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生命有感心得(通用4篇)
讀生命生命有感心得 篇1
今天,我讀了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寫的一篇散文《生命生命》,真是受益匪淺。這篇散文寫了飛蛾求生、磚縫中瓜苗生長和靜聽心跳這三個小故事,作者告訴我們: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不能浪費生命。
杏林子在12歲的時候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類風濕關節炎”,但是她沒有放棄,沒有浪費生命。說到這里,我突然想到了雷鋒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人民服務之中去。”
讀完課文后,我想起來了姚家橋有一位老爺爺是個殘疾人,個子也只有1米多,脖子是縮著的,而且背一直是駝著的,但是,他天天在姚家橋補鞋。他補得鞋很好,姚家橋村民大多數都喜歡到他那兒去補。
無論刮風下雨,爺爺每天都認認真真地工作著,這深深地打動了我。跟有那些人游手好閑的人相比,他活得更有意義,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活得更加光彩!正如巴金爺爺所說的一樣:“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讀生命生命有感心得 篇2
生命是什么?在讀過《生命,生命》這篇文章后,我漸漸懂得了生命。生命是飛蛾在險境中求生,是小瓜苗在磚縫中生長,是那些對生命負責的人們。讀完后,我想:生命僅有一次,要想不浪費生命,就要對自我負責,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不管經歷怎樣的磨難,都要珍惜生命。
想到珍愛生命,我也想到了一些愛生命的人。比如大理論家和科學家牛頓,他能把手表當雞蛋放在鍋里煮。根本沒吃飯卻因看見桌上的剩菜以為自我吃飯了。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來思考他的問題,生怕時間不夠。
當然還有一些不珍惜自我生命的人。比如那些索要或偷盜的人,往往會終年關在監獄里,飽受痛苦,看不見美麗的世界,但那都是他們自我造成的。
想到那里,我不禁臉紅起來,因為我也有不珍惜生命的時候。那天,我正在寫作文,不知怎樣回事,我犯起老毛病來,也就是發呆。一向到媽媽過來,我才“醒”過來。媽媽拿起我的作文本一看,只寫三行,把我吵了一頓,還得加班兒寫完作文。
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的:“人的一生能夠燃燒也能夠腐朽,我愿意燃燒。”就連那些殘疾人都能熱烈燃燒,我們又怎能腐朽呢?
讀生命生命有感心得 篇3
學了《生命,生命》一文,我想: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是那飛蛾求生的欲望告訴我,是那瓜苗不屈向上破磚縫的精神告訴我,還是那代表生命的心跳在告訴我?是的!它們都在用行動無聲地告訴我:它們有熱愛生命!
即使那只飛蛾早已明白,自我是逃不出人類掌心的,可它仍不放棄,極力掙扎,鼓動雙翅,沒有放棄生的期望!即使那截瓜苗生活在沒有陽光、泥土的磚縫中,仍不怕困難,在那么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努力成長;即使那代表生命的心跳聲在歷史長河中是如此短暫,可我們依然能夠它來為人民服務!
再看看文章作者杏林子的事跡,我更是感慨萬端:杏林子12歲就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部分關節遭到損壞,手不能抬、肩不能舉、頭不能轉、腳不能行。這一切使她的生活行動都困難重重,但她憑著堅強的毅力和數十年來的自修,現已出版了小說、散文、劇本等四十多本了,杏林子還被評為第八屆“中國臺灣十大杰出女青年”之一。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做出了要把全部稿費捐獻給“殘障福利基金會”的決定。
是啊,生命是自我的,我們能夠珍愛它,也能夠糟蹋它;我們能夠讓它光彩有力,也能夠讓它黯淡無光。決定權就在自我手中。學了這篇文章,我決定的我要對自我負責,好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輝煌!
讀生命生命有感心得 篇4
前幾天,我學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使我感到極大的震撼,觸動了我的心靈。
文章主要講飛蛾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極力鼓動翅膀,那是求生的欲望;一顆掉進墻角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沒有水的磚縫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那是它對生命的渴望;作者精聽自己的心跳,那一陣陣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那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是杏林子奏響的生命的樂章。
我不由得想起了黃美廉,她從小就得了麻痹癥。她的癥狀十分特殊,無法掌握平衡,手腳經常亂動,醫生認為她活不過六歲。在常人看來,她已經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可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通過手中的筆和大家溝通,考進了加州大學,并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讓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去年冬天的一天,天降大雪,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驚人的一幕,樓下的梅花開了,在嚴寒的風中,在冰冷的雪中傲然挺立、迎雪怒放,朵朵鮮花飄來縷縷清香,那美麗的頑強的生命讓我震撼!
生命是災難區帳篷里的笑臉,生命是枯木抽出的嫩芽,生命是破殼而出的小雞……塞內卡說:“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愛因斯坦說過:“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
我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情,讓生命活得光彩有力,讓有限的生命,真正地體現出無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