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通用10篇)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1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豢養著成群的牛羊,騎馬射箭樣樣精通?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居無定所,走到哪兒就在哪兒安家立戶?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足跡踏遍各處草原,有著“草原驕子”這樣的美譽?
還是先讓我們開拓眼界將視線移動到我國的邊疆——內蒙古吧。
內蒙古,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居住于內蒙古的蒙古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一稱,他們熱情好客,每當有客人駕臨,皆是手捧潔白的哈達,為客人獻上歡快的“薩吾爾登”。亦或是手端盛著美酒的銀杯,一飲而盡,用蒙古族特有的方式,為客人獻上最誠摯的祝福。若你有幸收到蒙古族人的邀請,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蒙古包的實惠與美觀。這時候,你可以用臨時學來的蒙語“賽努,賽努!”來表達自己對主人技藝的由衷贊嘆,一句蒙古話說出來,主人便會發自內心的高興。
“男兒血,英雄色。為我一呼,江海回蕩。山寂寂,水殤殤,縱橫奔突顯鋒芒!”瞧,多么具有血性的詞句。如今蒙古族人的醇厚與樸實,或許已經讓人看不出他們曾經有著“上帝之鞭”這樣的兇名。縱使時光荏苒,昔日的戰士成了今日的牧民,但是勇敢和堅韌卻一直深埋在他們的骨子里,永遠無法挫滅。在一年一度的那達慕上,蒙古男兒們都會竭盡全力展示自己的英勇,去爭奪各項比賽的冠軍。諸如摔跤,若是成功擊敗了所有對手,就能得到豐厚的九九八十一禮,并獲得“巨人”的稱號,而冠軍之后,則按名次分別獲得“雄獅”“大象”“雄鷹”等。除此之外,那達慕還有驚險刺激的賽馬,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好勝的棋藝,引人入勝的歌舞……這場盛會將會接連持續幾日!
一首頗為豪氣的敕勒歌,寫出內蒙男兒的本色,寫出蒙古人民對大地的崇敬與希冀。一曲曲由馬頭琴奏出的郎朗樂聲,承載著草原驕子的壯志豪情!惟愿他們能秉持自身,讓獨屬于蒙古族的傲骨和傲氣傳承千秋萬代,生生不息。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造投資環境、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3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以蒙古族傳統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19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計委批準立項,列入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優先項目。園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造投資環境、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為理念,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龐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與藍天、白云、草原、水域渾然一體,氣勢博大。整個建筑體現了草原宮殿宏大、壯美的獨特景觀。"藍天白云穹廬頂、金光四溢甘迪爾",由布赫同志題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兩邊錯落有序的觀景包和環形水帶,構成動感十足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現出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4
朋友們,現在我們要去的景區是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郊,占地2萬畝(一期工程占地l萬畝)。是由鄂爾多斯東方路橋集團投資3.4億元興建的以蒙古族文化、風俗和草原(恢復)生態為主的大型旅游景區。
大家看到遠處的三個大的形似蒙古包的建筑就是景區的主要建筑之一――可汗宮大酒店,可汗宮大酒店是按照四星級標準建造的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主體型酒店。除了可汗宮大酒店以外,景區最重要的建筑設施還有各個主題鮮明的游覽景點了。
