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峽的導游詞十篇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1
青龍峽位于北京市懷柔區城北20公里處,距北京三元橋75公里,是集青山、綠水、古長城于一體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占地面積150公頃,南北狹長約十余華里,雄偉的水庫大壩將景區分為兩個部分。
青龍峽旅游度假村位于懷柔區懷北鎮著名的古長城關口大水峪關附近,南鄰風光旖旎的雁棲湖,是集田園風光、山川秀色、青山綠谷、長城古貌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度假休閑勝地。獨特的塞外氣候,涼爽宜人,是人們遠離鬧市喧嘩,尋覓山水靜地,回歸山野自然,旅游觀光度假的最佳選擇。青龍峽風景區由萬里長城登城游覽、蒼龍峽觀飛龍瀑和青龍峽水上游樂三大景區組成。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2
游客朋友們,我們即將游覽的風景是九龍江青龍峽景區。
青龍峽景區主要景點,我們概括為“兩潭兩灘四瀑”,都以龍命名,從上而下包括龍沫潭、臥龍潭、躍龍灘、吟龍灘、奔龍瀑布、嘯龍瀑布、回龍瀑布、飛龍瀑布。這些景點構成了一條龍從化劍成龍、潛伏藏形、歷經修煉、奔騰吟嘯、躍躍欲飛、騰空而起、直達云霄的過程。今天就讓我們逆流而上,去追尋青龍輪回曲折的成長歷史。整個景區,河床隨山勢流轉,溪水緣溝壑化形,時而飛流直下,時而急流成潭,時而靜流如鏡面,時而咆哮如雷鳴,兩岸樹木青翠欲滴,空氣純凈。真可謂:溪水筆走龍跡,兩岸青山如畫。
飛龍瀑布
我們現在看到的第一條瀑布,就是飛龍瀑布。飛龍瀑布的落差高達106米,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讓我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條瀑布是青龍飛天的圖騰。它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龍如此,人也如此,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不經歷苦難,難以成就大業。
人生需要拼搏,也需要冷靜的思考。九龍江因獨特的小氣候,成為春天觀景、夏天避暑、秋天登高、冬天休閑的天堂。當你工作中遇到小挫折,生活中遇到小煩憂,導游我建議你常到九龍江走走,避開城市喧嘩,拋開塵世的煩擾,在飛龍瀑布前,在青龍飛天的圖騰前,呼吸著清純的空氣,沐浴著清爽的水霧,自由遐想,神游云際,做你自己的精神領袖。
回龍瀑布
我們繼續往前走,經過回龍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瀑布叫回龍瀑布。它就像一條巨龍從高達50多米的山谷中竄出,撞擊著山谷下的石壁,發出巨大的聲響。經過長年累月的沖涮,石壁上形成了一條彎曲的石道,由于水的沖擊較大,在下面形成了一個石潭。跌落在石潭上的巨龍繼而躍出水面,一頭扎進青溪,形成了一個面積約30平米的水潭。為什么叫回龍潭,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青龍即將飛天之際,升到半空,他感恩于大自然的造化。九龍江賜于它天地的精華,山水的靈氣,它修煉于此,成長于斯,九龍江美麗的風光,舒適的懷抱,讓它留連忘返,徘徊糾結,他反復回頭,因而叫回龍。但,是龍就要升飛,云海才是他的故鄉,天空才是他自由的領地。為了報答九龍江,他將龍珠置于深潭,使潭水永遠清澈明凈,他還適時播雨,呼云吐霧,使得九龍江一年四季郁郁蔥蔥,溫潤清爽。
嘯龍瀑布
現在我們看到的瀑布就是嘯龍瀑布。嘯龍瀑布高達80米,流經石壁,經過三次轉折、四次跌落,最后才竄進溪中的水潭,發出陣陣轟鳴,濺起漫天水花。由于落差高,嘯龍瀑布氣勢雄偉,聲震遠方。
