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團友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拉卜楞寺。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
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么順口怎么叫吧!
其實旅游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
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后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位于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大夏河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它與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合稱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
寺廟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余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墻,氣勢非凡。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游小王,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甘肅甘南,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郎木寺!
郎木寺位于碌曲縣城南90公里處的郎木寺鄉,西傾山支脈郭爾莽梁北麓的白龍江畔,地處甘、青、川三省邊界。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
“郎木”為藏語“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巖酷似亭亭玉女,民間謂為仙女所化,故名。
寺后林蔭深處有一虎穴,藏語稱“德合倉”,故該寺之名可譯為“虎穴中的仙女”。
郎木寺與四川境內的格爾底寺隔白龍江相望,早年曾盛極一時。1969年被毀,現得以逐年恢復。寺前有一山色,形似僧帽,寺東紅色砂礫巖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山下大片松林蔥蘢茂密。
郎木寺導游詞2: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郎木寺圖片岸屬于四川若爾蓋縣,屬于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于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里隔“江”相望。
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造人的女媧、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為圖騰,又稱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語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處的四川、甘肅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傳佛教興起后,在那里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這地跨兩省的大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去甘南旅游,那里民風淳樸,景色秀麗,尤其扎尕那和花湖的美景更使人流連忘返。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首先到達向往已久的扎尕那,那是一圈俏麗的山崖包裹中的一個藏族小村寨,它就像是一幅打開的山水畫。遠處的山峰有的像大寫字母M,有的像手掌,有的像半圓,還有的像三角形。沿著棧道一路向山上走去,走到一片開闊的草地上,我在草地上盡情的奔跑、撒歡。最后我們還采摘了紅紅的野草莓和不知名的小花。
第二天,我們沿著白龍江逆流而上,到達了美麗的若爾蓋草原。天空碧藍如洗,點綴著一朵朵像棉花糖一樣的白云,微風吹過,百花齊放,碧綠的草兒隨風擺動。草地上成群結隊的馬兒、牛兒、羊兒,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吃草,還有的像紳士一樣悠閑地漫步。遠遠望去花湖就像鑲嵌在若爾蓋草原上的一顆明珠,湖面水平如鏡,波光粼粼。花湖上百鳥翩翩,鶯歌燕舞,給高原的夏天增添了無限生機。
下午,我們去了一戶藏族大叔家里,品嘗了當地特色食品牦牛酸奶和酥油茶。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和藏族大叔一家依依不舍地道別。
啊!多么美麗的扎尕那、若爾蓋草原和花湖。多么令人難忘的甘南之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