大家可以從“園區交通游覽圖”上看到景區的主要建設都集中在這三千畝的范圍內,包括蒙古大道、可汗宮大酒店、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蒙古部落、蘇勒德吉格、白云塔拉民俗園、王爺府(規劃項目)、知青園、宗教寺廟區(規劃項目)、賽馬場、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奇石館15個主題景區。在這里各位可以領略到蒙古文化中最精湛的內容和蒙古族古老的生活習俗,同時大家還可以通過參加一些具有蒙古族特點的娛樂活動,加深對這種文化內涵的了解,我們的景區可以說是蒙占族文化精華的濃縮。這里能夠讓您領略到悠久而古老的蒙古族文化,親身體驗一下蒙古族游牧生活。
當然除了這15個特色鮮明的主題旅游景區以外我們還為游客的草原之行提供了廣袤、寬闊的草原――七千畝精品草原。七千畝精品草原是我們規劃的一片原生態草原,這里的草都是自然生長的。為了讓大家親身體驗一下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習俗,我們在這七千畝的原生態草原里還設立了7座特色鮮明的草原浩特(草原人家)。這些草原浩特都是按照蒙古民族一定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習俗設立的,每一個草原浩特都擁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如制作生產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及奶制品,我們草原上最淳樸勤勞的老額吉會在現場教您制作,有的浩特還有巴克希(師傅)教授騎馬、射箭、摔跤等等競技類或是技能類活動。通過參與競技類的項目,大家能夠真正的感覺到自己就是蒙古人,就是這茫茫草原的主人。各位在這里不僅可以吃到地道純正的蒙古族食品,還可以欣賞到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藝表演。
此外園區還為大家修建了3個大小不同的草原漁村,大家在草地上玩累了,還可以下到水中和魚兒嬉戲一番,或用您手中的魚桿為自己豐盛的晚餐再添一道可口的魚菜。享受一下自給自足、怡然自樂的獨特心情。這就是蒙古風情園。“走進蒙古風情園,做一天蒙古人”就是我們要傳播給各位的信息。那么大家就隨著我的腳步一同邁進蒙古文化之園――蒙古風情園,共同領略博大精深的蒙古文化吧!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個比喻,說我們內蒙古是“歌的海洋,酒的故鄉”,因此各位如果想做一回馬背上的民族,就得入鄉隨俗了,那就先從我們蒙古族的傳統禮儀開始吧。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極富蒙古族風情特色的入園大門“風情園彩虹門”。
彩虹門是一座跨度長99米的巨型拱形大門,諸位由下向上看,最底端是一條潔白的巨型哈達。對于蒙古族來說,潔白是乳汁的顏色,是圣潔,善良,友好和正義的表示。潔白的哈達是獻給客人最誠摯的禮物。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十分厚重的禮物,只有最最珍貴的客人才會收到主人敬獻的哈達。在藏語里哈達是兩個字組合而成的,也就是哈和達。哈的意思是“嘴上的”,達的意思是“一匹馬”,合起來哈達的意思就是“嘴上的一匹馬”。看來,馬能幫人解決吃飯問題。眾所周知,馬匹對于蒙古族和藏族是十分重要的生產、生活伴侶,足見敬獻哈達的禮節是多么的隆重。
大家請看,蒙古風情園的吉祥哈達正向各位尊貴的客人致以最誠摯、最熱烈的歡迎――歡迎您到草原來!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么要用9這個數字呢?在蒙古族看來9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也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婚禮或王宮送禮,講求九禮,是一九到九九不等,九九就是八十一件禮品,這是最高的。給那達慕競賽中奪魁的搏克手(摔跤手)的獎勵,一般是一九的禮品。這里的99是指99天,亦即九十九個天,薩滿教把天分為許多種,諸天各司其職。成吉思汗陵陰歷三月二十一日的大祭,就是祭祀99天的。我們的99米哈達的蔚藍色,都是象征天空即“長生天”的。
諸位再向上看,上面就是這樣一條蔚藍色的哈達,熱情好客的蒙古風情園人民獻上一條蔚藍的哈達,表達對您最真誠的敬意。敬獻哈達是蒙古族世代相傳的一種禮俗,一條圣潔的哈達,不僅是對您情深誼厚的表現,而且是蒙漢之間、賓主之間增進友誼,互助互愛的聯絡紐帶。
高高在上的那幾個有點像兵器的裝飾物就是蒙古族最高權力的象征――蘇勒德。蘇勒德在蒙古族中是族徽、是戰神、是威嚴和神圣的標志、是精氣神的綜合體、是所向披靡的精神旗幟。它是用九九八十一綹公馬之鬃,栽在一柄長矛矛頭下的圓盤上做成的,使用之前要開光。相傳成吉思汗幼年的時候,因為父親去世、部眾叛離,他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就曾舉著它,以其神勇之力召喚過失散的部眾。
篇二: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
近日,我去了一個安靜的地方。之所以說安靜,是因為與景致而言,它不如氣候溫潤、草原青綠時那般游客眾多;與我個人而言,雖少了友人相伴,徒步于各種景致,倒是留下幾分獨行的靜謐。日日守在暖屋中,竟不曾細細感受一番冬日該有的氣質,得緣來到蒙古風情園,正契合了游玩的心境。