傳說,青龍在九龍江修煉時,與他一同修煉的還有青蛇精。他們的修煉方法有所不同。青龍主要是吸山川靈氣,自我修煉為主。青蛇精靠吞食生靈,攝人魂魄。青蛇除了大量吞食芒鼠、野兔等動物外,還需要吸吮九九八十一個年輕女子的鮮血才能得道升天。青龍曾與一瑤族姑娘盤英相戀。就在青龍快要得道升天時,青蛇欲將瑤族姑娘盤英吞食,得道升天。青蛇只需吞食最后一具生命,便可功德圓滿。剛好青龍從此路過,便與青蛇搏斗起來。兩條青龍扭打在一起,并動用了全部法力,終究是旗鼓相當,難以分高下。盤英一時分不出哪是青龍,哪是青蛇。在最后關頭,青龍一身長嘯,終于讓盤英分清了龍蛇,因為只有龍才會長嘯。盤英本是山鷹轉世,她看準時機抓住青蛇尾部,用盡全部力量在青蛇身上咬了一口。青蛇落荒而逃。盤英出生時,有一位道人曾對盤英的父母說過盤英終生不可食蛇,否則將有大難臨頭。由于盤英咬了青蛇,被打回原型。她又羞又怕,展翅飛走。青龍追隨而去。盤英飛得筋疲力盡,倒地化作一塊巨石,也就是九龍江著名景點之一的神鷹石。青龍日夜長嘯,想喚回最初的戀情。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個水潭成“心”型,據說失戀的人對著水潭喊三聲,只要能蓋住嘯龍瀑布的聲音,就可以喚回自己心愛的人,游客朋友中如有失戀的,不妨試試哦。
奔龍瀑布
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是奔龍瀑布。奔龍瀑布落差不大,只有十二米,但瀑布的形態比較奇特,不像其他瀑布,從頭倒尾緊貼石壁,你看它下部石壁凹陷進去,使得下面懸空,像一條白練。瀑布垂直下落,激起陣陣水霧,春夏如雨水充沛的話,濺起的水霧像云一樣翻騰。晴天到這里,云蒸霞蔚,壯觀非凡,正像青龍在云中穿越。瀑布下面是一個清澈而且很深的水潭,水中不時有小魚兒游來游去。這些小魚據說是青龍在騰飛時,從空中掉落的鱗屑幻化而成,味道相當鮮美。龍肉哪有不美的呢。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乃天地間至美佳肴。
吟龍灘
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是吟龍灘。吟龍灘是青龍修煉的一個急水灘。這個灘的水聲,比起嘯龍瀑布的水聲要小得多,所以叫吟龍灘。我們可以看到石丘上一條條小龍飛舞的情形,仿佛在演繹青龍當年修煉的場景。青龍常在這里練習吟嘯,期待一鳴驚人。傳說,盤英常坐在這里聆聽著青龍的聲音。我們仔細聽聽,是不是聽到了松濤陣陣,是不是聽到了劍鳴風中的聲響。此情此景,我們不由得想起大詩人李白的《水龍吟》中所寫的,“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躍龍灘
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是躍龍灘。這里水流較急,溪水遇到頑石,通過積聚力量,一躍而起。在礁石上,我們仿佛看到了青龍的爪印。這是青龍經過睡醒、潛伏,苦心修煉,積聚了一定能量,到了躍躍欲試的階段。《易經》里把龍的成長歷程分為六個階段。青龍經過前面三個階段,現在抵達“成躍在淵”階段。也就是說事物發展到某一階段,絕不會一帆風順,必會面對一些風險與阻滯。這時,需要審時度勢的智慧,小心選擇進退之道,穩健地躍進。
臥龍潭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臥龍潭。臥龍就是潛龍。青龍剛剛成形,潛伏于此,深藏不露。溪水緩緩地在此流動,注入一個深潭。青龍在此沉思,潛心修煉。
我們常常聽到一個成語叫“潛龍勿用”。這個成語出自《易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初九,潛龍勿用。意思就是:指要象潛藏的龍那樣不要有所施為,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該用的時候才用。勿用,就是隱,隱是人生中很難的境界,隱就是必須知道時不可為而不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個人的意志與作為要做到不為世俗所移易,不隨波逐流于功名利祿,才能實現“不成乎名”,才能做到真正的隱,通過隱最后才能“飛龍在天”。九龍江是一個龍脈深藏的地方。青龍得此寶地修煉,經過長期隱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后終于功德圓滿。
