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最新導游詞開場白(精選3篇)
黑龍江最新導游詞開場白 篇1
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蘿北縣。從鶴崗市區乘車路經鶴蘿高速公路,在68公里處北行、走蘿北至伊春嘉蔭公路34公里處的興東村進入黑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該公園距鶴崗市區100公里、距蘿北縣34公里。森林公園內的黑龍江三峽屬黑龍江與山峰構成峽谷型自然風景旅游區。20xx年開始向游人開放。
黑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為85.7平方公里。由太平溝林場濕業區、望云峰滑雪場、嘉蔭河口、名山島、嘟嚕河濕地等構成。黑龍江自西向東而流,龍江三峽水路全長45公里。黑龍江三峽保持原始豐富的自然植被,有紅松、白松、樟子松、落葉松、地柏等針葉樹林和槐、樺、柳、榆、楊等闊葉樹林及豐富的名貴中藥材、山野菜。森林里有大小動物黑熊灰狼、野豬野兔、獐狍野鹿、狐貍黃鼬、獾子松鼠等。黑龍江的水深流急與蜿蜒曲折連綿起伏的大山構成了中俄界江上恢宏氣勢。黑龍江三峽有龍門峽、金龍峽、金滿峽組成。龍門峽和金龍峽之間套有龍頭峽、龍騰峽、龍鳳峽三個小峽。由于黑龍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對岸是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在這里游人可領略到“游中俄界江和龍江三峽,攬兩國三域風光”的特殊感受。黑龍江三峽不僅山高險峻、江水奔流,而且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特別完好,展現著原始的自然江山景觀。
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是以界江、峽谷、森林、冰雪、濕地、人文歷史為依托的生態旅游佳地。中俄界江,尤以黑龍江三峽最為著稱。龍江三峽位于黑龍江中游蘿北江段,西起嘉蔭河口,東至太平溝興東滾兔嶺山下。水路長度45公里,在這里,黑龍江水將內外興安嶺一分為二,形成三段峽谷。即龍門峽、金龍峽、金滿峽。金龍峽中又內含三段小峽谷,即龍頭峽、龍騰峽、龍鳳峽,由此組成了“大峽套小峽,峽中又有峽”的奇特風光。被譽為具有長江的風光,漓江的秀色,泯江的磅礴,是黑龍江旅游風景線上最為奇觀,最為獨特的自然山水畫廊,也是黑龍江COOL旅游帶中的黃金旅游勝地。龍江三峽兩岸山巒起伏、古木參天、云蒸霞蔚、水質清澈;天然大森林,樹種豐富,是全國第二大紅松母樹林。林間有獐、狍、熊、鹿等珍貴野生動物,還有山野菜及藥材等植物;幅員遼闊的大濕地,泡澤遍布,葦草叢生,還有丹頂鶴、天鵝、黑鸛、白鷺等十幾種珍禽。
黑龍江三峽主要特色有三:一是黑龍江省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江名命名的省;二是由于黑龍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而對岸又是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在這里可讓游人領略到“游中俄龍江三峽,攬兩國三域風光”的特殊感受;三是黑龍江三峽不僅山高險峻、江水流急,而且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特別完好,展現著原始的自然江山景觀,沿江既沒有生產性破壞,也少有煙水人家,甚至整個黑龍江流域都沒有工廠,江水清澈、蜿蜒東流、植被豐茂,真可謂青山綠水、心曠神怡。
國家旅游局常務副局長孫剛同志在游覽黑龍江三峽后,揮毫泊墨,“龍江秀峽蘿北長,層林疊翠綠茫茫,名山欣看口岸好,夜半燈火兆輝煌”。
龍江三峽森林公園分為旅游區、狩獵區、滑雪娛樂區、接待服務中心區、生態保護區等四個區。按現狀景觀資源特點,旅游區規劃為名山島旅游風景區、濕地保護區、太平溝景區、興東園區等四大景區。
黑龍江最新導游詞開場白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導游楊一帆,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共同游覽北極村。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讓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北極村,是我國大陸最北端的臨江小鎮。位于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的七星山腳下,緯度高達53°33′30″,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伊格娜恩依諾村隔江(黑龍江)相望。