走近蒙古風情園的彩虹門,遠望整個景區,視野中無巨型的高大建筑,顯出一份讓人親近的平和。仰望頭頂,天似穹廬,碧空萬里,伴著周遭的涼意,耳際不斷傳來如鈴聲般影影綽綽的響聲,仔細尋來,原來是彩虹門上的“蘇勒德”鐵穗在輕風的吹動中發出的聲音。伴著這種樂聲,踏上蒙古大道,道路兩邊矗立著20組雕塑,有文字、有人物,邊走邊看,這些雕塑倒成了不錯的信息導游。
一路向西折北,便可見成吉思汗廣場和成吉思汗紀念堂。紀念堂整體建筑結構為壇、堂結合,每年的陰歷5月12在此處舉行大型祭祀儀式,如果恰逢當日來到蒙古風情園,便可領略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的傳統祭祀文化。堂的外墻上是用不同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如“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君臣才智,治國之本;妻子賢惠,安家之寶”,“臨民之道如乳牛,臨敵之道如鷙鳥”等。紀念堂前的兩側,有兩塊橫形大石碑,上有刻文,一為《朵日納祭》,一為《成吉思汗紀念堂記》。
成吉思汗紀念堂左后方為馬文化博物館,館中通過實物和文字展示了駿馬春秋(馬的進化歷程、馴化之謎、蒙古馬的特長優勢、蒙古族的牧馬技術),鞍馬騎士(蒙元甲騎震撼世界、明清蒙騎馳騁全國),馬背生涯(馬鞍上的衣冠風尚、游牧中的飲食習俗),馬躍神州(蒙古馬興繁草原經濟、蒙古馬遍輸中原大地),烈馬英風(馳馬競技中的英雄本色、翰墨弦歌里的馬背豪情),天馬神韻(愛馬飾馬的民族情結、敬馬崇馬的神化宗教)等主題內容展示。馬文化博物館西側有蒙古大汗營、蘇勒德吉格,再向南行有人工湖、篝火臺、草原神州航天臺、賽馬場、騰格里敖包等,走到近處,相形靜默,少了人聲的嘈雜,多了細看景物的耐心,整體雖無歷史的厚重,卻有直接明了的輕快。
再向西行便是七千畝的草原,名為甘迪爾草原,向西遠望,枯草漫漫。雖已枯黃,卻不失勁力,再加上灑灑漫漫蔓延成野,倒是多了幾分氣勢。夏日有沁人的綠野,冬日有動人的蒼茫。站在一旁,你能聽到輕風掃過時枯草發出的簌簌聲響,如果此時無人與你交流,不妨靜靜不動,聽聽草兒訴說的聲音。
識得景中致,靜得心中情。冬日里,如果想出去轉一轉,不想人群太過吵雜,不想離城市太遠,呼和浩特市近郊的蒙古風情園亦是一個可欣賞之處。
可汗大酒店位于蒙古風情園內,蒙古大道北側,是園中不可缺失的一景。整個建筑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古列延式建筑群落。建筑延伸處有水環繞,與蒙古包建筑所特有的藍天、白云,以及近處的草地相形成景,許多游客來到這里,總會在酒店前留影,足見其別樣的風格特征。
可汗宮大酒店有普通標準間、景觀房、豪華標準間、商務套間、豪華套間等,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從呼和浩特火車站(汽車站)乘坐1路(或71路)公交車,在南茶坊站下車,換乘6路,在蒙古風情園景區站下車即到。從呼和浩特市白塔國際機場站乘坐97路公交車,在海亮廣場站下車,步行至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站,乘坐71路(或1路, 56路,58路),在南茶坊站下車,乘坐6路,在蒙古風情園景區站下車即到。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5
近日,我去了一個安靜的地方。之所以說安靜,是因為與景致而言,它不如氣候溫潤、草原青綠時那般游客眾多;與我個人而言,雖少了友人相伴,徒步于各種景致,倒是留下幾分獨行的靜謐。日日守在暖屋中,竟不曾細細感受一番冬日該有的氣質,得緣來到蒙古風情園,正契合了游玩的心境。
走近蒙古風情園的彩虹門,遠望整個景區,視野中無巨型的高大建筑,顯出一份讓人親近的平和。仰望頭頂,天似穹廬,碧空萬里,伴著周遭的涼意,耳際不斷傳來如鈴聲般影影綽綽的響聲,仔細尋來,原來是彩虹門上的“蘇勒德”鐵穗在輕風的吹動中發出的聲音。伴著這種樂聲,踏上蒙古大道,道路兩邊矗立著20組雕塑,有文字、有人物,邊走邊看,這些雕塑倒成了不錯的信息導游。
一路向西折北,便可見成吉思汗廣場和成吉思汗紀念堂。紀念堂整體建筑結構為壇、堂結合,每年的陰歷5月12在此處舉行大型祭祀儀式,如果恰逢當日來到蒙古風情園,便可領略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的傳統祭祀文化。堂的外墻上是用不同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如“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君臣才智,治國之本;妻子賢惠,安家之寶”,“臨民之道如乳牛,臨敵之道如鷙鳥”等。紀念堂前的兩側,有兩塊橫形大石碑,上有刻文,一為《朵日納祭》,一為《成吉思汗紀念堂記》。
成吉思汗紀念堂左后方為馬文化博物館,館中通過實物和文字展示了駿馬春秋(馬的進化歷程、馴化之謎、蒙古馬的特長優勢、蒙古族的牧馬技術),鞍馬騎士 (蒙元甲騎震撼世界、明清蒙騎馳騁全國),馬背生涯(馬鞍上的衣冠風尚、游牧中的飲食習俗),馬躍神州(蒙古馬興繁草原經濟、蒙古馬遍輸中原大地),烈馬英風(馳馬競技中的英雄本色、翰墨弦歌里的馬背豪情),天馬神韻(愛馬飾馬的民族情結、敬馬崇馬的神化宗教)等主題內容展示。馬文化博物館西側有蒙古大汗營、蘇勒德吉格,再向南行有人工湖、篝火臺、草原神州航天臺、賽馬場、騰格里敖包等,走到近處,相形靜默,少了人聲的嘈雜,多了細看景物的耐心,整體雖無歷史的厚重,卻有直接明了的輕快。