龍沫潭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龍沫潭,深不見底。我們可以看到,水流經此潭,像煮沸了的米鍋,涌起了像米粒,又像珍珠,像泡沫,又像龍涎一樣的東西,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所以,有人把它叫作龍沫潭。傳說,這是青龍在潭底翻身,在呼吸。這條溪流的上游有一個將軍瀑布,將軍瀑布下面有一個沉劍潭。傳說,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雖神勇無比,正氣凜然,但卻郁郁不得志。他曾在九龍江做短暫休整,至今九龍江還有曬袍石、走馬坪等遺址。某日晚上,石達開來到一個瀑布前,欲揮刀斬水以銘志。那劍正是一把天下名劍,號稱青龍劍。他把青龍劍從劍鞘撥出,誰知青龍劍倏然飛入潭中。青龍劍沉入潭底以后,聚山水靈氣,吸天地精華,沐日月光輝,在九龍江這塊風水寶地化身為青龍。這個潭正像青龍醒來的情形。他在潭底呼吸著,翻卷著,已初具龍的雛形,只是精、神、氣還不具備一條真正的云龍。要真正成龍,還得假以時日。
正可謂“吾輩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青龍終于得天地之造化,在九龍江這個龍氣匯聚的地方,開始了一條龍的成長史。
攏翠亭
結束了龍之旅。現在我們抵達的是九龍江一座小山峰,眼前這座四層的建筑物叫攏翠亭。在這里我們可以欣賞到“四面青山列翠屏”的美景。
春登攏翠亭,四面綠浪翻滾,花香襲人;夏登攏翠亭,四面青山涌翠,涼風拂面;秋登攏翠亭,到處色彩斑斕,秋風送爽;冬登攏翠亭,蒼翠依舊,偶見霧凇,玉樹瓊枝,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一年四季,氣候多變,風景宜人,一山多景,移步換形,氣象萬千。月明星稀的夜晚,倘若你置身攏翠亭,看樹影婆娑,聽林濤陣陣,納山風清爽,仿佛看到四面青山像龍一般起舞,耳中響起龍的嘶鳴,剎那間,所有關于龍故事的場景一幕幕將在眼前再現。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3
青龍峽距北京市三元橋75公里、首都機場50公里。位于懷柔城區北20公里處,地處平原與山區的結合部。
青龍峽呈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其中點綴著青龍潭、蓮花臺、狐仙洞、馬奇寨等4個景點。因峽內有青龍潭,故名青龍峽。青龍峽自然風光優美,是休閑、度假旅游地。該景區于20xx年被國家評定為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是集青山、綠水、古長城于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此峽谷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常年氣候涼爽宜人。峽谷所處山區,奇峰峻嶺眾多,碧水常流,使這里形成了一方獨特氣候,多風多雨,年降水量均在800毫米左右。水庫大壩坐落在景區中央,將景區分為南、北、西、東四部分。南部水深控制在1米,以竹筏、手劃船為主。北部水深40~50米,設龍舟、畫舫、快艇等大型機動船,夏季還開設沙灘浴場。西部建有青龍峽索道,索道全長800米,落差369米,乘索道來景區最高峰--玉皇臺。站在此處:東遙萬里,密云水庫碧波萬頃山水一色;南瞰千傾,京北大平原萬畝良田一望無際;西映夕陽,懷柔古城遙相望山重水覆;北覽群峰,長城蜿蜒狼煙依舊靜桓翠柏......
