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茶花女讀書心得感想(精選3篇)
世界名著茶花女讀書心得感想 篇1
一朵紅色茶花,從綻放到變色的時間大約為48小時。可,花開花落花謝,到頭不過一場空!只有那孤零零的花桿與那零星的破損花瓣,倔強的說明著這里曾經的美麗。
如夢一場,付出再多,又有什么用?
瑪格麗特和阿爾芒,一個在殘酷現實的威逼下,最終選擇了現實,放棄了愛,他是個懦夫;一個對愛情至死不渝,愿意放棄多少人羨慕的奢侈生活,只為獲得一份真真切切的愛情,她,失去太多,但,最后仍是兩手空空。一場注定沒有結果的愛戀,付出再多,又有什么用?
文中出現過這樣一句:“這些女人生前考究的生活越是鬧得滿城風雨,死后就越是無聲無息。”這難道不是對像瑪格麗特那樣注定悲慘收尾女人一生的最好寫照?
一直記得瑪格麗特說過的一句話:“即使我只剩下一點時間,但我生存的時間,總會比您愛我的時間要長。”這句話,包含了太多太多,作為一個交際花,最可悲的就是不能擁有自己的愛情,她們不知道,今天還對她們很好的男人,明天會不會投入到另一個同行的懷抱,就算她愛上那個男人,也不會擁有他。瑪格麗特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就預料到自己是悲劇?但這又說不通,如果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悲劇,為什么還要往火坑里跳?難道不是自討苦吃?
瑪格麗特還是做了,選擇尊重自己的感覺,她愛阿爾芒,這是永遠都改變不了的。她很清楚自己選擇把愛說出來的后果有多嚴重,但最后,還是做了。告別那個圈子,和阿爾芒一起生活在一個不大不小的房子里,過著悠閑,無憂無慮的生活,平窮,對瑪格麗特已經無所謂了,再窮也沒有關系,只要有阿爾芒在,她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這個世界,總是那么殘忍。他給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希望,卻又毫不留情的把她打入地獄。世俗的觀念,讓阿爾芒的父親無法忍受自己的兒子和一個交際花在一起,便寫信請求瑪格麗特離開他的兒子。可想而知,瑪格麗特收到那封信時,是多么的震驚語痛苦!深思熟慮后,瑪格麗特接受了阿爾芒父親的懇求,為了阿爾芒的家庭,事業,以及后來的一切一切,她給阿爾芒寫了一封足夠讓阿爾芒瘋狂的信,隨后,便離開了阿爾芒。
不明真相的阿爾芒,瘋狂的報復瑪格麗特。瑪格麗特看在眼里,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阿爾芒沒有看出瑪格麗特看到他時,眼里閃過的一絲心痛,正因為這樣,阿爾芒的報復心更強了。這樣無疑加快了瑪格麗特走向生命的盡頭,直到最后,阿爾芒知道真相后,才明白自己把最愛的人送進了地獄。
這個悲情又浪漫的故事,講述著一個仿佛離我們很遠而又觸手可及的故事。如果阿爾芒當初可以相信一點自己和瑪格麗特的愛情,結局或許不會如此悲慘。一段開始看似完美曲折的愛情,最后卻支離破碎,是說阿爾芒不夠愛瑪格麗特,還是,瑪格麗特愛慘了阿爾芒?
到底誰錯誰對?
