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讀后感800字(精選8篇)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1
《在人間》不是描寫貴族舞會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貧民貼心的讀物。跟著主人公去經歷底層社會的種種!
這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致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
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
35歲以后,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愿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為“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愿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于失敗了。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里和輪船上工作。
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斗的決心,他閱讀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他終于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這本書寫了人的善與惡、美與丑。“命運像風箏一樣擺,只是心存敬畏,心懷惡善有報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惡的深淵。”高爾基一直堅信這句話,所以他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悅,勝利的果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夠坦然的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2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一部感人又具有激勵人心的一本書。
文中的阿廖沙是一個苦難的人,他用苦難的一生和不放棄不拋棄的拼搏精神來詮釋這個道理。
阿廖沙自幼喪父,便和母親一起生活在外祖父家中。但這一次切并不意味他和母親的生活將會變好,相反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他在外祖父所受到的一切和所看見的一切是他從未想過的。在外祖父家所糟受的一切,使他明白,外祖父的家根本不是家,而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是一個獨尊主義的人,他掌控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做事十分狠毒,不留一點情面,而且視財如命,阿廖沙也經常因為做錯一些小事被他痛打;兩個舅舅也經常為了爭產而爭吵打架。家中的女人更可憐,她們一點權利都沒有,只能任憑丈夫的打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在這種家庭中使他過早明白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使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陰影。阿廖沙就是在這令人度日如年,充滿可怕的家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也使他的心靈受到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但這對當時的俄羅斯來說是正常的現象;父子,兄弟,夫妻都在勾心斗角的生活;兄弟為了爭家產拼都你死我活,真是今人可悲又心酸呀。
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酷,仇恨和勾心斗角的家庭里,便幼小的阿廖沙過早體會到了人間的疾苦,黑暗和丑陋,也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多次的打擊,而唯一對他好的只有他外祖母,因為他的外祖母保護他,支持他,使他沒有對這個黑暗的冷漠的社會死心。他向我們展示了那充滿殘酷,野蠻,冷漠令人窒息的生活環境。也使阿廖沙深深體會到當時國家的腐敗,丑惡和統治者對老百姓的漠不關心,也體現了年輕一代反抗黑暗,追求自己未來美好生活的苦難歷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冷漠的,就象他所處的家庭一樣,周圍都是冷漠殘酷的,有時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這樣的環境中。但在這個冷酷的家中,他有一個勤勞、善良、堅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他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給阿廖沙講一些具有富有哲學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引導阿廖沙不要做一個向黑暗社會屈服的人,要敢于對抗
之后,母親去世了,外祖父破產了,他離開了家,獨自一人踏上了社會。他曾在多個地方打工和當學徒,在這期間,他飽受了無盡的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雖然生活很堅苦,但他還是遇到一些好的境遇。他在船上當洗碗工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正直的廚師斯穆雷,并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激發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正義真理的追求,因此他懷著希望到喀山大學去讀書。
在喀山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經過多次打擊,使他夢想破滅,夢想破滅后,他為了生活不得不過提早進入了充滿奸詐的社會 。
其實阿廖沙就是作者高爾基自己,他用阿廖沙的童年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3
人參、貂皮、鹿茸,我們都知道是東北三寶,那你們知道什么是人間三寶嗎?這兩周我和熊熊選定的親子閱讀書目是《在人間》,《在人間》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按熊熊的說法是,這是一部燒腦之作。經歷了兩周燒腦,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至真的人間三寶,那就是讀書、音樂和良師益友。這三寶不僅改變了阿廖沙的人間生活,也會是我和熊熊新時代人間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讀書——
阿廖沙生活困苦,無父無母,被外公早早驅逐離開了家,小小年紀為生活奔波。他的人間生活彌漫了一層烏云,他就像一棵雜草在風雨中飄搖。直到他開始接觸書,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書讓他心情愉快,讓他可以忍受越發不堪的生活。沒有錢,還有人在阻擾他看書,但是他依然千方百計,變著法兒看書。因為讀書讓他覺得,生活原來也可以是這么妙趣橫生,豁然開朗!
