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讀書筆記3篇
暑假讀書筆記:《魯濱孫漂流記》
第一篇:
你能一個人在一座沒有人煙、沒有基本生活用品、沒有住所的孤島上生活二十七年嗎?只靠一艘破爛不堪的廢棄船上的一點食物、槍支和彈藥等一些根本不夠生活一兩年的僅有的物品,要是你,你能在島上生成多少時間?
這一切的故事發生在了《魯濱孫漂流記》里,主人翁魯濱孫在一座沒有人煙的孤島上經歷了一次傳奇般的求生歷程:他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他們的船被暴風雨擊壞,除了魯濱孫,其他人全部遇難,他一個人,漂到了一座沒有人的島上,這里幾乎沒有一切東西,只有大片大片的叢林、沙灘和一些小山,當然,還充滿了孤獨和無助,魯濱孫知道,事情到了這一步,他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靠智慧和力氣,讓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直到有一天被獲救……
堅強的魯濱孫憑借著自己的力量,造起了房屋,種起了農作物,飼養起了動物,終于完成了他的基本生存條件。但這一切,還是充滿了挫折,對于一些遇到的麻煩,魯濱孫還是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和失敗后才成功的。比如他僅造一座擁有兩層圍墻的房子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還有,為了制造一只可以煮湯的鍋子,魯濱孫可是絞盡腦汁,花了不少式工夫,嘗試了許多次,也失敗了許多次,才試出了制作成功的方法。他要先去采集陶泥,做成鍋子的形狀,還要燒制,有時燒出的鍋子會很容易裂開,有時會很軟,有時又會變形……當他終于制成了一只鍋子后,他是多么激動,在書中,我可以看見,他發現自己制成了一只能耐火的鍋子時,他的快樂真是無可比擬,盡管是他認為很小的一件事……看到這樣的片段,我也為魯濱孫而感到高興。有時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時又是一件關系到生命的大事,無論是大事小事,這都體現了他的聰明才干和不畏挫折、熱愛生命的品質,凝聚著他的所有心血,這真不容易啊!
最后,魯濱孫經過一番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得到了一艘船,結束了二十七年的孤島生活……
看了這本書后,我認為,我們應該向魯濱孫那樣,有不畏困難、不畏挫折的品質,擁有在絕境中勇于求生的信念,不要在困難面前退縮,要樂觀面對困境。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在“溫室”里長大,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歷過多少挫折,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提倡“挫折教育”,多多的體會遇到挫折的困難感和戰勝困難后的成就感!
第二篇: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魯濱孫漂流記讀書筆記】
我在寒假里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讀完后,深深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感動。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流落到了一座無名的荒島上,后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住所.,馴養野山羊,養蜂:種植糧食,一個人獨自生活了20多年。最后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在這個故事里32年這么長的時間里,主人公,不僅要戰勝饑餓疾病,更要克服寂寞和孤獨在困難面前他總是樂觀地去面對一切,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讓他生存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也曾經逃避過,害怕過,也想過放棄過,但最后戰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機會。他能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出來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他百折不繞的毅力,魯濱遜在荒島上二十幾年靠的就是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的精神。
現在社會,生活學習,壓力和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有主人公百折不繞,永不放棄的精神去面對我們遇到的壓力和困難,才能戰勝困難,在戰勝困難的同時我們會在不斷的進步,讓自己學到的東西更充實,要知道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
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種種,困難,與挫折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見,只要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迎刃而解。平時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有時候就放棄了,可是在考試時卻總是找到頭上來了,那時候才后悔沒有把難題克服。
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時代的英雄,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干的水手,艱苦的環境才會造就人才,會成為淤埋弱者的阻擋,安逸的生活會成為滋養惰性的溫床,
當我們遇到挫折要積極對待,《魯濱遜漂流記》給我們的啟示是:遇到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不抱怨,不放棄,努力去克服。
【魯濱孫漂流記讀書筆記范文】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讓我的心靈有震撼很大。
這故事寫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毫不退縮的一個漂流人物。
在故事中堅強不屈的魯濱遜憑著自己的力量和在廢船上找的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種起了麥谷,還飼養起了動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這個過程中,也遭遇了很多的困難和挫折,負出了辛苦的勞動,例如他那個有兩層圍墻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谷的時候,由于播種的不是時候,這些寶貴的存貨就太浪費了一半,為了做一個能煮湯的鍋,他絞盡了腦汁,嘗試了多種辦法,也失敗了無數次,才研究出了方法。每當我看到了這寫片段時,我內心中的感覺簡直不能用佩服所來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魯濱遜征服的五體投地。
一片荒蕪人煙,沒有生活用品,沒有住所,只有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海和一片樹林的孤島,但是魯濱遜卻生存了下來,這對于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不可能的一切都發生在《魯濱遜漂流記》的這本書中。
現在的我們是溫室里的花朵,只有真經歷磨難才,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堅強的人。
讀了《魯濱孫漂流記》,心里感慨萬千。
《魯濱孫漂流記》講了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因遇到沉船事故而流落到無人的荒島,為了求生,他不得不想辦法自救,并練習生存的本領。幾十年后,他用自己的雙手將與世隔絕的荒島變成了“世外桃源”,還勇敢地救下后來成為他有力幫手的土著人“星期五”。之后,有一艘船發生了叛亂,停靠在離荒島不遠的地方,魯濱孫和“星期五”救回了船長,鎮壓了叛亂,感恩的船長帶他們回到祖國。
看完后,我被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師講給我們聽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名女孩,叫楊帆,小時候看見一條斷電線,想把它拿起來,結果觸電了。手術后失去了雙手,但她卻不為此而自暴自棄。長大后,她在上海街頭賣十繡,不同的是,別人用手繡,她用腳繡。在她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剛剛上小學,而家里的吃穿都靠她賣十繡得來的錢。她有著魯濱孫的精神,再反過來看現在二十一世紀的獨生子女們,干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來。吃個雞蛋,父母剝皮,再喂給孩子。喝粥,父母怕熱,將粥吹涼了再給孩子喝……
十九世紀的魯濱孫和21世紀的獨生子女,看起來,雖然時代進步了,但是人卻退步了。都是因為父母過度的幫助——溺愛。其實,父母每過度的幫一次孩子,就等于讓孩子的成長和學會獨立的機會減少一次。
在二十一世紀,不僅時代要進步,人也要進步。要像魯濱孫一樣,學會生存。將來,就會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