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游詞(通用14篇)
澳門導游詞 篇1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The Venetian Macao-Resort-Hotel)是由美國拉斯韋加斯金沙集團投資的威尼斯人度假村,投資約200億元,這所奉行多元經營理念的度假村設有三千間豪華客房及大規模的-、會展、購物、體育、綜藝及休閑設施等,其中占地十一萬平方米的會展場地,勢必成為香港的競爭對手。酒店位于澳門路氹城填地區金光大道地段,酒店樓高39層。
威尼斯人度假村擁有世界一流的設施,其規模更超越美國拉斯韋加斯,其中包括超過六十平方米的豪華客房、近十萬平方米并匯集世界名牌的大運河購物區、八千平方米的水療中心,以及駐場表演的太陽馬戲團等。預計威尼斯人度假村的開幕,除了能吸引賭客外,亦會吸引不少商務會議及展覽活動轉到澳門舉行,度假村期望可以吸引到一批高消費的商務旅客到澳門消費。
威尼斯人度假村內占地達十一萬平方米的會展場地,面積是香港會展中心的兩倍,但參展費用只是香港的一半。開業后,該中心將舉辦系列會議展覽活動,包括十月中旬舉辦的第十二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和十一月上旬舉辦的亞洲美食佳釀展暨酒店及餐飲設備展等,短短兩年間會開辦逾四十個會展活動,對香港的會展將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拉斯韋加斯金沙集團主席蕭登·艾德森表示,發展會展場地并非與香港或內地其它城市競爭,其集團營運方針是發展綜合度假村項目。他又稱,近三年到拉斯韋加斯賭場的中國旅客增長很快,尤其是來自廣東的旅客,他反而擔心威尼斯人酒店房間數目不能滿足需求。
該集團總裁及營運總裁威廉·懷德則表示,對澳門賭業感到非常樂觀,原有的金沙賭場增長很快,新的威尼斯人賭場開幕后,亦可以吸引不同客人,預期會有好的增長。
威尼斯人度假村以意大利水都威尼斯為主題,酒店周圍內充滿威尼斯特色拱橋、小運河及石板路。充滿威尼斯人浪漫狂放享受生活之異國風情。除了建筑特色外,擁有七百多張賭枱的-大廳亦是其它賭場難及的優勢。
澳門導游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國父紀念館!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國父紀念館。
位于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原名圣保祿炮臺,300多年前為防海盜,保護傳教士及居民安全而建造的全澳最大的炮臺,部份建筑于1835年與圣保祿教堂同遭火焚。一直以來為軍事禁地,20多年來始辟為旅游景點,成為視野寬闊的公園。城堡高居市區中心,從上可眺望澳門全景,還可看見圣保祿教堂痕跡。
1620年6月24日,憑借著城堡上的大炮擊退了荷蘭人的入侵。這天正是圣約翰禮,于是圣約翰被視為澳門的主保圣人,圣約翰浮像以及“1622”的年份便刻在了城堡入口之上。當年古老的鐵炮現仍安放于城堡上。
大炮臺城堡的中心,有一座南歐式的平房建筑,原為兵營,現為氣象臺。平常游人可入內參觀氣象變化圖和各種氣象觀測儀器。城堡的東北角,保存著澳門早期石刻。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大家游玩愉快。
澳門導游詞 篇3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里有五棟建于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傢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閑雅致表露無遺。
其馀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剩下的一間成為了現時的餐廳,那里有一個露天茶座,當你在濃濃樹蔭下品茗時,可能會墮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看著一艘艘帆船緩緩駛來,而船上印度人正忙碌地下錨泊岸,準備接收從中國內陸運來的貨物。
澳門導游詞作文300字2
澳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東北距香港約60公里,北面由一條寬約200米的狹長地帶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連。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至于澳門此名,則是因為從凼仔島眺看澳門半島,她的左右各有一座山,遠遠望去像是兩扇開啟的“門”,半島周圍環繞著海水,人稱此種地形為“澳”。那么,連在一起,這方土地便稱為“澳門”。
澳門舊屬廣東香山,導游知識,后為葡萄牙人占據。業經多年經營,現已發展為重要的國際城市,出口加工、旅游博彩及建筑與金融是其主要的經濟支柱。地域狹小,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
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亞熱帶氣侯、發達的服務設施,使之在國際旅游界頗具影響。地區旅游自然景觀較少,主要是幾百年來形成的人文旅游資源,大量古跡保存完好。澳門最有特色的是賭博娛樂設施。賭博內容豐而又豐,賽馬、賽狗、賽車俱全。賭博業在澳門合法化,形成以“博彩觀光”為傳統的旅游模式。葡京娛樂場、大三巴牌坊、西望洋山教堂為當地名勝。
澳門旅游業憑借著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一直有較好的表現。澳門眾多的名勝古跡,既有傳統的中國文化色彩,又有濃郁的葡國情調,加上興旺的博彩業,令澳門有“東方蒙特卡羅”之稱,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投入運營以后,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門已成為一個現代旅游城市。
澳門導游詞 篇4
大炮臺、中央炮臺、大三巴炮,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
大炮臺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圣保羅教堂內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后轉為軍事設施區。炮臺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巨型鋼炮,雄踞于旁。炮臺上還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
澳門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澳門漁人碼頭,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旅行。
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岸,與香港隔岸相望,是全世界最大的賭城,其娛樂場所及賽馬場眾多,因而被游客譽為度假圣地。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同時亦帶有溫帶氣候的特性,年平均氣溫約22.3℃,全年溫差變化在11~14℃。一年四季皆適合出游。
澳門漁人碼頭坐落于外港新填海區海岸,是澳門首個集娛樂、購物、飲食、酒店、游艇碼頭及會展設施于一體,結合不同建筑特色及中西文化的主題是綜合娛樂旅游新景點,游客在此猶感超越地域的鴻溝,體驗不同空間風格的感受。它占地100多萬平方 ,分為"唐城區"、"東西匯聚區"及"勵駿碼頭"3 個主題區。
好了,今天的澳門漁人碼頭就游玩到這里,希望我的解說給大家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再見!