古人曾賦詩蒼龍峪:"蒼龍日暮還行兩,老樹春深更著花"。傳說蒼龍峪歷年夏季水量大增,溪水奔流不息,老龍行雨所致,加之峪內植被好,山色蒼茫,故名"蒼龍峪"。蒼龍峪由溝口至飛龍瀑,全長約2公里,沿溝口向溝內的溪流行走,石磴迂回, 步步登高,沿途有"浴鳳潭"、"月波潭"等大小泉潭18處,有"涵云"、"浴露"、"危石泉聲"等石刻小品,可供游人攝影留念。沿溪流兩岸山勢崢嶸,草木繁茂,行至最高處,但見"飛龍瀑"一條白色匹練,自十幾米的高處飛瀉而下,水花四射,濤聲悅耳。
青龍峽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建大水峪關,關內地勢險要,設東、南、西三門,是明清兩代京師通往大閣及熱河的交通要塞。
青龍峽古長城為明代長城的邊關要塞大水峪關。登臨青龍峽風景區的古長城,雖大多是斷碣殘碑,但這里的長城,自有其獨特風格,別具特色。游覽青龍峽地區古長城,一是沿蒼龍峪一線可縱觀山脊上長城的雄姿,二是在曲徑通幽處始登城,可看到"連理滴翠"、"母嬰松"等名木古樹,并可遠眺"閣道縈迂、七星巖、澗伏青 龍"等景觀。拾級而上,有"潛龍洞、一線天"等勝境,登上長城最高峰"玉皇臺",縱目遠望,浩瀚密云水庫、巍峨慕田峪長城,盡收眼底。在晴朗天氣,還可一覽偉大首都北京的大千氣象,使游人有"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青龍峽是一處集青山、綠水、古長城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地處京郊平原與山區的結合部。景區內兩側是山,中間是水,屬于燕山山脈的高山峽谷型地況。景區占地150公頃,南北狹長十余華里。明長城古跡環臥在群山峻嶺之顛。雄偉的龍峽湖大壩橫貫于峽谷中央。大壩于1969年修建,1972年竣工,壩高59米,長283米,寬4米,是北京市第一座混凝土拱形壩。
它把景區分為兩部分:北部是龍峽湖水上游覽區,主要以機動船(快艇、龍舟、古畫舫、豪華游船)為主。南部是戲水區,主要以竹排、手劃船為主,水位一般控制到1至2米深。龍峽湖區面積約0.6平方公里,蓄水量1480萬立方米,最深水位50米。一九九八年五月三日上午,中國0、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同志攜同其夫人王冶平在北京市市委書記-的陪同下,愉快的游覽了青龍峽,并題字“-,一九九八于懷柔青龍峽”。
96年至今,景區共投資開發出幾個游覽區:以尋覓長城古跡、觀賞長城古貌為特色的青龍山游覽觀光區;蒼龍峪賞飛瀑、戲潭泉自然風景游覽區;劃小船、撐竹排手劃船戲水區;龍峽湖山水風光游覽區;峽谷深處的沙灘浴場休閑健身游樂區,另外還開發了游覽索道、蹦極、攀巖、爭上游、定向滑翔、水上秋千等新、奇、險、特的游樂項目。
景區于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各項服務設施也非常完善,不僅建有清凈幽雅的四合院式住宿;還建有集餐飲、住宿、會議接待于一體的綜合樓——龍峽飯店,在這里游客可盡情享用以農家風味為特色的當地美食,還可以嘗到用各種方式烹制的虹鱒魚,定會讓您大飽口福。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4
青龍峽位于北京市懷柔區城北20公里處,距北京三元橋75公里,是集青山、綠水、古長城于一體的自然風景區。青龍峽地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青龍峽地區就是軍都山山脈-燕山山脈的分支,換句話說從青龍峽往北就全都是山了。北京地區的萬里長城橫亙在,青龍峽地區長城向東連接著密云的司馬臺長城,平谷將軍關長城。向西連接著延慶的居庸關長城。和昌平的八達嶺長城。綿延800里長城,守護著京師。
青龍峽風景區由萬里長城登城游覽、蒼龍峽觀飛龍瀑和青龍峽水上游樂三大景區組成。
蒼龍峽觀飛龍瀑
古人曾賦詩蒼龍峪:“蒼龍日暮還行兩,老樹春深更著花”。傳說蒼龍峪歷年夏季水量大增,溪水奔流不息,老龍行雨所致,加之峪內植被好,山色蒼茫,故名“蒼龍峪”。蒼龍峪由溝口至飛龍瀑,全長約2公里,沿溝口向溝內的溪流行走,石磴迂回, 步步登高,沿途有“浴鳳潭”、“月波潭”等大小泉潭18處,有“涵云”、“浴露”、“危石泉聲”等石刻小品,可供游人攝影留念。沿溪流兩岸山勢崢嶸,草木繁茂,行至最高處,但見“飛龍瀑”一條白色匹練,自十幾米的高處飛瀉而下,水花四射,濤聲悅耳。
萬里長城登城游覽
