
Ladies and gentlemen:
Everybody is good! Welcom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Where you are now, Mr Is famous New Zealand writer Louis rewi alley praised as one of the two most beautiful town in China's hunan phoenix ancient city. Here with scenic xiangxi fierce hole, guizhou fanjing mountains near the river, is produced in huaihua, jishou and tongren of guizhou "point, is a famous writer shen congwen's hometown.
Phoenix, beautiful scenery, many places of interests, have always been people visit the resort, since ancient times has welcomed dongling hui, south China jade green, longtan fish back fire, yamadera, qifeng, diameter and without creek bridge night month firewood song back to tao and Vatican pavilion and so on eight big scene.
In the city, the ancient towers, ancient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rtyard and slab side street style is still is still the same; Outside the city, south of hua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is still well preserved ancient city of yellow silk bridge, the underground palace of art and magic of pneumatic rock beam hole, spectacular sharp falls, more mysterious as not gorge, three general door rock and picturesque tuen food the mountains, phoenix mountain, elephant trunk hill, star ferry, la leshan in waved to you, "border town", "hunan female rustling", "xiangxi however remember", "the yongsan however", "blood drum", "SuYu generals" and so on more than 10 TV dramas have taken here.
Phoenix not only beautiful, and the talents. Zhejiang company commanders those states town, guizhou prefect Tian Xingshu such as a national hero and the first prime minist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Xiong Xiling, the famous writer shen congwen and famous painter huang yongyu,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