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的周記400字(精選3篇)
端午節賽龍舟的周記400字 篇1
周末,媽媽帶著我和哥哥去迎澤公園玩。
一進公園,我就發現今天來迎澤公園玩的人特別多。而且,天空中還掛滿了紅色的繡球。來到迎澤湖邊,我發現有很多人往那里走,這是怎么回事呢?跑過去一看,我才知道,今天要舉行一場龍舟計時賽。
不一會兒,一條綠色的龍舟劃到起點。這可真是一條名符其實的龍舟啊!船頭有一個龍頭。兩只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兩條龍須驕傲地翹起來。嘴巴凸起,里面還有一顆珍珠。船身細長,但還可以坐兩排人,每一排坐十個人,船頭還站著一位指揮員。
綠隊先上場。他們穿著一致的衣服。比賽開始了,指揮員有節奏的吹著嘴中的哨子,舞著手中的兩面紅旗。劃手們就按他的指揮去劃船。他們劃得很整齊,總是一塊抬槳,一塊落下槳,連槳抬得高度都一樣。岸邊的觀眾都伸長脖子,看著這一場精彩的比賽,還高聲地喊:“加油,加油。”綠隊越劃越來勁,速度也越來越快,不一會兒就到達了終點。
該紅隊上場了紅隊也不甘落后,但最后因為指揮員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失誤,把本來應該獲得的冠軍讓給了綠隊。綠隊終于獲得了龍舟比賽的冠軍。
比賽結束了,我想:一個人本領再大,也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大家齊心合力,向一個目標奮斗,就一定能夠達到目的。
端午節賽龍舟的周記400字 篇2
端午節的早晨,我被窗外的鳥鳴聲喚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香。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穿上了節日的新衣,和家人一起準備去觀看龍舟賽。我們來到河邊,那里已經聚集了許多人。河面上,龍舟隊伍早已準備就緒,船上的隊員們身著鮮艷的隊服,手持槳板,整裝待發。隨著一聲鑼鼓,比賽開始了。龍舟如離弦之箭,飛快地劃過水面,激起層層浪花。觀眾的歡呼聲、鼓聲和船槳拍打水面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節日畫面。
觀看完激動人心的龍舟賽,我們回到家中,準備享用豐盛的端午午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有甜的、咸的、肉的、素的,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我最喜歡的是媽媽親手包的咸蛋黃肉粽,糯米軟糯,蛋黃油潤,肉香四溢,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午餐后,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客廳,爺爺給我們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古代楚國的一位忠誠的大臣,因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龍舟賽,包粽子,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仰。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掛滿了彩燈,人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猜燈謎,有的在欣賞夜景。孩子們的笑聲和人們的交談聲,構成了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
端午節的這一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龍舟賽的激烈、粽子的美味、屈原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團聚,都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是一個紀念先賢、弘揚文化、傳承精神的節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
端午節賽龍舟的周記400字 篇3
“嘩嘩!”我從學校回到家,聽到了一陣陣洗東西的聲音。我來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洗箬葉呀。
媽媽洗完箬葉后,又把準備好的糯米放上灰水。過了一會兒,一切準備就緒,就剩下把打一大堆白白的、胖胖的糯米包進長長的、硬硬的箬葉里了。
我和媽媽各搬了一張凳子,坐在一大桶箬葉前,然后就開始包粽子。媽媽叫我先看他做幾遍,看完后我再做。可我沒耐心,看了一遍就覺得會做了,于是我做起了粽子。最后,我果然沒有做成功。
媽媽發現我在做,而且沒做成功,便再次強調:你要多看幾遍再做!
我聽了媽媽說的,再看著她包粽子。經媽媽同意后,我自己包起粽子來。照著媽媽的包法,我先取出一片葉子,折好形狀;再往折好的箬葉里放糯米;然后把葉子再折成三角形(每面三角三邊)。最后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系繩打結,我就經常被這最后一步打敗。
我在包粽子時,包好后,就差系繩打結了。可繩子卻偏偏不聽話,我叫它別動,就要動;我叫它鉆過洞,它就不鉆;我叫它別松,他就松……包粽子時,有這種繩子“拖后腿”,真是難啊!
雖然我不太會系繩子,但我還是包成功了幾個——它們小小的,不太成形狀,和大人們包的不想上下。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