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的讀后心得與收獲(精選3篇)
人性的弱點的讀后心得與收獲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三字箴言至今細細讀來,仍有很多發(fā)人深省之處。我對于讀書這一習慣的堅持,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我大學期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所影響,時至今日,我的內(nèi)心對他充滿感激。最近讀了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一書,引發(fā)了我很多的思考。
假如生活背棄了你,請依舊善待生活。身處高位的將軍會因為下屬的怯懦錯失最佳的作戰(zhàn)時機;游走市井的推銷員因因面對一次次的拒絕喪失斗志;安全員對于施工作業(yè)人員戴好安全帽頭疼不已……然而,這些都不會阻擋他們繼續(xù)前進的腳步,恰恰相反,在他們的經(jīng)驗之談中,所有的困難以及阻礙成為了他們成功道路上的基石。平凡普通的我們,即便只是宇宙中的一束微光,是不是也該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散發(fā)光和熱呢?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常人本該憤怒、絕望的時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找準時機,奮起一搏。
10秒鐘的思考,對大家都好。人,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悲傷憤怒在所難免,如何在憤怒的極點不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呢?請給自己10秒鐘的思考時間,讓自己冷靜,不要在頭腦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決定,傷人更傷己。你不會因此失去深受信任的合作伙伴,你也不會失去生命中重要的朋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安全員為員工不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頭疼不已,換位思考后,配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而是頭腦風暴后依舊保持一顆冷靜清晰的心。
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種.種,是生活最好的饋贈。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在我看來,這句話與書中闡述的道理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每個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煩惱,關鍵在于我們處理問題的心態(tài)。每每心煩意亂、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時,我會選擇關掉手機,什么都不去想,拿出《人性的弱點》,細細品味"前輩"走過的人生,會心一笑,明天會更好。
古人說的沒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論你身在何方,身處何為,所做何事,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和事原來如此豐富多彩,諸多的快樂等待著我們?nèi)ネ诰颉H绻闶且粋普通人,請善意的接受生活給予我們的種.種饋贈;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請換位思考、10秒鐘后作出最終的決定,如果你用心去感受,最大的收獲是成長與快樂!
人性的弱點的讀后心得與收獲 篇2
思想文化的不斷積累和沉淀,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化。在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先賢們留下的無數(shù)的著作和典故。著作和典故背后的哲理,是歷代的思想財富和學術(shù)價值,值得人們不斷重溫、不斷理解、不斷實踐。
近段時間,本人閱讀了戴爾卡耐基先生所著的《人性的弱點》一書。這本著作通過分析多個生活故事,從生活故事的本質(zhì)背后挖掘出多條為人處事的技巧,幫助我們學會應對生活中各種情況,是一本教導我們?nèi)绾嗡伎肌⑷绾涡袆拥臅?/p>
通過閱讀《人性的弱點》這本著作,書中的其中一個觀點深深打動了我,這一觀點是“真誠地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書中描述到“要記住,別人也許完全錯了,但他們卻不這么想。不要指責別人,任何傻子都會那樣做,而要盡量了解別人,那才是明智大度、超凡不俗的人應該做的。”。當我閱讀了這段文字后,我立即進行沉思,思考我面對別人時,能不能做到嘗試了解他人情況,換位思考他人的想法,進一步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這一觀點對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將會有重大積極的影響。通過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換位思考對方的想法,從而體會對方的情緒,了解他人的需求,尋求解決的辦法。并且本人從事基層工作,常與基層群眾進行接觸,與群眾進行業(yè)務交流中,由于群眾對新規(guī)章制度的不熟悉和歷年慣性思維的影響,不時會出現(xiàn)與群眾無法溝通理解的情況,本人對這一情況表示十分苦悶。閱讀了《人性的弱點》這本著作后,本人通過學習“真誠地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這一觀點,上述情況得到緩解的辦法,本人可以從群眾的立場看待業(yè)務問題,通過換位思考群眾的想法,了解群眾的難處,從群眾的角度解釋本人的工作內(nèi)容和業(yè)務特性,指引群眾了解新規(guī)章制度,跳出慣性思維來了解事件情況,這樣做不但能有效地完成業(yè)務工作,而且能提高本人的服務質(zhì)量。
最后,讀完《人性的弱點》這本著作,本人學會了一件事“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如同從自身的立場出發(fā)一樣”,這樣習慣將會成為本人的人生基石。
人性的弱點的讀后心得與收獲 篇3
如果你想讓別人幫你做任何事,天底下只有一種辦法能達到目的。你是否停下來思考過這個問題?是的,只有一種辦法。而且,這是讓別人自愿去做的辦法。
記住,沒有別的辦法。
當然,如果你用手槍頂住別人的肋骨,他會情愿交出手表。你可以用解雇來威脅員工,讓他們配合——可一旦你不在,這招就失靈了。你可以用鞭子恐嚇孩子,讓他乖乖地聽你的話。但是這些粗暴的辦法顯然令人極其厭惡。我能讓你做任何事的辦法是把你的想要的東西給你。
什么是你想要的?
弗洛伊德認為,我們做每一件的動機都源自兩方面:性德沖動和想成為大人物的愿望。
作為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的說法略有不同。杜威博士說,人性中最內(nèi)在的沖動是“受重視的愿望”。
每一個人都喜歡被稱贊。
讓人們不斷苦惱的事這種需要始終處于饑渴的狀態(tài)。只有少數(shù)人能真誠地滿足別人的心理饑渴,從而把別人置于掌控之中,還能讓人對他心存感激。
為了博取同情和注意,人們有時候會生病以獲得被重視的感覺。
有些宣稱精神病患者的病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在精神錯亂的夢境中尋找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中得不到的那種被重視的感覺。
當然,對于有辨別力的人來說,奉承幾乎不會起什么作用。它是淺薄。自私。虛假的代名詞。它會會被識破,事實也常常如此。不過,的確有些人對贊美的渴望如此強烈,饑不擇食,以至于他們輕信了他們所聽到的一切。不要害怕攻擊你的敵人。要提防諂媚你的朋友。
不要教我說出或者接受廉價的表揚。
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中,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交往的對象是渴望被贊美的人。給予贊美詩人之常情。
傷害別人卻無法改變他們,這不是我們提倡的。
給予對方真誠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