凄美的愛情,似夢一場。
一個女人,因愛而生,為愛而亡;一個男人,因愛生恨,因愛而傷,因愛而悔。
一切都是因為愛。
世界名著茶花女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初讀《茶花女》,心中所感,是為瑪格里特為愛的犧牲,對愛的執著,為愛情的圣潔而感動。再讀《茶花女》,是為瑪格里特悲涼。也許是因為早就知道了結局,也許是開篇就寫了瑪格里特的悲慘死亡與身后事的破碎流離,也許是因為就算與阿爾芒在一起歡樂幸福度過的鄉下時光也依舊離不開疾病的困擾,每每在腦海中有她出現的畫面總是籠罩著哀涼。
這個漂亮女人,她洶涌而來的愛情,于她人世間的末段,溫暖了她,寂靜了她,也同樣使一個男人糾結了一生。
我想過,假如瑪格里特依舊是那個連名字都不會寫的鄉下姑娘,她與阿爾芒的結局會不會幸福一點。但我很快否定了自己,因為,她是個鄉下姑娘,她沒有精致的馬車,她沒有華麗的衣服,她根本就不可能坐在劇院里看戲,她沒有用金錢堆出來的奢華耀眼,縱然她有一張絕世容顏,她依舊沒有觀眾。
小仲馬因情人丟下自己而創造了瑪格里特,他賦予了瑪格里特與那些巴黎放蕩失足婦女不同的'珍貴品質,她愿意為愛放棄雍容的生活,她會用真心去愛一個人,她曾經為了愛情臉色蒼白。占有欲毀了瑪格里特和阿爾芒,也毀了小仲馬和瑪麗。小仲馬對瑪麗的感情是復雜的,有獵艷,有虛榮,有同情,有愛戀。他有過和阿爾芒一樣的心路歷程,不,他就是阿爾芒。
日風漸下的巴黎造就了瑪格里特,而今時今日,生活也會像小說里巴黎塑造瑪格里特一樣,打破我們原來的樣子,重塑一個我們,磨破了棱角。
它會讓我們變得世故,變得復雜,會讓我們拋下做了十幾年的自己,奔向一個從不了解的自己,也許會傷感,也許會彷徨,但是我知道最終的結果都不會改變。因為,沒有人可以拒絕長大,就像沒有人可以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此時此刻,我終于明白白色山茶花的意義,它純潔高尚,寓意著至純的愛。但是它終究有著死亡的顏色,就像孩童般的瑪格里特死在了巴黎,不夠成熟的我們也會死在我們的世界。但我依舊想念不夠成熟的我,就像那句“永遠不要到巴黎來”,瑪格里特想做從前的自己一樣。
當讀完垂死的瑪格麗特掙扎著寫給阿爾芒的信,內心諸多感慨,這是一個曾因絕世容顏而名動巴黎的女人,而她的死亡,卻是如此的痛苦凄涼。她愛的人恨她,她昔日的朋友因為她沒錢而離開她。
她為了阿爾芒的家族名聲離開了他,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而離開了他,她為他當掉了披肩、馬車、首飾,我想那時瑪格麗特是真心想跟阿爾芒在一起。
“每當有人開門,她的眼睛就放出光來,老是以為是你進來了,當她看清來人不是你后,她的臉上便再次顯出痛苦的神情,一陣陣的冷汗不斷地滲出,兩頰也漲得血紅”。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深沉的愛便是死亡。我起初看到這句話時,覺得太過悲涼,愛是很美好的東西,它本是溫暖的存在。而此時此刻,我突然明白,最最深沉的愛就是死亡。也許美好歡樂的結局成就不了愛悲涼的美感。
從祝英臺、梁山伯到林黛玉、賈寶玉,還有那些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她們身后的背景,無一不是動蕩不安,軍閥割據,江山就傾。也許就是這樣才成就了她們自己的故事。唐玄宗為一國之君,馬嵬坡下也不得不刺死楊玉環,寫下多少首雨霖鈴都無用,自此長恨無絕衰。昭君因國家危亡而遠嫁塞外,終成了君王的一眼一生憾。西施因政治原因而被拱手讓他人,最終讓西湖泛舟成了最凄涼的夢。
我佩服瑪格麗特,她可以為了某件事某個人而不顧一切,就這么率真,就這么坦蕩。我羨慕她,只因她那義無反顧,執著到底。
世界名著茶花女讀書心得感想 篇3
“她從來只帶茶花。一個月中,有二十五天她帶白色茶花,另外五天帶紅色茶花。沒有人知道這顏色變幻的原因。在巴爾榮夫人的花店中,她被人稱作茶花女。這名字就叫開了。”這就是茶花女。
我感受著瑪格麗特的悲劇,期間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沖動,竟沒有流出一滴眼淚。這也許就是瑪格麗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讀完小仲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許久不得平靜。也許是一口氣讀下來的緣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過類似的親身經歷,整個故事異常真切。頭腦里清晰地呈現著茶花女美麗圣潔的面容——因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時是”。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她生活在最骯臟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卻又一無所有。命運待她不公,試問誰想成為人們蔑視的對象?一個軟弱的女子,在那樣的生活環境里,哪有能力抗爭?直到阿爾芒的出現,才帶來了茶花女生命的陽光。偉大的愛情似乎總免不了缺憾,也許還是致命的。不是因為阿爾芒負擔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為他改掉了過去奢侈的生活習慣并愿意與他過上樸實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這一點。阿爾芒遭到父親反對后未動搖對茶花女由衷的愛,他立場堅定,甚至不惜與父親反目;茶花女對阿爾芒的感情也始終如故,但她表現得更無私,她為了阿爾芒的幸福,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利益,毅然決定離開他。可想而知,茶花女離開小村莊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 最不忍心讀的是茶花女臨終的日記。在日記里,她向阿爾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間到處可以體味到她對阿爾芒真切的愛,失去他,茶花女便覺生活已無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結。于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時,她還一心惦戀著阿爾芒,多想臨死前再見他一面,卻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