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傍晚吃了點水果,躺在床上看一本《青年文摘》合訂本(當然看到后來的結果是從8點多呼呼大睡到11點)。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話。
記錄一些有意思的話和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故事,算做讀書筆記吧。
有意思的話:
1、把追求的腳步放慢一些,把對利益的索取放緩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閑,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也許我能開心許多。
2、真愛是沒有罪的,有罪的愛都不是真愛。所謂有罪的愛,是這愛里有著別人的犧牲,別人的痛苦,受著社會的指責和自己良心的責備,有罪的愛是不會持久的。(羅蘭)
3、如果你希望一個人愛你,最好的心理準備就是不要讓自己變的非愛他不可,要堅強獨立,自求多幅,讓自己成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托,有目標,有光輝,有前途。總之,讓自己有足夠多可以使自己快樂的源泉,然后再準備接受或不接受對方的愛。(羅蘭)
4、當一份感情不屬于你的時候,它根本就對你沒有一點價值,所以你也不必認為它是一種損失。(羅蘭)
5、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沖的余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需借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一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里。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臟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已故北大才女葉堅穎生前的獲獎作文)
有意思的人:
1、沙祖康:聯合國里的中國派。
20xx年2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任命沙祖康為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任期5年。
沙祖康,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有人稱他為中國的鷹派,有人說他是另類外交官。而沙祖康對自己的評價是:我既不是鷹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國派。
20xx年8月17日,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節目中,為反駁布什政府對中國軍費開支增長的職責,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及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沙祖康出言直率:美國的軍隊占全球軍費開支的一半,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五六倍。為什么指責中國?隨后,沙祖康提高嗓音,美國該如何做,這是美國的主權,但美國不應告訴中國該如何做!
在談及中國臺灣未來是否可能宣布獨立時,沙祖康更是直言不諱:中國臺灣宣布獨立的那一刻,不管誰支持它,中國都將別無選擇。在這個問題上,任何人都不應該有任何幻想。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
沙祖康還補充道:對于中國,一寸領土比生命更有價值。在這一點上,我們永遠不會退縮。
他最被人稱道的有兩件事,一是阻止將中國臺灣問題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議程,二是出席聯合國人權會議。日內瓦是原來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現在的人權理事會所在地。十多年來,沙祖康大使和他的前任們一次次地粉碎了少數國家的反華提案,在人權會上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和威風。
20xx年沙祖康赴日內瓦上任伊始,即對各國大使進行禮節性拜訪。一次,被拜會的英國大使以對人權問題作為問候的開場白。英國大使說:大使閣下,我們大英帝國對你們的人權情況表示關切。
面對英國大使傲慢的指責,沙祖康冷靜地說:大使閣下,您知道我現在在想什么嗎?
英國大使回答:我不知道。
沙祖康說:我怎么看著你這張臉就想起鴉片戰爭來了!當年,你們強迫中國人民吸食鴉片,中國人拒絕了,因此你們就挑起了戰爭。鴉片侵犯中國人民的健康權,你們非法占領我香港多少年,1997年才歸還。在你們占領期間,你們從來就沒有在香港搞過任何選舉,今天你突然關心起中國人民的權利來了,我覺得不是那么自然,這是我的實實在在的看法。
沙祖康說:你今天終于給我機會,讓我表達了我的關切。我的關切是,你們干涉我內政。你今天面對的中國,是站起來的中國,你們不能再用過去的目光來看待我們,你們早就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不圖什么,我們只希望你學會平等相待。
還有一次是在20xx年聯合國人權大會國別人權議題上,沉默了兩年的美國又一次提出了反華提案,沙祖康有理有據地予以反擊。他在大會發言中指出:西方國家,絕不是保護人權國家的楷模,發展中國家,也絕不是侵犯人權的帶頭者,(聯合國)人權會并沒有授權任何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成為人權法官,而發展中國家,也不應該永遠是人權法庭的被告。中國有句古話,正人先正己,我們希望個別國家,在批評和指責別人之前,先拿鏡子,好好照照自己。