現在的我們,學校,家中,圖書館,無處不是書,書好像成了唾手可及的物品。但是我們有讀書的習慣嗎,有渴望讀書的心嗎,有滿腔的讀書熱情嗎?我們生活無憂,物質豐富,但我們對讀書的意義卻迷茫了,讀書的樂趣在哪里呢?這個答案其實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就從靜心看第一本書開始吧!逐字逐句的把它看完,然后和身邊的朋友,爸爸媽媽討論這本書,那樣漸漸的你會找到讀書的樂趣,找到讀書的意義。不信,我們就一起試試看吧!
音樂——
不僅僅是讀書,音樂將阿廖沙帶入了另一個世界。鄉村歌手哀婉的唱詞、勁頭十足的歌聲,讓阿廖沙肝腸寸斷,心中充滿了震撼!歌曲和他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讓他情緒有了另外一個排解的方式。在那個痛苦的人間,人們通過音樂去控訴遭受的苦難,去紓解遭受的不幸,也寄寓了對未來光明的期盼:“哎呦,我要朝哪里走,才是我的康莊大道?”
現在小朋友都會學樂器或者唱歌,但是這些音樂學習打開了你們另外一個世界嗎?你們在音樂的海洋中是否自由自在地游泳?熊熊平常也在學習鋼琴,她喜歡學但不喜歡練習,在這種矛盾和糾結中持續學習著……也跟她討論過學習鋼琴的意義,希望音樂可以伴隨她的一生,在她面對生活的麻煩,壓力時,可以彈唱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歌曲,那不是很棒的事嗎?但是她始終一知半解,直到有一天她和小伙伴們根據那么一段小樂譜就彈唱出《巴學園校歌》時,我覺得她找到了音樂的意義!聽著他們稚嫩的歌聲和純凈的琴聲時,所有人熱淚盈眶。
良師益友——
是誰引領阿廖沙進入了讀書和音樂的世界?他的外婆,廚師、裁縫老婆、藥劑師、小飯館老板……正是這些人,鼓勵阿廖沙讀書;在阿廖沙面對困惑時,答疑解惑;面對生活的苦難時,鼓勵他陪伴他;引領著他在殘酷的人間中沒有迷失了自己。熊熊由此感嘆“讀書使人智慧,但友誼不可或缺!”
熊熊很幸運,學校里有懂生活、懂讀書的好老師;班上有一群愛讀書的同學;家里有支持她,和她共同學習的熊爸爸和熊媽媽;生活中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同一本書,分享同一本書。在她前行的道路上,她有一群伙伴陪伴,讓她的人生旅程不再孤單,力量滿滿。
人間三寶,讓我們把它當成傳家寶一樣,代代相傳,且行且珍惜吧!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4
暑假里,閑得讓人發悶,天又熱得讓人發昏,隨手拿起了剛買的《在人間》,靜下心來,慢慢地進入書中時,竟如感覺到了一股清涼,一縷清風。
這是前蘇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寫的自傳,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我過著苦惱寂寞的生活,只有在讀書的時候,才能把一切痛苦忘掉。”
是呀,高爾基5歲時就流落人間,在“新潮鞋店”當了一個小學徒。有一次,他被沸水燙傷了,還住進了醫院里。后來他又去了姨婆家做仆人,被他們呼來喚去,但他沒有忘記讀書,他看姨婆剩下來的畫報,看完后又在上面寫字。看到高爾基爺爺這種好學的精神真使人感動。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
而我們呢,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爸爸、媽媽無論怎么忙也會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呵護我們,老師們耐心地教我們讀書、寫字、作數學題。他們甚至都小心翼翼地,生怕給我們太多壓力,生怕我們幼小的心靈得不到健康成長,我們的快樂可是當年的高爾基所能想像的?而我們還是總想著玩,哪會想到要好好看書?
“一個人能夠識字念書,這是多么幸福呀!”
