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導游詞開場白(精選3篇)
車上導游詞開場白 篇1
大家好!
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種渴望叫常出去轉轉,說白了就是旅游。
在城里呆久了,天天聽噪音,吸尾氣,忙家務,搞工作,每日里柴米油鹽,吃喝拉撒,真可以說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點沒累毀呀!(眾人笑)
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出去旅游游,轉一轉比較大的城市,去趟鐵嶺都值呀,到青山綠水中陶冶情操,到歷史名城去開拓眼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錢,不是權力,我個人認為是健康快樂!大家同意嗎?(眾人會意)
出去旅游,一定要找旅行社,跟旅行社出門方便快捷,經濟實惠呀。
但找一個好的旅行社,不如碰到一個好導游,一個好導游能給您帶來一次開心快樂的旅行。大家同意吧!
但找一個好導游,不如找一個女導游,在青山綠水之中,還有一位紅顏知已開伴,那種感覺何其美妙呀!大家同意吧!(眾人笑)
但找一個女導游,不如找一個男導游,男導游身強力壯,不但能給您導游,而且還是半個保鏢,碰到緊急情況,咱背起來就走人了。
找一個男導游,不如找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導游;
找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導游,不如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男導游;
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男導游,不如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男導游;
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男導游,不如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的男導游;
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的男導游,不如找一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瀟灑飄亮的男導游!
各位知道中國現在有多少個導游嗎,我告訴大家,中國現在有35萬導游。
但這35萬導游中,有25萬女導游,只有10萬男導游。
這10萬男導游中,能稱得上多才多藝的男導游只有1萬人。
這1萬多才多藝的男導游中,能稱得上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男導游也就1000人。
這1000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男導游中,能稱得上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男導游也就100人。
這100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男導游,能稱得上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的男導游也就10人。
這10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的男導游,能稱得上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瀟灑飄亮的男導游也就1個。
三十萬導游中,我們出門能碰到這樣一個能稱得上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玉樹臨風、瀟灑飄亮的男導游,機率太小了。
但今天,各位非常的幸運!(眾人嘩然,繼而大笑)
我發現今天的朋友都非常聰明了!接下來,我就做一下自我介紹。
車上導游詞開場白 篇2
這里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這里是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的國恥地,這里是慘遭英國殖民統治42年的屈辱地......3.15平方公里的劉公島承載著太多的歷史積淀。
1985年,封閉了近半個世紀的軍事0劉公島,裹挾這大海的熱情,向世界張開美麗的懷抱。歷經20xx年風雨洗禮,新世紀的劉公島已成為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和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劉公島上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又有漢代劉公、劉母的動人故事;既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等大量文物古跡,還有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眾多歐式建筑。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原則,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累計投資近億元,重點搶修恢復了海軍公所、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東泓炮臺、旗頂山炮臺、水師學堂等遺跡、遺址。建立了文字、照片記錄檔案,樹立了保護標志,征集文物和資料數千件,其中濟遠艦前雙主炮堪稱鎮館之寶。劉公島博覽園通過深入挖掘劉公美德、英租42年、甲午戰爭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向游客展開了一幅幅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歷史畫卷,成為人們感悟悲壯歷史、憑吊甲午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
劉公島自然風光秀美,遠眺松濤翠柏,郁郁蔥蔥,近觀鹿群結隊,鳥語花香,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
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部海灘綿延,水清沙潔。聽濤崖、板礓石、五花石等地貌奇特,登山臨水,飽覽壯麗景色,令人心曠神怡。4000畝森林中,烏桕、龍柏、樸樹等70多鐘林木、50多鐘花草郁郁蔥蔥,200多頭野生梅花鹿以及70多種鳥獸棲息林中,構成一道立體的、流動的風景。20xx年來,在提高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水平基礎上,不斷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打造環境品牌,提升環境效應,劉公島以自然質樸、清新幽雅、特色鮮明、獨具韻味的生態景觀、旅游環境,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誠信是風景名勝區的生命。景區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推行目標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和首問負責制,并從抓好誠信教育入手,不斷健全監督約束機制,采用網格化管理模式,實行聯合巡查、現場辦公制度,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景區順利通過了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連續17個黃金周,景區未發生游客投訴事件,拾金不昧、救助傷病游客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誠信經營為景區負責,一心一意為游客著想,已成為每一個劉公島人的共識,也成為劉公島最為閃光的名片。
車上導游詞開場白 篇3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距城區28公里。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寶窟,現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麥積山石窟則以獨特的泥塑藝術獨樹一幟。
中國大型石窟群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位于甘肅天水縣麥積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北支小隴山前山區的孤峰,相對高度142米。峰頂呈圓錐狀,紅色砂礫巖層略近水平,因巖體形如農村麥垛而得名,為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建于十六國姚秦時期(約384),大興于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后,西魏再修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于七佛閣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為麥積山最大雕像。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帶發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毀,分窟群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西閣。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
東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樓、上七佛閣、中七佛閣和牛兒堂等最為重要,規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萬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號窟最小,皆開鑿于6世紀。石窟高峻驚險,凌空鑿于20~80米的懸崖峭壁上,星羅棋布,層層相疊。有崖閣、摩崖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及不同類型的窟形與窟龕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建筑結構演變發展的重要依據。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著稱于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歷代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