澳門導游詞 篇6
譚公廟位于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內一個特色標記。
譚公廟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廟內供奉的譚公,原名譚仙(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據民間傳說,他原是元朝(1260-1368年)時廣東惠東地區的牧童,自幼天生異稟,十二歲得道,成年之后在惠州九龍山修行,死后多次顯靈都化身為小童,幫助漁家治病和預測天氣,故被奉為漁家的保護神。譚公廟開廟的時候,漁民送來一條逾二米長的鯨魚骨,后來這條"龍骨"制成"龍舟",并裝配上龍頭、龍尾、錦旗、羅傘、稍公、撓手等,被視作"鎮廟之寶"。據記載,譚公“每杖履出山,一虎隨之”,今廟內墻上亦畫有虎。《惠州府志》卷四十四《人物篇-仙釋》有關于他的記載。路環十月初五街有譚倦圣廟,每年四月八日(農歷)為紀念他的節日(見譚公誕)。
澳門導游詞 篇7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經有二百余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
黑沙灣是澳門著名的天然海浴場。海灣呈半月形,坡度平緩,灘面廣闊。附近有一片松林,蒼翠茂密。黑沙的特色在于黝黑、幼滑的細沙,海灘因而得名。黑沙灣是澳門著名的天然海濱浴場,位于路環島。
觀音巖在澳門大學的山腳下,沿指示牌方向拾級而下就可到達。觀音巖是一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廟宇,毗鄰澳門大學。素以其優美宜人的景致,寧靜安謐的氛圍吸引著無數游人。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孫中山先生市政紀念公園位于澳門西北角馬路邊,原為填海區,面積約有70000平方公尺,呈長條形西北走向,是近年來澳門市政廳投資興建面積最大的公園,也是澳門半島規模最大的公園。
位于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原名圣保祿炮臺,300多年前為防海盜,保護傳教士及居民安全而建造的全澳最大的炮臺,部份建筑于1835年與圣保祿教堂同遭火焚。一直以來為軍事禁地,20多年來始辟為旅游景點,成為視野寬闊的公園。
大三巴牌坊位于大三巴斜港,是圣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三巴”是“圣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也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澳門導游詞 篇8
我去過潮流熱鬧的韓國;欣賞過有著漫天櫻花的日本;還有充滿美食的泰國……但令我最難忘的地方還是燈火輝煌的澳門!
今年四月的一天早上,爸爸從睡夢中把我叫醒了,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前往澳門的路上了。
到了澳門,我們住的是澳門第一大酒店—威尼斯人酒店。一進大堂,那里人山人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氣派的有著歐式設計風格的房屋,周圍的陳設也是透著歐派氣息。給我最大驚奇的是這些全是以金色為主題的,讓我仿佛有置身于宮殿的感覺!金光閃閃的墻壁和金碧輝煌的屋頂,以及屋頂上垂吊的吐著金光的吊燈……讓我不由得一直贊嘆!此刻,這里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他們聚集在了一起。
放下行李后,我們一家人來到了美食街,這里的小吃琳瑯滿目,是來自不同國家的美食。有的還做成了奇形怪狀,讓人目不暇接!這些美食一下子吸引到了我,我忍不住和家人們一起開懷地大吃了一頓。
接著,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大運河。大運河的河面上停靠著許多精美打造的貢多拉之船。船上的劃槳手穿著特別的衣服。他們為乘客唱西班牙小調,四面八方的人都能入耳,真讓人心曠神怡!這里的水讓人看著更加奇妙,純藍色的水波光粼粼,猶如穿著藍色連衣裙的水姑娘正在水中翩翩起舞呢!清澈見底的大運河像晶瑩剔透的水晶,在光的照耀下眨著眼睛。這里還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大運河里有著無數顆硬幣,這每一顆硬幣都寄托著一個愿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彷徨。抬頭一望,還有滿是云兒的人造天空,站在人造天空之下,讓人更加覺得這里的風景非同凡響了。
當然,來到澳門一定要購物!走進大運河購物中心,穿梭在裝修豪華奇特的商店之間,我的眼睛忙得應接不暇!