在現場答辯中,沙祖康用英文和美國代表團開了個玩笑:美國朋友,我們中國是貧窮一點,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但是我們即使再窮的話,我們買幾面鏡子還是買得起的。我們想買幾面鏡子免費送給你,讓你照一照你自己。因為你們發表的白皮書里缺了一塊,我們國務院新聞辦,寫了一份材料,叫《美國的人權記錄》白皮書,這是一面鏡子,希望你們看看,寫得怎么樣?但是我勸你們最好睡覺之前不要看。因為美國的人權記錄,特別是睡覺之前看了以后,你晚上會做噩夢的。
沙祖康4分鐘的答辯,5次被掌聲打斷,包括美國代表團自己也都在笑。沙祖康接著向大會主持人請求:主席先生,我的講話,為5次掌聲打斷了,減少了我的發言時間,我要求延長。大家又一次哄堂大笑。他并沒有延長發言時間,只是又開了一個玩笑。最后,中國提出不采取行動動議,以前所未有的高贊成票,擊敗了美國的反華提案。幾年來,沙祖康在前方與國內積極配合,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爭取歐盟,使美國的反華天屢戰屢敗。
以上是對沙祖康一些事跡的記錄。中國人都應該象他一樣,可能底氣很足地對那些嘲笑中國的老外們說:你們今天面對的中國,是站起來的中國!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剛才翻開《青年文摘》,在一篇《“可以”這條線》中我讀到這樣的一段: “可以,不是好,也不是不好,而是好的最低檔,不好的最高檔。不是行,也不是不行,而是行的最低檔,不行的最高檔。總之是有些勉強,但也在尺度之上。不過是最簡單的兩個字,但意味卻那么的微妙和豐富;有輕微的肯定,有含蓄的否定,有堅韌的無奈,有柔軟的妥協…” 以前在隆源當操作工時,公司也有過這樣的要求:我們所加工的產品沒有用可以這個詞來確認。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切都也肯定和否定來定閣。現在看來這個“可以”所呈現的事態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產品不能用可以來定閣它。從質量上來講,這個含有可以的產品,是存在質量問題的,是接近了不可以的底線。這就是所謂的低劣產品。然后對于一件事,一個人呢?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可否總可以來定閣?
從書上回到現實中來。仔細回想自已曾經所用過的詞匯中,或者觀察周圍的人的用語。“可以”幾乎時常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出現。它確切的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判斷事物的標準低線。躍過這個“可以”的底線就是站立在我的審美價值觀的對立面。這樣就會遭到我們的否定,或者是一個氣憤的詞匯“不可以!”
我在想如果我們的生活去除用可以和不可以這兩個詞匯來判定,那么就只剩下還行和不行了。但是還行也同樣是可以的另一個詞匯的現實表達。它們所蘊涵的底線是一樣的,除非用行和不行來表達。
如果去除了可以這之類的詞匯,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幾乎走到一條狹小的長長的獨木橋上。這條獨木橋只能允許行和不行通過。現實看來我們能容忍世俗的心胸變得狹窄了。用行與不行,生活幾乎處處碰壁。有的時候用一個可以來緩和,一件事也有很好的轉機的。有時一個可以也會量成難以改變的噩果…
所以生活幾乎是概率性的,看的是我們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用什么樣的尺度來衡量這個標準。至于在衡量之后能得到什么,誰也不知道。現在看來,生活擁有了可以之類的.詞,變得更加具有賭博性了。每一秒,每一分鐘;每一小時,每一天都生活在驚心動魄的博弈中求得生存,生活也是波瀾驚心啊!因而可以和不可以這樣的詞匯我們得審時度勢,擦言觀色恰當是用來判定。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無意之中讀到了《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文章《我的20xx年等于20xx年》的文章,文章分四部分闡述的韓國現代公司執行總裁李明博的人生哲理:一、你盡了全力嗎?二、改變自己適應工作;三、為能動的自己做主人;四、周末也要穿西裝上班。
一個從窮孩子到韓國現代公司執行總裁的成長經歷讓我詫異,一個成功人生哲理讓我深深震撼!詫異、震撼后細細思量我的生活,曾幾何時抱怨成了我們生活思想中的主流,抱怨工作環境、報酬福利、家庭生活、社會環境,總是不曾靜下心來細細思量自己的原因:我盡心竭力的工作了嗎?我為家庭做了多少貢獻?我為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做過些什么?
看見校園的地上有紙屑,盡自己的能力撿一點,發動學生撿一點,雖然不能把整個校園撿干凈,但至少可以干凈一個角落!教育教學中我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我可以用心去做,抱怨學生不如靜下心來喝學生好好談談,雖然不會讓這個孩子在短時間里有所改觀,但至少能啟發一下他的心靈!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我的課堂獲得我能努力促成的發展!為家庭多做一點家務,多心平氣和的和家人溝通,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積極參與社會上有意的活動,抵制那些不良的習俗!