他對幸福的要求就是這樣的簡單!他對讀書是如此的執著!他因為不堪忍受屈辱,逃到了一艘船上做洗碗工。在船上,船員們對他很不錯,還借他書看。可船主不讓看,他只好又換工作……在不停換工作的同時,高爾基也在努力地讀書,他有一次眼睛受了傷,3天3夜被蒙上眼睛,第一次感到失明的痛苦。可是他并不氣餒,又去了喀山,想進大學學習,高爾基多么堅強,多么喜愛讀書啊!我們沒有生活的壓力,有著優越的學習條件,但我們總感覺學習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是他們對我們的要求,因此我們感覺有理由討厭學習,我們不理解幸福是什么,我們也沒有人生信念、追求。
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
高爾基做到了,他是一個堅強的人,偉大的人!他在逆境中站了起來!大量的閱讀擴展了他的視野,生活的磨難讓他成長,磨礪出他堅強的品質。正相反,我們的條件太好了,我們已沒有了太多的進取心,沒有了太多的意志力,變得不思進取,我們不要為環境所屈服,被軟化,讓我們熱愛讀書吧,將來做一個像高爾基那樣的人。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5
請你設想在19世紀末20世紀尚未開始時后的沙皇俄國,下諾夫哥羅德。一位叫阿廖沙的孩子喪了父,和他的母親和外祖母去他外祖父家。
這就是故事的開始。一種濃厚的、色彩斑駁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奔流了。
他的童年,是充滿了黑暗卻又有一絲光明的。她的外祖父,瓦西里·卡希林,一個吝嗇、脾氣暴躁卻又時好時壞的染坊主。他好的時候會教阿廖沙識字,給他講故事,壞的時候會毫無人性地打阿廖沙。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市儈,常因為一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然而,在《在人間》的末尾,高爾基給了雅科夫舅舅一點憐憫-----也僅僅是憐憫,他的外祖母,一個善良的人,她把愛和光亮給予了阿廖沙,讓他成長,讓他長大,她鼓勵阿廖沙,開導阿廖沙。還有樸實的“小茨岡”伊萬,忠厚的格利高里,獻身科學的怪人“好事情”,他們都給予了阿廖沙前所未有的寶藏。
當他來到人間的時候,那個真實的世界才真正展現在他的面前,他在船上做工,在別人家里做勤雜工,還在工地上做過監工。這時的社會才是真正完整的社會,之前僅僅是一隅。他看見了人情世故和人間冷暖。他看見一個勤勞開朗的女工被生活摧殘得麻木而恣睢;看起來能干的工人其實都是內心黑暗的惡毒鬼;那些高高在上騎兵哥薩克;那些仗著嗓子攀比的“酒吧唱客”。光明,最大的便是“瑪爾戈皇后”,在阿廖沙空工時間,他總去她那兒借閱書籍,獲取新知;但又藏著掖著,被老板娘發現后書要沒收,還要挨一陣痛打。
他沒有如愿上大學,卻在社會的大學中升華了自己--那時的阿廖沙--不,應該叫他阿列克謝了。他更加近距離的接觸了工人,商販,也接觸到了他之前沒有正式接觸過的一群人--學生。他加入了民粹派,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并成為了一名堅定的革命者。他不再簡單的否定現實中的惡而是身體力行,試圖提出并解決許多社會問題了。
在這三部曲當中,高爾基無疑是將矛頭指向了那個黑暗的沙皇統治下的舊社會。抨擊這下層社會的黑暗,反映下層人民的貧苦生活。而在洗衣女工瑪利婭的身上我似乎看見魯迅《故鄉》中楊二嫂的影子。他們之前都是那樣樸實,但是社會摧殘了她們,摧殘了那束快樂而明亮的陽光!但高爾基又不同于魯迅。高爾基在描述它當時所處的社會的時候,是黑暗中夾雜著那么星星點點的光亮的,不僅光明的是孩子,也有大人。
高爾基的成長歷程無疑是苦難的,但他從中獲得了幸福,獲得了愛,獲得了書籍的滋養,這使他能夠更清楚地看清世界,看清未來。正是有了社會的歷練和驅除黑暗的毅力,才使他不斷看到幸福,看到進步,看到正義。外祖母的關愛是幸福,“好事情”的支持是幸福,“瑪爾戈皇后”的理解是幸福,以及革命同志的陪伴---這何嘗不是幸福
如今的社會已不是那時的專制社會,而是開明的、全新的社會。我們所經受的苦難少于那時的苦難;我們所獲得的幸福多于那時的幸福。珍惜現在吧,沒有那時的苦難,怎來今天的幸福。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6
在漫長的黑夜中,每個人給自己點亮一盞燈,給他人點亮一盞燈,世界將充滿光明。生活在這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渺小的,但無數民眾聚集起來,卻能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向著正義,向著真理,向著希望前進。
前不久,重溫了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一—《在人間》,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破產后,為了生計,與外祖母摘野果養家,當過繪圖師的學徒,當過洗碗工,當過圣像作坊徒工。在那個陰暗的底層社會,人們處于無盡的焦躁和失望中,世界是黑暗的,現實總是不盡人意的,“雖然我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我不能理解,一個人怎樣可以逃避一切呢?況且在我們周圍的生活里,還有許多有趣的、值得珍視的東西呢。”阿廖沙盡管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他向往光明,向往著美好的光芒能照亮生活在這里每一個人的心靈,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在他的心中永遠有一盞點燃希望的明燈。
