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麗三峽導游詞(通用3篇)
2025年美麗三峽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導游王書悅,今天由我帶領大家一起欣賞美麗三峽中最為險峻的巫峽。
我們現在乘船順水而下,大家可以看到高聳的山峰與河岸緊密相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這樣描述“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也是細致地寫出了三峽山峰的高,大家可以低頭樹影斑駁,倒映在水面。
現在我們來到巫峽水流最為湍急的河段,請大家坐好,體驗一把“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暢快。巫峽的水以急、多、猛著稱,而在夏季更加突顯出它湍急的流水。
請大家抬頭看石壁上生的枝條,發及山尖上所長的奇形怪狀的松柏,這都是大自然對生命的最好演繹。大家可以側耳聽猿鳴,很悲涼。
現在大家回頭望我們剛剛渡過的河段,急流所激起的白浪在不停打轉,請大家在拍照時注意拿穩相機、手機。
前方就快到岸,我們的巫峽之旅也即將告以段落,大家在下船時請注意腳下,再回首遠眺美麗壯闊的長江三峽的咽喉——巫峽。
2025年美麗三峽導游詞 篇2
舉世聞名的長江山峽。它那壯麗的景觀使我一包眼福,至今還流連忘返,歷歷在目。長江三峽,故瞿搪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江流如一把利斧,開山劈嶺,橫切巫山山脈在萬山從奔流直下。長江山峽就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巨幅山水畫卷
我和爸爸從忠縣乘船出發,一路上劈波波斬浪,經過一天的跋涉,第二天終于抵達了長江三峽的起點――白帝城。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長江三峽的夔門。夔門,之所以得名“門”字,是因為它坐落在長江三峽的起點處,像兩扇打開的巨大石門,好像是在迎接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們似的。著名的白帝城便是坐落在夔門的左扇門上。夔門它雄偉壯觀,高達百余米,都是懸崖峭壁,筆挺挺的,真不愧是夔門上雕刻的詩句中所說的“夔門天下雄”!
進入夔門,便是長江山峽的第一個峽谷――瞿塘峽。這一段河谷狹窄,最窄處僅有幾十米,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直入云宵。最寬處也不超過150米。滔滔江水氣勢洶涌,水流湍急,波浪滔天,有時卷起的巨浪高達幾米,濤聲震耳欲聾。所有的山幾乎都是一整塊,都呈粉紅色,石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石窟,就像風箱似的,所以瞿塘峽又故名風箱峽。站在甲板上仰望,云天一線,俯視急流洶涌,嘆為雄奇壯觀/
船過了瞿塘峽,就到了第二大峽谷――巫峽。巫峽,是長江山峽中最長最大最整齊的一段峽谷,主要以幽深秀麗而著名。兩岸的山峰突兀森郁,蒼翠欲滴乃是群鳥生息繁衍的圣地。它就像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鑲嵌在群峰間。峽沿途分布著巫山十二峰。座座山峰形態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就要數那充滿神話色彩的“神女峰”。遠看神女峰,只見它鶴立雞群,真像是一位仙女,婷婷玉立,漫步于江邊賞景。好像是在日日夜夜地看守著這秀麗的河山又像是為從這兒過往船只導航的導航員。據傳說,神女峰可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女兒的化身呢!
這時,我正看得入迷,被兩岸秀麗的景色所深深的陶醉了。船已經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西陵峽,這不得不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在過去,過往的船只十分危險,隨時都有可能觸到暗礁。這可能就是“西陵灘如竹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吧!
從西陵峽出來,過了南津關,長江就變得江寬流緩,進入寬廣的平原地帶,不再是陡峭的懸崖絕壁了。
2025年美麗三峽導游詞 篇3
龍匯山無疑是黃河二峽風景區的又一亮點。四周群山相攜,黃河洮水交匯,水電站大壩相依,炳靈湖碧波連天。游人至此,無不贊嘆。待登上聳立于山峰之上的“黃河樓”,縣城、劉家峽盡收眼底。
黃河三峽,不但有無限的風光,而且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黃河三峽深厚廣博的文化底蘊。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遺址遍布于黃河兩岸;境內的漢唐古城名載史冊;長城、烽火臺、古渡口仍輝映著黃河浪濤。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舞,在西部高原獨樹一幟的民歌“花兒”,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賢孝等民間曲藝藝術,更是綻放在這片土地的·朵朵藝術奇葩,20xx年3月,這里被列為 民歌考察基地。在巾原農業文化、高原牧業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的相互影響和融合F,這里出現了多彩的文化形態,以及極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風情。
黃河三峽因永靖境內黃河之上的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而得名。在流經永靖縣境內107公里的黃河主道上,大自然奇跡般地造化出了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三大峽谷無比秀麗的山山水水,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大壩在黃河上巍然而起,炳靈湖、太極湖、毛公湖三大人工湖泊浩蕩高峽之間,更勾勒出風情萬千的絢麗畫卷。這就是著名的.黃河三峽省級風景名勝區。
黃河三峽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的永靖縣,距省會蘭州市只有1小時車程,距青海西寧2.5小時車程、寧夏銀川7小時車程,蘭州中川機場1小時車程,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游絲路必游黃河三峽。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片土地上呈獨特的“S”形穿流而過,流經縣域107公里,構畫出集山水形勝、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太極山川。大禹治水,積石導河,造就了神奇的黃河三峽――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
黃河三峽,不但有無限的風光,而且文化遺存豐富多彩。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黃河三峽深厚宏博的文化底蘊。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遺址遍布黃河兩岸。境內漢唐古城,名載史冊。長城、烽火臺、古渡口仍輝映著黃河浪濤。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舞,在西部高原獨樹一幟的民歌“花兒”,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賢孝等民間曲藝藝術,是綻放的一朵朵藝術奇葩。20xx年3月,這里被列為 民歌考察基地。又由于中原農業文化、高原牧業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這里的文化姿態更加多彩,從而又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風情。 美麗的黃河三峽因其特有的風情神韻,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既無愧為甘肅的王牌旅游景點,也無疑將成為中外旅游者心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