再向西行便是七千畝的草原,名為甘迪爾草原,向西遠望,枯草漫漫。雖已枯黃,卻不失勁力,再加上灑灑漫漫蔓延成野,倒是多了幾分氣勢。夏日有沁人的綠野,冬日有動人的蒼茫。站在一旁,你能聽到輕風掃過時枯草發出的簌簌聲響,如果此時無人與你交流,不妨靜靜不動,聽聽草兒訴說的聲音。
識得景中致,靜得心中情。冬日里,如果想出去轉一轉,不想人群太過吵雜,不想離城市太遠,呼和浩特市近郊的蒙古風情園亦是一個可欣賞之處。
可汗大酒店位于蒙古風情園內,蒙古大道北側,是園中不可缺失的一景。整個建筑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古列延式建筑群落。建筑延伸處有水環繞,與蒙古包建筑所特有的藍天、白云,以及近處的草地相形成景,許多游客來到這里,總會在酒店前留影,足見其別樣的風格特征。
可汗宮大酒店有普通標準間、景觀房、豪華標準間、商務套間、豪華套間等,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從呼和浩特火車站(汽車站)乘坐1路(或71路)公交車,在南茶坊站下車,換乘6路,在蒙古風情園景區站下車即到。從呼和浩特市白塔國際機場站乘坐 97路公交車,在海亮廣場站下車,步行至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站,乘坐71路(或1路, 56路,58路),在南茶坊站下車,乘坐6路,在蒙古風情園景區站下車即到。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6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造投資環境、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為理念,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龐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與藍天、白云、草原、水域渾然一體,氣勢博大。整個建筑體現了草原宮殿宏大、壯美的獨特景觀。"藍天白云穹廬頂、金光四溢甘迪爾",由布赫同志題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兩邊錯落有序的觀景包和環形水帶,構成動感十足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現出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7
近日,我去了一個安靜的地方。之所以說安靜,是因為與景致而言,它不如氣候溫潤、草原青綠時那般游客眾多;與我個人而言,雖少了友人相伴,徒步于各種景致,倒是留下幾分獨行的靜謐。日日守在暖屋中,竟不曾細細感受一番冬日該有的氣質,得緣來到蒙古風情園,正契合了游玩的心境。
走近蒙古風情園的彩虹門,遠望整個景區,視野中無巨型的高大建筑,顯出一份讓人親近的平和。仰望頭頂,天似穹廬,碧空萬里,伴著周遭的涼意,耳際不斷傳來如鈴聲般影影綽綽的響聲,仔細尋來,原來是彩虹門上的“蘇勒德”鐵穗在輕風的吹動中發出的聲音。伴著這種樂聲,踏上蒙古大道,道路兩邊矗立著20組雕塑,有文字、有人物,邊走邊看,這些雕塑倒成了不錯的信息導游。
一路向西折北,便可見成吉思汗廣場和成吉思汗紀念堂。紀念堂整體建筑結構為壇、堂結合,每年的陰歷5月12在此處舉行大型祭祀儀式,如果恰逢當日來到蒙古風情園,便可領略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的傳統祭祀文化。堂的外墻上是用不同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如“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君臣才智,治國之本;妻子賢惠,安家之寶”,“臨民之道如乳牛,臨敵之道如鷙鳥”等。紀念堂前的兩側,有兩塊橫形大石碑,上有刻文,一為《朵日納祭》,一為《成吉思汗紀念堂記》。
成吉思汗紀念堂左后方為馬文化博物館,館中通過實物和文字展示了駿馬春秋(馬的進化歷程、馴化之謎、蒙古馬的特長優勢、蒙古族的牧馬技術),鞍馬騎士(蒙元甲騎震撼世界、明清蒙騎馳騁全國),馬背生涯(馬鞍上的衣冠風尚、游牧中的飲食習俗),馬躍神州(蒙古馬興繁草原經濟、蒙古馬遍輸中原大地),烈馬英風(馳馬競技中的英雄本色、翰墨弦歌里的馬背豪情),天馬神韻(愛馬飾馬的民族情結、敬馬崇馬的神化宗教)等主題內容展示。馬文化博物館西側有蒙古大汗營、蘇勒德吉格,再向南行有人工湖、篝火臺、草原神州航天臺、賽馬場、騰格里敖包等,走到近處,相形靜默,少了人聲的嘈雜,多了細看景物的耐心,整體雖無歷史的厚重,卻有直接明了的輕快。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8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位于赤峰市寧城縣西部。這里森林覆蓋面積達3000多公頃,素有“塞外西雙版納”之美譽,旅游區內峰巒疊翠,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探險、狩獵和旅游的勝地。在1萬多公頃的原始森林中,有松、柏、楓、椴、柞、樺等數十個高大樹種,還有山葡萄、蕨菜、木耳、猴頭蘑、黃花等名貴山珍和山核桃、山杏、山棗、山梨等野果。這里還是飛禽走獸的樂園。有山雞、黃鶯、山鷹、大鴇、山鴿、喜鵲、畫眉、大雕、老鸛等珍貴鳥類。豹、熊、狼、狐貍、猞猁、山兔、狍子、獾、刺猬等出沒山林。這里曾是游人墨客、帝王將相游玩狩獵的場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圍獵,設園林。游覽區內有千姿百態、形神各異的奇峰怪石,懸崖峭壁。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9