青龍峽古長城為明代長城的邊關要塞大水峪關。登臨青龍峽風景區的古長城,雖大多是斷碣殘碑,但這里的長城,自有其獨特風格,別具特色。游覽古長城,一是沿蒼龍峪一線可縱觀山脊上長城的雄姿,二是在曲徑通幽處始登城,可看到“連理滴翠”、“母嬰松”等名木古樹,并可遠眺“閣道縈迂、七星巖、澗伏青 龍”等景觀。拾級而上,有“潛龍洞、一線天”等勝境,登上長城最高峰“玉皇臺”,縱目遠望,浩瀚密云水庫、巍峨慕田峪長城,盡收眼底。
青龍峽水上游樂
由青龍橋至峽區最北部,設有多種游樂項目,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者的需要:青龍橋內的玉龍池,是設有淺水和深水游泳區的天然泳池,泳池一側是嶙峋的峭壁懸巖,但水面平穩,可謂有驚無險。沿玉龍池逆流而上,過“澗伏青龍”,進入壩前水上游樂區,主要有竹排戲水區、獨木舟戲水區、壩前觀瀑區、吊橋、壩前垂釣區等。“林中木屋”、“娛樂餐廳”位于戲水區一側,可滿足游人住宿、進餐等需要。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5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是云臺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游覽區之一,有“中原第一大峽谷”之美譽。景區距焦作市區33公里,面積約108平方公里,由7大游覽區共計100多個景點組成,景區內峽長谷幽,山青水碧,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峰回路轉,曲徑通幽,植被繁茂,氣候獨特,峰、崖、嶺、臺、石各有千秋,泉、潭、瀑、溪、洞各具特色,秀色天成,堪稱山水畫廊。青龍峽看谷不見谷,聞水不見水。站在峽谷頂部俯瞰青龍峽,但見峽谷之上群峰對峙,錯落有致,云縈霧繞,煙波浩淼,且能夠聽到悅耳的鳥鳴和涓涓的流水聲,但無論站在哪個位置,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看清峽谷的全部,無法看到水流的方向,看谷不見谷,聞水不見水,恍如夢境。
青龍峽天然雕飾,富于意蘊。在長約7.5公里的峽谷底部,泉潭瀑溪放眼皆是,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態,潭潭相映,瀑瀑相連,噴珠濺玉,色澤如繪,原始的古樸和生命的靈動在這里演繹得活靈活現:那波瀾壯闊的望龍瀑,那神奇獨特的倒流泉,那妙不可言的七彩潭,那堪稱一絕的“石上春秋”,那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構成了一幅幅極富創意的山水畫卷。
“青山碧水飾青龍,雄峰流云扮長空”。山體的雄偉與險峻,深谷的迂回與奧妙,碧潭的清幽與靜謐,瀑溪的秀麗與靈性,力與美在此完美結合,動與靜在此巧妙融匯,天地人在此融為一體。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6
青龍峽風景區位于安寧市西北郊青龍鎮,距安寧市區29公里,距溫泉20公里,有良好的交通條件,安富公路(安寧至富民)越境而過,成昆鐵路設有站點(青龍站)。景區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區內森林密布,植被完好,古藤纏繞,溪流吟唱,瀑布飛濺,水車旋轉,日照炊煙,民風淳樸,游覽景點星羅棋布。整個景區大體可分為5個片區游覽:⑴漂流游覽區。青龍峽漂流,有“滇中第一漂”之稱,是最富有情趣的旅游項目。沿河有牧牛歸耕、禾香渡、群芳塢等17個景點;⑵古箐探幽片區。
有古藤蕩秋千、溪山草亭、先人遺址等20個景點;⑶溪谷攬勝片區。有水踞山房、芳溪靜流、溪谷探源等12個景點;⑷彝寨風景區。有彝寨風光、弓箭狩獵、騎馬等6個景點和游樂項目;⑸有玲瓏花界、花溪春早、染香亭等9個景點。 景區內設有飲食餐館、停車場、客房、露宿帳篷。住在景區,晚上還可以參加具有民族特色的篝火晚會。
昆明的氣候四季不分明,但干濕季分明。1-2月氣候溫和,是旅游的好季節。7月下旬是彝、白、納拉、蒙古等族的“火把節”可去昆明附近的石林游覽,又可觀賞火把節的盛況。7-8月,全國大部地區天氣酷熱,而昆明氣溫在20-25℃之間,這里是避暑勝地。昆明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7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是河南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主要游覽區之一,也是目前全省惟一的峽谷型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中原第一峽”。
