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午節初中生現代詩詞(精選3篇)
2022端午節初中生現代詩詞 篇1
五月的汨羅江
流淌著的不是水——
是淚
是千古悠悠中華魂
煙雨江南,又是一年粽子香
后人懷念的不單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閃光的名字
與那段沖洗不淡的歷史
聽吧,端午節的鼓聲
稠密響亮
看吧,賽龍舟的漢子
吶喊向前
用這千年不變的方式
去告慰一個帶劍長吟的忠魂
從那濕轆轆的故事里
打撈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誰清誰濁
只放一個個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與世沉浮
汨羅江畔長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與水都在沸騰一唱三嘆
而你漁夫敲碎過的靈魂
濕漉漉曝曬在江邊
擱置千年
惟有石頭你懷中的厚重
以最頑劣的姿勢
日夜守望在秭歸的夢里
聽江風號叫千帆競爭
只等一張熾熱的網
打撈在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這日夜奔騰的江面
為語言作一次清洗
為目光作一次長久的鋪墊
2022端午節初中生現代詩詞 篇2
放學回家,發現賣粽葉的商販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多了起來。細細嗅著,頓時覺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香。
端午節終于又要到了。
從兒時起,端午節在我的記憶里,往往都跟“吃”這個字緊緊纏繞在一起。對于孩子來說,那與眾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節的特有味道。
天剛蒙蒙亮,就被大人們早早的叫了起來,一同到郊外,在還帶著露水的草地上采回好多還帶著清香的艾蒿葉子。一部分被高高懸掛在正門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則被外婆用來煮雞蛋了,說吃了用它泡過的水煮過的雞蛋,可以一年不被蟲子咬。那時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歡吃煮雞蛋的,但聽了外婆說過它那神奇的作用后。還是會同弟弟,妹妹們像小狼一樣把外婆分配的雞蛋任務,一掃而光。
那時的小孩每人還會得到一條五彩繩做的手鏈,在端午過后的第一場雨里將它順水飄走,據說可以帶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絲線似乎就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干完這些,端午的重頭戲——包粽子就來到了。
記得母親總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干,再把粽葉浸水、清洗,旁邊放好了不同顏色的細線,便開始裹粽子了。那時,母親嫻熟地把粽葉折成漏斗容器狀,用潔白的湯匙舀進幾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幾顆紅棗,或者放上少許碎肉,然后把粽葉折幾下,一點點地捏著粽角,包裹得嚴嚴實實后再用細線扎緊。那時,母親總是很專心很仔細,仿佛包進去的不只是幾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簡單的心愿和希望。
灶臺早已生著火了,粽子下鍋后,不大工夫,新粽葉的香氣和著糯米的甜香便隨著升騰的蒸汽溢出鍋外。過了時許,母親便開始招呼我們,“吃粽子啦!”我便圍了上去,一臉很貪吃的樣子。那時,我總喜歡用筷子插著粽子舉在手里,一邊嬉戲,一邊吃粽子。不知不覺中幾個粽子便下肚了。母親總是在一旁笑看著我說:“不要再吃了,少吃點,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鄉下,保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里邊,定期換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長一段時間。想吃的時候,就從水里撈出幾個,在熱鍋里蒸一下,味道依舊美美的。
我們現在早已別離了當時的童真美好,但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有一樣東西卻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愿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2022端午節初中生現代詩詞 篇3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媽媽對我們說:“端午節咱們一起來包粽子吧。”“可是,我不會包呀?”我邊說邊撓耳朵。“不會可以學啊,沒有人天生什么都會的,”爸爸在一旁說道。
首先看媽媽把粽葉清洗干凈,再放進熱水中把它泡軟;接著又把糯米淘洗干凈,最后還準備了板栗、豆腐、肉等材料。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
我先把粽葉折疊,圍成一個窩型,然后依次放入配好的糯米、板栗和肉,最后包出四個菱角。我有模有樣地學著媽媽包粽子的樣子,呀!我的包粽子菱角那兒怎么就破了?漏出些許糯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雖然我的心里很不高興,但是我沉著冷靜的想了想,只不過漏了一點糯米,有什么好笑的。媽媽包的為什么就不會漏呢?原來第一次太緊張了,死勁捏著粽子把它給擠破了,所以就漏米了。第一個粽子包失敗了,我取長補短就重新包起了第二個,又到最后一道工序了,我小心翼翼的結繩,終于包了一個完美的粽子,我心里那個高興呀!多虧了媽媽耐心細致的教我怎樣結出既美觀又牢固的粽繩。
當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板栗粽,比吃蜂蜜還要甜。這次的學包粽子,我不僅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面對任何一件事,我們都要認認真真的去對待,失敗乃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