雖然我也是這么在努力,但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有的時候甚至會發生理念的動搖!但我們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并用這種積極地思想去影響身邊的人,我想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因為行動而美麗的!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讓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為改變環境而積極努力!行動永遠比說空話來得有意義!生活因行動而美麗!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我最近發現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做《青年文摘》,我剛開始發現了這本書,翻了幾頁覺得好看,便拿回家看。
回到家我便細細閱讀,那本書里有很多有趣的。感人的小故事,也有很多在危險的局面中運用智慧逃生的小故事,其中有好多事我剛開始都不相信,到后來我終于相信了。我買的是個合訂本,6個月的《青年文摘》我一下全看完了,可累死我了。
這本書太好看了,我一口氣就把這本書看完了,看完后,我就覺得這本書前所未有的好看,太感人了,太驚心動魄了,讓我翻了一遍又一遍。等我合上書后,我便知道以后要如何做人的道理,和在危險中怎樣自救的方法,這本書包含各式各樣的事情,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青年文摘》是一本雜志,是每月一期。
我喜歡這本雜志,這是一本好書。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5
你若問我習作里的美麗語句出自哪里,我定會告訴你,是《青年文摘》。
也許你會認為一本雜志會有什么益處呢。可是像我這樣不看新聞的姑娘卻幾乎能知天下事,都是《青年文摘》的功勞。我更愿意將其比作一位博學多識,文質彬彬的紳士。初三那年,是他幫我度過的。
記得當時中考給我的生活一強有力的包袱,每一天都有班主任的說教,父母的提醒,自然,那都是關于中考的。可是偏偏在那年讓我結識了那位紳士——《青年文摘》。自此以后,只要兜里有錢,我就回去找他。或許我那并不理想的中考成績的一方面原因是我把時間給了他,但是,如果時間倒流,我依然不會后悔認識那位紳士。
是啊,他教給我怎樣做自己,怎樣活的漂亮,怎樣與人相處,我依然能清楚地感受到他身上文字給我心頭的溫暖。他帶著我一起評論社會熱點。如果沒有他,我又怎能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謝有他。
有一期的《青年文摘》的篇章是關于民國時期的南開大學,是那篇文章讓我讀后激動的難已入睡。從來沒有一天讓我那么記憶深刻。我夢想著第二天去改變世界,可是第二天了,我卻發現,我連自己都無法改變。那篇文章講的是南開大學給了一位理化不合格,卻又文科極好的學生的空白理化卷打了0分,后來,那位學生成為了一名成功人士。
讀到那時我心潮澎湃。我幻想著自己是否亦有那樣的機會,然后小小的自己又想到了中國教育,覺得他不科學。因為那時的我理化極差,怕自己的學習生涯將斷送給中考,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以自己熱愛的,以后會靠其“吃飯”的科目,而不是浪費青春給以后人生中不可能從事的科目。
那位紳士后來又從另一篇文章中告訴我,那時的自己是有多么傻。不要夢想著去改變什么,因為你連你自己都無法改變,又憑什么奢望改變這個世界。
我那么小,世界這么大。任憑我的心堪比天,卻敵不過這大千世界。《青年文摘》教會了我太多太多……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蔣方舟——紳士說。
青年文摘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6
哪怕只剩一絲希望,都要堅持到底。這是一篇在《青年文摘》中令我情緒時而低落,時而高漲的一篇文章:《為了%的希望》。
是說兩個當空降急救員在以往的搶救中往往以失敗告終,因為凡是遇到他們的人,不是已經死去,就是到急診室后不久便離開人世。這一切使他們很沮喪,看著一個個傷者這樣死去,卻愛莫能助,使他們失去了對工作的熱誠。但在一次的任務中,他們成功了。一次在送一個女傷者去急救中心時,直升機起飛不久,他們就接到不幸的消息: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又一次地讓他們感到無助。但就算上帝把所有的門關了,總會留一個窗戶給你的,一個隊員忽然發現了一些線索,懷疑還有一個嬰兒沒救出來,然后,他們倆像瘋了一樣在尋找嬰兒,并喊其他人來幫忙。
瞬間,一個隊員發現了嬰兒,他非常興奮,令人無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腳上有處小劃傷外,毫發無損。當時他們兩人的心情喜悅得無法言喻,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料到過有一個生命居然活生生地被他們救了,這是他們用%的希望創造出來的奇跡。人生就是這樣,會讓你悲,會讓你喜。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在面臨一些難以抉擇的事情時,第一個念頭會選擇放棄,選擇逃避,對自己充滿懷疑,畏懼前面的艱難險阻,害怕自己又一次地陷入失敗的境地,不想去嘗試,對自己失去自信。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回憶自己以前的失敗,就覺得自己贏的機率是零了,很害怕又跌進深淵,有恐懼感。
因此,面對七年級下學期的考試我有些心慌意亂,完全沒辦法投入復習狀態。但現在不同了,我終于知道了一個不變的真理: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點評:閱讀認真,能從文章中讀出體會,并能聯系自身實際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