秦長城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固陽縣城正北7公里處,請大家向兩邊的山坡上看,這條宛若游龍、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墻就是我們要參觀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長城。秦長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20xx年),是秦大將蒙恬率軍30萬北抗匈奴而筑。后來漢武帝又派衛青進行過修復,故又稱秦漢長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
請大家隨我從步道登城,邊走邊聽我為您介紹。秦長城西起狼山西端,東經武川縣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紅山口東側與戰國趙長城相接,在固陽境內橫穿中部,蜿蜒于色爾騰山北坡上,長度約為120公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段秦長城是保存比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筑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墻體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壘砌,建于山巒的陽面半坡上,在石料豐富的山地一般為石筑,在低山、坡勢較緩地帶采用石土混筑方法,兩側壘砌石頭,中間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帶采用夯土建筑。秦長城城墻最高處4.5米,頂寬2.8米,在城墻內側,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臺,也是用石塊砌成,這就是烽燧遺址。秦長城的烽燧與長城主體分離,位于長城內側的山頭,烽烽相望,頗為壯觀。可能有的游客已經發現了,在城墻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個方形的孔洞,它在長城上起什么作用呢?對,這就是古人專門為長城設計的排水系統,可見這些戍邊將士們不僅僅只會打仗,還懂建筑呢,真可謂是有勇有謀啊!您隨手拾起一塊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個或幾個方形的孔,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相傳是當年匈奴軍隊猛烈攻城的時候,萬箭齊發留下的。在固陽秦長城紅石板溝段有一處豁口,相傳就是孟姜女千里尋夫不見,哭倒長城的地方。
現在我們所站的地方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地方——蒙恬大將軍的點將臺,相傳是當年秦大將蒙恬戰前點兵列隊迎戰匈奴的地方。站在這里,眺望巍峨的群山,壯觀的城障,遙想始皇當年,狼煙四起,號角連天,一統天下,氣度非凡。不知是否能激起您浮想聯翩?金塹壕是我國古代金國所修筑的“長城”,又作“金界壕”、“金長城”。
據《金史》記載,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曾在東北路泰州境內筑塹壕一道,后又修筑了東北路、臨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塹壕,并將其連成一線。該塹壕東起呼倫貝爾市,西至固陽縣大青山北側,全長近20xx公里。經包頭的金塹壕呈南北走向,全長70余公里。在固陽縣城東南方向7公里處明磴山北坡的塹壕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長約10公里,塹壕上的土楞還清晰可見,高度為2~5米不等,每隔1~2公里處設有方形土墩圍墻。據說是金世宗為防御北方韃靼(蒙古)的進攻而修筑,當時在達茂旗境內繁衍生息的汪古部就曾為金王朝守護塹壕,后降附蒙古軍的。到現在,還有以“塹壕”取名的村名和地名。懷朔鎮與兩個皇帝在固陽縣城東北方向35公里處有一古城,城垣明顯,呈不規則長方形,城墻周長4667米,面積約為1.6平方公里。在城內發現一座北魏時期的佛教殿堂遺址——“土窯”,出土了全國罕見的泥塑佛像,并有銅菩薩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時代的文物。據考古專家考證,該古城就是北魏時北方六鎮之一的懷朔鎮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內蒙古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北魏古城遺址。