北極村的春季,斑斕鳥雀在綠林中飛翔,鳴囀令人愜意。滿山遍野的興安杜鵑花,花蕾綻開,像云彩飄繞在山坡;夏季,綠草叢中奇花異葩,爭妍斗艷,金色的野生罌粟花,粉色的野玫瑰,火紅的百合,白色的珍珠梅等,流香溢彩。深秋,霜染群山,樹葉五彩繽紛,一片殷紅,一片淡黃,一片翠綠,座座大山像天公用彩筆繪畫一般,號稱"五花山"。冬季,到處白雪皚皚,大森林像水晶宮一樣,背上獵槍,坐著馬爬犁在雪山林海奔馳狩獵,別有一番情趣。
去漠河北極村旅游最合適的季節為六月至十二月。每當夏至前后,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每年的夏至在北極村可欣賞到極光景觀,每年的這個時令是北極村黑夜最短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冬季游覽北極村需做好充分的防寒準備,北極村冬季最低溫度長時間-40℃以上,需穿戴羽絨服,棉帽,棉手套等。
北極村的圣誕郵局是中國最北的郵局,可在郵局購買明信片蓋特色紀念章寄給親朋好友最溫暖的祝福。
北極村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大家盡情去欣賞這里的美景吧!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裝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黑龍江最新導游詞開場白 篇3
漠河縣位于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游南岸,中國的最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 121°07′至124°20′,北緯52°10′至53°33′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縣份。1981的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縣,漠河縣總面積18223平方公里,境內有漢、蒙、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1個民族,人口已逾十萬。全縣有西林吉、圖強、勁濤、興安4個鎮,漠河1個鄉,8個村民委員會,35個自然屯。西林吉鎮是中共漠河縣委,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境內有3個中央部屬林業企業,1個地屬煤礦企業。在歷史上漠河一帶,到明末清初屬索倫部居住區,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游獵民眾外。尚無定居者,1860年(清咸豐十年)老溝河谷發現金苗。隨著采金人口的增多,漠河逐漸有人開始定居。1920_年(民國元年),總卡衙門對漠河街內人口進行統計(因金礦人口不定超級次統計不含礦區人數),有居民51戶,465人。到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境內人口為706人。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縣有22202戶,其中:家庭戶口21857戶,集體345戶;總人口84983人。全縣平均每戶3.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人。民族構成主要有漢、滿、蒙古、朝鮮、回、錫伯、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俄羅斯、土、苗、畬等13個民族,以漢族人為主體,占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林吉鎮、圖強鎮、勁濤鎮、漠河鄉、興安鄉,其余分布在各林場和自然村中。
漠河自清以來,在百余年的社會發展中,歷代在漠河境內生活的居民,以漢族人口為主體,間有少數民族雜居,在各民族交往中,通用漢族語言,操普通話。但在不同的歷史環境和不同的民族中仍有便用本民族語言的習慣。在漠河百余年的社會發展中主要有鄂倫春、鄂溫克、朝鮮、俄羅斯、蒙古、達斡爾和滿族等7種少數民族的語言。由于民族的不同,各民族間也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漠河縣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_、東正教、薩滿教、家里教。縣城為伊斯蘭教回民穆斯林聚居活動中心,解放前,本縣自然災害和兵燹匪患頻繁,深受其害的邊疆人民,把擺脫苦難的希望寄托于神靈保佑,作為精神寄托,自清代漠河開發建設以來,大批關內流民漸次來到漠河謀生,棄妻室、拋兒女、孤身于荒涼僻野之地,來者將各自信仰的宗教隨之帶入漠河。統治者便利用各種宗教作為其統治,麻痹和控制人民的重要手段,各教的傳入和發展,多以民間活動為主。
漠河雖小,知名度卻很高,尤其是國際上的知名度。這是因為去年冬天,正逢本世紀最后一次日全食和3020_年走一回的海爾波普慧星的世紀幽會,同出現在漠河上空,吸引了國內外不少的天文愛好者,中央電視臺還做了衛星實況轉播,讓全世界認識了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