焦作青龍峽氣候獨特、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一處天然“氧吧”,是原始生態旅游的絕佳去處。青龍峽是集峰、崖、嶺、巔、臺、溝、澗、川、瀑、洞等地貌于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景區。20xx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由青龍峽、凈影峽、影寺盆地、雙廟、獼猴谷、馬頭山和大山腦七大游覽區組成,主要景點100多處。
主峰青龍峰海拔高達1323米,站在嶺巔,大有“舉目四觀天下小”之感慨;波瀾壯闊的望龍瀑’神奇獨特的倒流泉、妙不可言的七彩潭、堪稱一絕的“石上春秋”、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構成了一幅幅極富創意的山水畫卷。
焦作青龍峽是一條天然形成的大峽谷,在長約7.5公里的峽谷底部,泉、潭、瀑、溪放眼皆是,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態,潭潭相映,瀑瀑相連,噴珠濺玉,色澤如繪,原始的古樸和生命的靈動在這里演繹得活靈活現。
焦作青龍峽景區內還有著獨特的溶巖景觀,共有大小溶洞20余處,主要有青龍洞、黃龍洞、兩親家洞、三官洞等,這些溶洞地貌奇特,形態各具,使人稱奇,令人叫絕。
河南焦作青龍峽一年四季風光秀美,各成景色。
春季的青龍峽,黃花遍地,山花爛漫,蝶去蜂來,爭奇斗艷。美麗的連翹溝,神奇的桃花谷,到處都籠罩在一片春意盎然之中。四月,山下已是春夏之交,山上卻春意正濃,如果因什么緣故錯過了春天的季節,五月的青龍峽仍能讓您領略到乍暖還寒的春色美景。
夏季的青龍峽,是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這里,七月最高氣溫只有29℃,平均氣溫22℃,夜間氣溫在15℃左右,氣候 涼爽,空氣清新,景色秀美,是避暑清夏的勝地。
秋季的青龍峽,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如火似霞,一簇簇、一叢叢、宛如紅色的海洋,田野山林里,紅紅的蘋果,金黃的柿子,火紅的山楂,紫色的桑葚等各種各樣的山果伸手可摘,彎腰可揀;極具濃郁地方民俗風情的農家小院里,一吊吊金黃的玉米,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把青石院落裝飾得絢麗多彩。
冬季的青龍峽,是冰的世界,是雪的畫卷。冬季進入景區仿佛走進了雪域高原。站在景區觀景臺上聚目遠眺,峽谷上下,惟余莽莽,峰巒溝壑,銀裝素裹。松柏亭臺掩隱在冰雪之下,獸蹤鳥影迷失在曠野之中。在這冰雪的世界里,可以踏雪尋梅,亦可坐聽雪落,那份寧靜、那份閑適,令人陶醉。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集峰、崖、嶺、巔、臺、溝、澗、川、瀑、洞等地貌于一體,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在這里得以充分展現。主峰青龍峰海拔高達1323米,站在嶺巔,大有“舉目四觀天下小”之感慨。景區內青龍峽和凈影峽兩個大峽谷各具特色,使人神迷。青龍峽長約7.5公里,峽谷內潭多水美、形狀萬千,有“百潭峽谷”之美譽。凈影峽長22公里,凈影河水流平緩、清澈見底,峽谷之中山體俊秀、婀娜多姿。此外,景區內還有著獨特的溶巖景觀,共有大小溶洞20余處,主要有青龍洞、黃龍洞、兩親家洞、三官洞等,這些溶洞地貌奇特,形態各具,使人稱奇,令人叫絕。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植物生長茂密,成份復雜,達80類600余種,森林覆蓋率為95%。這里有國內罕見的千年榔樹、千年牛荊和寄生樹等古樹名木,有油松、側柏等常綠樹種以及雞頭參、山藥等野生山珍,故這里又有“聚寶盆”之美譽。
充滿原始的神秘,盡現大自然的神奇,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是人們回歸自然、感受自然的絕境佳地。
