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800字(精選3篇)
高中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800字 篇1
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規(guī)的內容。第一句話就點明了弟子規(guī)是圣人們對我們的教導。后面十八個字把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規(guī)本身就講的是做弟子,做學生,做兒女的規(guī)矩,于是我們便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讀弟子規(guī)。
初讀弟子規(guī),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復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并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該怎么做兒女,應該怎么做學生,應該怎么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guī),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們一起讀弟子規(guī),理解弟子規(guī),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短信,叫養(yǎng)生小專家。里面說修身養(yǎng)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況下是寫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余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jīng)知道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guī)里,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fā)。
讀完弟子規(guī),理解完弟子規(guī)后,我發(fā)現(xiàn)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xù)保持,并發(fā)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并做到更好!
高中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800字 篇2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涕,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guī)的總敘。雖說簡短,但有許多未能理解的大道理。當正處于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天天誦讀弟子規(guī),時時惦記著三字經(jīng)中的些許大道理。
《孝親頌》所說及到:當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體重不到十斤,身長僅有一尺,不會說話,衣食住行,大小二便都沒有辦法自己料理,在襁褓中只能用哭泣來表達我的心愿。這時我的父母他們用無限的愛心,無限的辛勞,無限的心血,無限的期盼,一切的一切,無限的無限撫育我,扶養(yǎng)我,教育我,培植我,使我健康,使我茁壯,使我幸福,使我快樂。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賜!真的,爸爸媽媽給我的慈恩,遠比天高,更比海深;真的,看羊兒跪下吃奶,看烏鴉反哺父母;真的,孝心是一切動物天性的光明,孝心是宇宙永恒的真理。是啊!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做為人基本的條件就是孝,如果連孝都做不到的人,又何稱得為一個完整的人呢?每當一杯暖暖的熱茶端在你的面前,每當一句千叮嚀與萬囑咐,每當一次次的關心與問候,每當父母的一聲聲教誨與教導……所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意思為: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淤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并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是難能可貴的。無論父母是如何的對待我,他們依舊是我的父母,我們應當,也絕對的.要孝順他們。我們生病的時候是誰來細心的照料我們的,我們生氣的時候是誰來安慰與關心我們的,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又是誰來細心愛護我們的。毫無疑問,是父母,沒有父母的噓寒問暖,沒有父母的關心愛護,沒有父母的細心安慰,何來我們的快樂與幸福。所以我們一定得先孝,則:入則孝。
《尊師頌》所說及到:父母生我,給我色身,老師教我,長我慧命。使我由愚癡啟發(fā)智慧,使我由低能成為才能。老鼠只會永遠在地上打洞,因為它們沒有老師;小鳥只會永遠在樹上做窩,因為它們沒有老師。老師是我們文化的傳人,老師是我們慧命的保姆。因為有老師人類文化才有進展,因為有老師人類前途才有光明,因為有老師人性尊嚴才能建立,因為有老師人性光明才得發(fā)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沒有老師在我們苦悶消沉時的款款相慰和在欣喜成功時的諄諄教誨,怎能有誠實而自信,富有生機的我們呢?老師教育我們,給予我們最富有營養(yǎng)的知識,給予我們知識大門的鑰匙,在多姿多彩的知識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老師可以說是我們的再生父母,他給我們教育,他給我們知識,他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沒有老師的勤勞肯干、沒有老師的熱情幫助,總歸我們是不能成功的。我們應當、也絕對的要感恩我們的恩師,要勤學苦學,要善待我們的恩師,要努力向上。這才是給予我們師長最大的回報。所謂: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孝、尊是我們必須得做到的,我們要完成屬于我們的使命。我們一定得關心、尊重、愛護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用我們最溫暖、最純潔、最真摯的一顆心來回報我們的父母與老師,加油!為這一刻加油。加油!為這一瞬間加油、加油!為我們自己而加油。加油!為我們的父母和老師而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高中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800字 篇3
《弟子規(guī)》是我們中華民族弘揚的傳統(tǒng)美德。它也是我國文化思想的一部著作。它記載著中華民族做人的道理以及文明禮儀方面的相關事項。
《弟子規(guī)》中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里主要講的是做子女的應該孝敬父母,尊敬父母。若不能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做到“孝”,那就是忘本,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首先要做好的。
有人說:“誠信是道德之本。”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信”則是人生的信條。人如果失去了信任,那么他活在世間也就沒什么意義了。正如《弟子規(guī)》中所說到:“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自己先做好誠信。
在《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讓我感觸很深,那就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說,家里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要和睦相處。這樣就能讓父母少操一份心。而在我兒時不懂事的時候,我經(jīng)常和我哥哥鬧矛盾。我哥是男孩子,又比我大,我當然鬧不過他。于是,我只好向媽媽告狀,說哥哥怎么、怎么欺負我。媽媽見我年小,自然是護著我。現(xiàn)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后,再想想那些事,覺得很不應該,也給家里增添了不少的麻煩和矛盾。
其實,只要仔細閱讀,就會體會到,《弟子規(guī)》確實對我們又很大的幫助,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我們既然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自然應該將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很好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