現被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朔鎮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間(424~420xx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當時屬朔州管轄。北魏為保衛國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陸續設置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等國防六鎮,其中懷朔鎮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鎮之首,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作用重大。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敵入侵,又可發揮農業生產基地效應。當時通往陰山南北的一條重要通道稒陽道(今包頭昆都侖溝)就由其扼守。當時,懷朔鎮管轄范圍大,統領五郡十三縣,當時的鎮將除統領懷朔鎮軍事外,還統領沃野、武川兩鎮的軍事。北齊開國皇帝高洋之父高歡(追尊為神武皇帝)從這里起家,北齊建立后從皇帝到大臣、將領幾乎都是懷朔鎮人,后又有懷朔鎮亂世名將侯景滅南梁而自稱漢帝(不久被部下刺殺)。 因此,懷朔鎮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六鎮之首”。
北魏設置懷朔鎮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獻文帝經常親自帶兵主動向柔然進攻;傳說花木蘭替父從軍就曾駐防在這里;494年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專門來懷朔鎮巡視達七天之久。
但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由于北魏朝廷日漸腐敗,520xx年,發生了影響巨大的“六鎮起義”。后歷經戰亂,懷朔鎮很快成了荒無人煙之地。北魏永熙三年(537年)朔州內遷,懷朔鎮廢棄。從建立到廢棄整整經歷了一個世紀,到今天,我們只能從遺跡中來想象當年懷朔鎮的盛況規模、宏偉氣勢了。
內蒙古風情園導游詞范文 篇10
喀喇沁親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屬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立下過汗馬功勞,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并封為第九位千戶那顏。由于他們父輩即是摯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當兄弟看待,并把女兒嫁給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駙馬的稱號。 元朝建立后,駙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寧之地,賜“諾顏”號,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語為“守衛者”的意思。 其后,傳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孫蘇布地,他統領喀喇沁部在天聰二年歸附了皇太極。在蘇布地的幫助下,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地區蒙古各部先后歸附清朝。天聰九年(1635年),蘇布地之子固魯思奇布受封札薩克,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爺(先封貝子,后封多羅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爺和第二代王爺圖巴色棱都居住在今遼寧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爺班達爾沙才遷到喀喇沁旗龍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從龍山遷到今王爺府鎮。后又經歷十二代,傳至貢桑諾爾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親王品級。之所以在這里建王府,一是當時的錫伯河川草深林密,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環境優雅;二是這里有十八羅漢山,以王府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臺山,所謂風水好,符合當時王公貴族的心理。據史書記載,原王府占地面積130余畝,房屋400余間,整體建筑宏偉壯觀,布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后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筑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為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為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臥室、倉庫、膳房。