青龍峽大峽谷是260萬年前河流深切形成的第四紀大峽谷。谷寬3米~20米,谷深600米~700米,北始山西陵川,南止西村山門河口,全長7。5公里。峽谷內群峰競秀,山水相映,碧水清流蜿蜒跌宕,瀑布深潭星羅棋布,風光旖旎,景色秀美。十里峽谷兩岸,56座山峰鱗次櫛比,摩肩接踵;形神兼備,神態各異的峰、嶺、巔、崖構成了青龍峽大峽谷自南向北或“幽”或“闊”風格迥異的峽谷地貌景觀。幽處峰崖對峙,藏靈隱秀。站在谷底仰望天空,但見百尺高崖之上,藍天如帶,鵬鳥如蟬;闊則峰巒相抱、崖墻縱橫,起伏多變的遠峰近嶺、險峻挺拔的懸崖峭壁映襯翩躚白云,氣勢恢弘。
該地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氣候受蒙古高壓的影響,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44毫米。四季分明,冬季干燥,春季多風,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溫和,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
冬季,經由西北部吹來的冷空氣,受高山阻擋,下沉時又受增溫作用,因此冬季比其它同緯度地區溫暖,無霜期約180-200天。夏季因東南暖溫氣流受海洋調節作用,亦不熱。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旅游的目的地是烏金山。烏金山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于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東22公里處。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烏金山自然風光綺麗獨特,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層林覆蓋,郁郁蔥蔥,實為黃土高原不可多得的綠色明珠。
烏金山四季景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明萬歷年間重修水晶院的碑記上說:烏金山“春蘿擺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蹤跡于百卉林中;夏鮮飄風,山雞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萬花叢里;秋則黃花被徑而紅葉妝林;冬則六花霽曉而孤根暖津”。烏金山如此美不勝收,不能不令人神往。烏金山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9公里,從東向西依次為要羅山、紫金山、大洪山、烏金山、中林山五大支脈,均為罕山向南的延伸,由大小25座山組成。這里森林茂密,植被豐富,且保護完好。千頃碧綠之中生長著各類奇樹異草。山上喬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種類多達330余種,形成了浩瀚壯觀的天然油松、側柏、白皮松混交和天然山杏、山桃與油松混交的風景林帶。
烏金山西距省城太原22公里,東距壽陽縣40公里,南距榆次17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便利的交通。
天地造化在烏金山的山谷叢林里留下了無數的自然景觀,主要景觀有:
天臺攬勝,罕山時雨,林海日出,明湖沉綠,洪山飛瀑,七彩流砂,龍泉映月,疊瀑飛泉,紅葉抱湖,林海聽濤,水晶漫院,玉皇高閣,藏獅古洞,紫氣隕石,青羊指路,巨石腳印,鱷魚吞珠,吐沫成池,飲獅神泉,懸崖奇音,石坎容杯,駱駝出山,九蓮神燈,山花爛漫,玉帶云霧等地點,接下來我會帶領大家一一游覽的。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9
青龍峽也是龍泉峽的一條支峽,位于龍泉峽東北口,西北距縣城70公里,是龍泉峽風景區旅游景點之一。青龍峽呈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其中點綴著青龍潭、蓮花臺、狐仙洞、馬奇寨等4個景點。因峽內有青龍潭,故名青龍峽。青龍峽自然風光優美,是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青龍峽南口寬闊敞開,兩側山峰平緩低矮,遙相對峙。漫山皆是松、柏、柿、棗樹,花草叢生,遍地青翠,萬紫千紅。谷底到處是奇形怪狀的靈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最大的一塊靈石為長方形,長15米、高15米、寬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令人驚奇的是,在大石頂上長著一棵翠柏,四季郁郁蔥蔥。距大靈石不遠處,在峽谷底部有一個河床斷層,溪水從斷層懸崖峭壁頂端跌入深潭,形成巨大的瀑布,瀑布落差30多米,寬2米,水聲如雷貫耳。長年累月瀑布沖刷形成水潭。水潭面積200余平方米,深10余米,深水青翠碧綠如染。據當地民間傳說:古時青龍潭內有一條青龍,溫順可愛,乖巧伶俐,喜歡與人嬉戲,故人們為水潭起名叫青龍潭,也叫乖龍潭。
