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小學五年級作文500字(精選3篇)
有關端午節的小學五年級作文500字 篇1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于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有關端午節的小學五年級作文500字 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五月節,午日節。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等,據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人們所以要賽龍舟,是因為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借龍舟驅散魚兒。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媽媽總會帶我和弟弟去瀏陽河觀賞一番。只見那長長的河水中有幾只栩栩如生的“龍”在輕快地游著。站船頭的人歡快的敲著鼓,為各自隊伍打氣加油。而其他人,則坐在船兩邊,手拿劃槳,奮力地劃著。他們的皮膚黑黑的,身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以看出他們經常在熱辣的陽光下練習。
比賽當天,瀏陽河人山人海,彩旗飄飄,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好不容易找了一處觀看的地方,賽龍舟已經開始了。一條條“龍”在水中爭先恐后,互不相讓,船上的人們也用力地劃著,向終點沖去。比賽結束了,擁擠的人群才依依不舍地散開。
粽子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食物。古代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身體,所以才想出用碧綠的粽葉包裹著香噴噴的糯米飯團,投放到水中讓魚兒們吃。每次端午節,奶奶都會做粽子,粽子的餡有很多,如:紅棗,瘦肉,豆沙,蛋黃,臘肉等。奶奶在包粽子時,她的手法既熟練,又迅速,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漂亮的成品,我看地嘴都饞了。然后,放入鍋子里蒸,終于好了,這時我早已準備好了糖,碗,筷子。粽子來了,我拿起燙手的粽子,用剪刀把它剪開,把粽葉剝下來,這時一身穿著潔白衣服的粽子出現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沾了點糖,放入嘴中。“真好吃”我又吃了一個,兩個,三個。
端午節不但有粽子,還有格式各樣的小吃。小朋友之間盡情地玩耍,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其樂融融。端午節也是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燦爛輝煌的節日,我們應該好好把它傳承的發揚下去。
有關端午節的小學五年級作文500字 篇3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說的就是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為“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粽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粽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著綠豆糕和粽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給我一個蝴蝶形的香包,可漂亮了。它是由紅布縫制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說,里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著“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粽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粽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粽葉飄香,粽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