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通用5篇)
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 篇1
1937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著革命的發展。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通觀全篇,此文幾乎是一篇完美無缺的哲學論文,到處閃耀著思辯的哲學光芒;同時又因為毛澤東是文學家,身上流著中國文人的血,理所當然地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文學氣息。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實踐具有時間性、地點性 、局部性、偶然性、層次性和主觀性。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則形成了人類實踐的“隱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個別的、局部的具體實踐,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那是不充分的;僅僅依靠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給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總結,卻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具體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具體結論,基本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基本結論,普遍實踐則可用以證明普遍結論;而唯有借助于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動),把人類的全部實踐從局部上升到基本、從基本上升到普遍、進而抽象地形成人類的普遍實踐(絕對實踐),才能足夠地證明客觀事物的真理。 另外,還要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這篇文章,對當時中國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它批判了當時革命中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 實踐要注意總結。 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于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
不論是學習還是總結,都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為此,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弄清情況,又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可貴,從教訓中學習往往使人更聰明;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實。這樣,經常不斷地升華,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為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從而,形成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再認識、再總結的良性循環。 就好像我們的大學生活一樣注重實踐,我們要趁在大學期間多積累社會經驗,為了將來我們能更容易投身于社會。我們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把我們學的知識與實際有效的聯系起來,尤其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我們要更早的了解現今社會的形勢,以便我們可以更早地與社會接軌。
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 篇2
馬克思認為:世界時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能動作用。馬克思還認為:一切從實際出發,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只有主觀能動性,沒有客觀實踐性是無法取得成功。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小馬過河》。老馬看到小馬長大了,讓他獨自馱一袋麥子去磨坊,然而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是深是淺小馬發愁了,老牛個子高,認為河水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個子小,認為河水很深,還淹死了他的一個同伴。小馬不知道怎么辦,只有回去問媽媽。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最終的結果是:河水既沒有老牛說的那樣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樣深,小馬成功渡過河,完成了媽媽交代的任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毛澤東的《實踐論》,對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剖析得非常透徹,是在馬克思哲學的基礎上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論述。
中國有個"閉門造車"的成語,比喻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至于我們現在所說的"閉門造車",則是形容不顧實際,也不吸取別人的經驗,一味主觀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車子,而完全不考慮門外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結果就不合規格,不能適用。
當然,意識對物質起能動作用。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革命運動的成功離不開實踐經驗,就象過去的戰爭,戰爭的領導者,如果是一些沒有經驗的人,不是那些經過無數次失敗的教訓,再結合具體實際,總結經驗和教訓,使得戰術和戰略上取得成功的經驗,從而再一次次的取得勝利,最終取得革命的最大勝利。
聯想到最近的"釣魚島"事件。日本掀起購島鬧劇后,國人喊打聲一片。特別是那些所謂的愛國者,直接把矛頭指向政府,認為政府無能,實則是那些人不懂得從實際出發的真理,不懂得運用毛澤東的實踐論。
釣魚島是釣魚島列島的主島,位于中國東海,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距離沖繩約420公里,面積4。3平方公里,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釣魚島本島面積狹小,沒有可以供大部隊部署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缺乏機場設施。 必須注意的是,釣魚島東南方向是日本控制的琉球群島所屬八重山列島,其中石垣島距離釣魚島僅有170公里,面積達到了222。6平方公里,可以部署大型雷達設備和機場,是日方距離釣魚島最近的重要前進基地。對我方不利的是,八重山列島處于中國臺灣本島以東,我方空中力量若要打擊八重山列島,最佳攻擊航線會掠過中國臺灣,須穿越世界上防空火力密度最高的臺北防空區。盡管釣魚島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利益,但目前中國臺灣當局明確拒絕兩岸共同保釣,戰時解放軍戰機能否借道中國臺灣上空攻擊八重山列島實在是難以預測的變量,也即是說日本一定程度上擁有了一個可以不受懲罰的安全后方。
當然,有人說,直接攻擊日本本土。毛澤東的實踐論告訴我們,萬物是普遍聯系的,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對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是無辜的傷害。所以,面對釣魚島之爭,我們還得拿出更加穩妥,更加安全的辦法。
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 篇3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最杰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系。在讀完《實踐論》全文之后,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里,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系。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于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后,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于實踐這一基礎。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于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并要回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后,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并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
認識運用于實踐并得到證實之后,人們對于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于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并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
于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于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系,同時也對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辟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
關于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愿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了解直接相關。這對于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于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于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于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并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于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獲成功。
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 篇4
《實踐論》中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它指出,人們的認識運動,首先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即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的飛躍;經過實踐得到的理性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是更重要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從實踐論中,可以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兩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論離開了實踐,那理論的正確性便無法知道。當然實踐也不能沒有了理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論的支持,沒有了理論的實踐,只會浪費人力物力。列寧說“實踐高于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理論只是人們根據前人的經驗,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偽,必須自己動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澤東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寫出《實踐論》。想讓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讀完毛澤東的《實踐論》,從中我明白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實踐要注意方法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實踐論》讓我懂得對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大學里學到很多知識,往往覺得自己什么都會了,但實際卻不是,一但畢業了,出去找工作才發現學校的知識大多數不適用,所以我現階段在大學不單單只是學知識,還會盡可能找一些機會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實踐是鍛煉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于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于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并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于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獲成功。我個人認為,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于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導實踐。
實踐論讀書心得800字 篇5
1937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著革命的發展。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寫了這篇著名的。通觀全篇,此文幾乎是一篇完美無缺的哲學論文,到處閃耀著思辯的哲學光芒;同時又因為毛澤東是文學家,身上流著中國文人的血,理所當然地使這篇充滿了文學氣息。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實踐具有時間性、地點性、局部性、偶然性、層次性和主觀性。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則形成了人類實踐的“隱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個別的、局部的具體實踐,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那是不充分的;僅僅依靠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給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總結,卻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具體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具體結論,基本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基本結論,普遍實踐則可用以證明普遍結論;而唯有借助于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把人類的全部實踐從局部上升到基本、從基本上升到普遍、進而抽象地形成人類的'普遍實踐,才能足夠地證明客觀事物的真理。另外,還要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這篇,對當時中國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它批判了當時革命中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實踐要注意總結。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于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
不論是學習還是總結,都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為此,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弄清情況,又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可貴,從教訓中學習往往使人更聰明;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實。這樣,經常不斷地升華,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為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從而,形成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再認識、再總結的良性循環。就好像我們的大學生活一樣注重實踐,網,我們要趁在大學期間多積累社會經驗,為了將來我們能更容易投身于社會。我們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把我們學的知識與實際有效的聯系起來,尤其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我們要更早的了解現今社會的形勢,以便我們可以更早地與社會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