游客前行至青龍峽中部,發現在懸崖峭壁的頂端,有大、小不同的兩個洞口,大洞口有外、里兩個洞窟,泉水從洞中流出,這就是狐仙洞。狐仙洞全長400米,大洞口為長方形,寬3米、高5米;小洞口為正方形,長、寬均為3米;大、小洞口相距3米,因狐貍偶爾在洞中出沒,故名狐仙洞。狐仙洞是5億年前至4億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巖溶洞,具有發育明顯的巖溶地貌,鐘乳石構成各種溶洞景觀。進入大洞口,有外、里兩個洞窟,外洞右側洞壁上有形似各種花卉的鐘乳石圖案,左側洞壁上有形似游龍飛舞的鐘乳石圖案,一直延伸到旁邊的小洞中去。里洞頂端有一塊突出的巨型鐘乳石,直對著洞口,形狀頗似青蛙,蛙口噴出高20余米、寬2米的瀑布,落在洞窟底部,緩緩流到洞外。據當地民間傳說:從狐仙洞流出的泉水是洞中狐貍成仙后留下的神水,喝多了可以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離開狐仙洞繼續前行,便來到青龍峽盡頭。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天然石臺。石臺坐北朝南,臺中間有石灰巖天然溶洞,洞口有蓮花狀鐘乳石,泉水從洞口噴涌而出,形成噴泉,噴泉狀如蓮花,故名蓮花臺,蓮花臺與谷底落差100余米,隨年降水量變化,噴泉蓮花初萌于春,盛開于夏,衰落于秋,枯萎于冬。同時隨日照強度變化,泉水呈現出白、赤、橙、黃、綠、青、藍、紫八種顏色,好似盛開的八色蓮花,從谷底望去,煞是好看。
距蓮花臺不遠處的藥王山巔上,至今仍留有古代營寨遺址,營寨長官是總兵馬奇,故稱馬總兵寨。馬總兵寨雄踞在藥王山巔高地上,海拔1190米,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馬總兵寨四周壘有堅固的石城墻,墻上有聳立垛口,墻里建有碉堡、房屋等軍事設施,利于駐兵防守,出征打仗。另外也沒有春臼、碾盤等生活設施,又使營寨具備了生活功能。馬總兵寨西有古寺院遺址,里面留有佛堂、石碑等遺跡,這一切都讓游客不難想見當年營寨和寺院的繁盛。如今已是殘垣斷壁、瓦礫成堆的廢墟,變成今天留給世人的旅游景點,到這里參觀游覽的客人絡繹不絕,傾聽導游講述著馬總兵寨的古老民間傳說。據當地民間傳說:古時候,馬奇總兵駐守山寨,清正廉潔,愛民如子。他聽說寨西寺院里的僧侶依仗武功高強,殘害百姓,非常生氣,便率兵拆毀寺院,殺掉僧侶,受到百姓的愛戴。
青龍峽的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青龍峽冰雪大世界,是懷柔區繼懷北滑雪場之后,興建的第二處冬季冰雪娛樂項目場所,能夠同時容納近千人滑雪娛樂,由于該場所與懷北滑雪場相距不足3公里,又同在懷豐公路兩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懷北滑雪場客流高峰期的人流擁擠問題,客觀上對客流的分布起到了平衡作用,使兩處雪場的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工作得到了提高,較好的營造出冬季節假日旅游喜慶祥和、安全健康的氛圍。青龍峽冰雪大世界的對外營業,既豐富了冬季節假日旅游市場的活動內容,又為營造出穩定的旅游安全秩序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使廣大市民和游客在游樂的同時全身心的感受生活、貼近自然。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青龍峽冰雪大世界從旅游市場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不斷提高自身適應市場的能力,為旅游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