澳門的美食和景色,永久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喜歡澳門,下次我還會再來的!
澳門導游詞 篇9
半島開發最早,分布著澳門的市區,是澳門地區行政、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絕大部分人口和工商業均集中于此。半島形如一長靴,東北一西南走向,僅東北端以寬約240米的陸地與珠海市相連。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半圓形地(媽閣嘴)長約4公里,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則從沙梨頭海邊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區東南角長約2.5公里。西側的狹窄河道是內港,沿岸有20多個碼頭,主要是貨運及內河客運;東側面向球江口的是外港,主要是港澳碼頭。南面有兩座跨海大橋(通向氹仔),一長2570米,1974年通車;另一長約4400米,1994年通車。
半島內分5區:
花地瑪堂區位于半島北部,面積最大(2.7平方公里,占半島40.3%),人口最多(12.6萬人,占半島36.8%)。包括青洲、臺山、馬場、黑沙環、望廈、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圣安多尼堂區(花王堂區)在半島西部,北接花地瑪堂區,南連大堂區,東鄰望德堂區,西臨內港。面積1.1平方公里(占半島16.4%),人口僅次于花地瑪堂區(接近10.9萬人,占半島31.7%)。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白鴿巢公園均在此區內。
望德堂區位于半島中部偏東,被花地瑪堂區、圣安多尼堂區和大堂區包圍,包括荷蘭園、塔石和東望洋山。面積最小,只有0.6平方公里(僅占半島9%),而且約有1/3面積為東望洋山所占。人口約3.26萬。
大堂區主要位于半島東南部,但有一狹長地帶沿新馬路和草堆街之間延伸至半島西岸。面積僅次于花地瑪堂區,達1.4平方公里(占半島約21%)。人口則為各區中最少的,僅約2.9萬人。大部分土地也為填海所得。是澳門地區的經濟中心。
風順堂區(圣老楞佐堂區)位于半島西南段,三面環水,北鄰大堂區。面積只有0.9平方公里(占半島13.4%),人口4.56萬。本區是澳門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澳門的行政中心。
澳門導游詞 篇10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經有二百余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于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于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于道光年間,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數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發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之一。
澳門導游詞 篇11
游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義。
位于大三巴斜港,右邊鄰近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是圣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三巴”是“圣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當年的圣保羅教堂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與東方建筑的風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僅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20xx年前已達3萬兩白銀。
大三巴牌坊視為一座不朽的祭臺。牌坊分為上下四層,頂部為三角楣。就整體而言,牌坊表達著兩組意義:一組由下兩層的方形構成,主要反映耶穌會宗徒及傳教士的工作,屬于周游地球傳教的現世教會一派;另一組是由上層的三角形構成,主要表現至圣圣三(圣父、耶穌基督、圣神)與在天主面前為人類代褥的童貞瑪利亞。
從下往上看,在底層大門上方刻有耶穌會(IHS)祭記和學院名稱(天主圣母),第二層立有四位耶穌會圣人全身塑像,第三層正中為無原罪瑪利亞升天,兩邊由身著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圍繞,極富東方特色。第四層正中為天父之子耶穌雕像,兩旁刻著其救贖苦難的象征。牌坊頂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征著天父的召喚,正中有一幅鴿子形狀的銅像,傳說代表圣神,四周環繞的太陽月亮星辰象征圣母童貞懷孕時的剎那時光。交通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可到。17、18、8A、26于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
澳門導游詞 篇12
關帝廟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廟宇規模較小,內供奉關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后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有正殿、前后殿、東西配殿及山門,均為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筑,正殿高10米,三鋪頂,正脊飾有二龍戲珠,山墻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裝飾華麗。
澳門導游詞 篇13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眺,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建于一九_年,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東望洋燈塔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筑為一圓柱形結構,底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回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燈塔總高15米,塔頂設置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浬之遠。燈塔旁邊設有一座具17世紀葡萄牙修道院特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燈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標值,為澳門于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澳門導游詞 篇14
譚公廟位于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內一個特色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