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游玩導游詞(精選3篇)
青海的游玩導游詞 篇1
在去西寧比賽期間,劉老師帶我和另外兩個隊員去了趟青海湖。那里風景秀美,水面在太陽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異常美麗。水很清,清得同鏡子一樣,我們還看見了許多那里的文化特色。
青海湖又名"庫庫淖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
由于青海湖距離西寧很遠,所以到那里已經十一點多,最多在青海湖游玩一個小時,所以我們一致認為應該以拍照為主,讓家感受到青海湖的美、遼闊。
水面很清,在太陽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天空中藍藍的布上上好像縫了許多白色花朵。遠處水天相接,都分辨不出那里是水,那哪里是天了。那里的山綠綠的,。遠的山一眼看去好像是透明的。在那里我感覺呼吸不暢,因為那里是高原地帶,但是那里的空氣很清新,比我們這里的雨后還清新。在那里的中午盡管很熱,但是由于潮濕,我沒出一點汗。在那里我們還看見了一個文成公主的雕像,跟它照了許多相片,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并信仰佛教。
青海的游玩導游詞 篇2
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了青海省,游覽青藏高原美麗的風光。
西寧城南不遠處的黃教圣地塔爾寺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景點。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當地的人大多都信奉它。整座寺院依山而建,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同時我還深深地感受到當地人對藏傳佛教的虔誠,對信仰的尊重,他們常常圍著寺院或是在經堂外一步一磕頭,每一次都是相當規范的全身心的"五體投地",聽導游說要這樣磕十萬個頭才可以達成一個愿望,信徒們就是這樣不求今生,只求來世,為自己和家人朋友們祈福。塔爾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學等方面的專著,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三絕"---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惟妙惟肖的立體堆繡,我們真是大開眼界。
神秘的青海湖也是不錯的景點,它特別大,有相當于六個香港那么大,它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湖水經提練加碘就可以制成我們日常食用的鹽。我們游玩的那段青海湖位于綿延的昆侖山下,湖邊盛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藍藍的天空特別明凈,飄浮的朵朵白云仿佛踮起腳尖便觸手能及,水天相接,美不勝收。陽光直射下一望無際的湖面波光粼粼,近處的湖水清澈見底,湖神的寵物---湟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戲著,遠處的湖水則是一片湛藍,像一塊巨大的神秘深邃的藍寶石。湖邊的沙地上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經幡,風兒吹來,經幡飛揚,這便是"風誦經",祈求風調雨順,國富民安。現在當地政府還經常舉辦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大賽,不斷擴大青海湖的國際知名度,讓更多的國內外人士來這里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
后來在青海的幾天,我們還游玩了馬步芳公館,參觀了其中用"羊腦玉石"建成的奢華的玉石廳;我們還到被喻為"高原上的小江南"的貴德參觀了玉皇閣古城,在清冽冽的黃河上游段水邊嬉水玩耍淘寶攝影;在朝圣天路---青藏公路上領略高山、草原的秀美風光;在大草原上追趕密密麻麻的牛羊群……
這次的青海之行,我又一次滿載而歸……;
青海的游玩導游詞 篇3
在歷史上,北禪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只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只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
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跡。由于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游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土樓山和山中神祠最早在北涼(397或401-439)時的十三州志中就有記載。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寧),有信徒作龕于土樓山斷巖之間、藻井繪畫、雕墻故壁、建筑寺閣棧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時。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魏明帝五年前后,后涼呂光占據武威、河西走廊,絲綢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蘭州到樂都、西寧經北川、達坂山到張掖,前往印度,從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區。
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樂年間,寺僧桑兒加朵應詔入京,明成祖朱棣親敕“永興寺”之名,清代以后,古洞殿宇多毀于兵火。
道教進入土樓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新中國成立后,土樓山舊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辟為北山公園,1983年起,西寧市政府將土樓山的殿宇亭洞劃歸道家使用并定名為“土樓觀”。但群眾相沿成習,仍稱之為北禪寺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樹造林,成為新興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