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作文300字:我的端午節(精選3篇)
三年級作文300字:我的端午節 篇1
端午節終于到了,端午節是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家家要包粽子,吃粽子,趕上有眼福,還有精彩的賽龍舟比賽呢!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忙活起來。媽媽把前一天準備的食材都搬出來了:有綠油油的粽葉,白花花的糯米,還有我愛吃的葡萄干,蜜棗,花生。
“媽媽,這么多好吃的呀!”“別急,一會包好了更好吃。”媽媽把粽葉卷成漏斗樣,倒進一勺糯米,再加一些葡萄干,蜜棗,再加一勺糯米,然后壓緊,壓實,再用余出的粽葉一蓋一折,我連忙把準備好的小段繩子遞給媽媽,媽媽用繩子將粽子扎緊,一只粽子就包好了。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粽子終于包完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了鍋里煮。“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啊!”
媽媽給我講了屈原的事跡,我也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原來是怕屈原被江里的魚吃了,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江里喂魚,由此可看出人們對屈原的敬重。
吃著香甜的粽子,想著古人偉大的愛國情操,我想: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三年級作文300字:我的端午節 篇2
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后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三年級作文300字:我的端午節 篇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里念叨著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著,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粽子。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里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劃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