王府的后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內有十一座院落,137間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五座造型各異的涼亭,三座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著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九棵古榆,廣場屹立著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內堂舍丹青斗彩,樓閣雕梁畫棟,花苑姹紫嫣紅,樺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處處體現著主人的榮貴。喀喇沁親王府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后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筑保存下來。
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復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風貌,復建照壁、垂花門等。恢復后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居室等建筑,并舉辦有“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清代內蒙古王府歷史陳列”等大型展覽,被文博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親王府為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保存最好的王府,體現了地區特色和民族宗教特點,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20xx年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內值得稱奇的還有月臺上的古松——龍鳳松,東邊的為鳳松,西邊的為龍松,自然生長,惟妙惟肖。這兩棵松樹已被列為“中華奇樹”之中。
門外廣場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爺貢桑諾爾布。貢王,字樂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27歲時接任多羅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薩克和卓索圖盟協理盟長、盟長。,被袁世凱晉封為親王。貢桑諾爾布是最后一代王爺,也是政績最突出、最開明的王爺。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通曉漢滿蒙藏多種文字,還擅長詩詞書畫,騎射拳腳。 他承襲王位后,對其父親時代的弊政進行改革,將旗民的無限徭役改為定額制,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此基礎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創出了內蒙古地區“五個第一”。
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辦教育是貢王實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緒二十八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創了崇正學堂,招收旗內30多名適齡兒童免費入學,并親自擔任校長。現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學的前身就是崇正學堂,至今已有120xx年的校齡,培養弟子數萬,他們分布在祖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還在京創辦了被譽為中國少數民族人才搖籃的蒙藏學校。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光緒三十年,貢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后強盛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教育水平高。回國后,他又辦起了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并且聘請日本女老師何原操子任教,講授蒙、漢、日三種語文和各種家務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