由此,我又聯想到我們的近代百年歷史,舊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下已然千瘡百孔,滿目蕭瑟的土地上發出一陣陣悲鳴,那是中國人民被踐踏后的呻吟,是中華民族不甘屈辱的吶喊,是東方雄獅覺醒后的怒吼。于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堅不可摧的長城,抵御外來的侵略,構筑自己的家園。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自那以后,就有了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嘹亮了整個東方。
都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更沒有我們的今天。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在新時代的航程中,披荊斬浪,闊步前進。中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變得更加富強,更加美麗。偉大祖國早已雄雞一唱天下白,在偉大復興的寬闊大道向著一個勝利又一個勝利高歌猛進,那個曾經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文明古國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里,中國人民奮斗不止;這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中國共產黨就是那盞收獲希望的明燈。
長大后,不知什么原因,我特別喜歡太陽。現在我更加期待太陽,尤其是在漫漫黑夜即將離開前,她噴薄欲出時的嫩澤、冉冉升起時的紅潤和沖破云層時的璀璨。我想,這個太陽不就是由無數盞點燃希望的明燈經過孕育后的升騰和升華。她那炫目的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光和熱,給人類帶來了正義和公平,給每一個充滿想像的人們帶來美麗和向往。
匯聚這無限光明下的盞盞明燈,其中有你,有我,有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沐浴在燦爛陽光中的我們,要永遠記住把全體中國人美好生活點亮的一盞最耀眼的明燈,那就是在我們心中正在熊熊燃燒的民主之燈、富強之燈、文明之燈、和諧之燈!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7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腐敗,冷漠,黑暗和無情。我也曾想過,如果我生活在俄國這樣的社會中,我是否也會像高爾基那樣反抗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無論生活在怎樣的環境我們都應該保持樂觀點心態,用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去面對。所以不能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就無所謂,而整日渾渾噩噩的生活。也不能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壞的環境而氣餒喪失信心,因為我們有能力把壞的環境變好,把好的環境變更好。想一想,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不是一代代先輩用血汗打下來的嗎?八年抗戰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很短,可對于那時的人們來說卻很漫長,可他們還是憑借堅持和不放棄的精神獲得了勝利,為我們現在幸福美好的環境打下了基礎。試想一下如果他們當初放棄了,現在的我們也會像高爾基一樣悲慘吧?所以我發現了一個學習的好方法——堅持。只有堅持才會成功,俗話說得好滴水方能穿石,只要堅持成功就在你面前向你招手。
高爾基就是要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擁有樂觀的心態和敢于拼搏的勇氣,只要擁有這些 就會擁有成功和好的未來。
故事接近尾聲了,阿廖沙的生活,高爾基的生活都好起來了,未來一片光明,前途一片光明。比較現在的我們,雖然過著優越的生活卻經受不住困難的打擊,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敢面對,只想一昧走捷徑,但世上本沒有捷徑,把彎路走直便是捷徑。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有所努力才會有所成功。
高爾基的童年在黑暗與悲慘中己經過去了。在他的童年里我發現了他堅強的內心和樂觀的心態,以及不放棄的精神,這些都深深激勵著我們,使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高爾基用苦難的一生來詮釋這個真理,不管你所處的環境有多么惡劣,都不要失去信心,只要你堅持,光明總會來臨。在人的一生當中,困難是在所難免的,沒有遇到困難的人是不完整的只要你不放棄,黎明的曙光終將來到。只要你保持信心,做一個善良的,樂觀的人,一切都會 好的。
在人間讀后感800字 篇8
翻開高爾基的三部曲,我的心便隨著故事情節起起伏伏,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像一顆閃耀的明星,發出耀人的光芒,讓我沉醉其中。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記錄了高爾基二十歲以前的坎坷經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在人間》,因為它記錄了高爾基一生中最艱難的獨立謀生的故事。因為外祖父家破產,年僅十歲的高爾基來到人間,為了生存,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飽嘗人間苦難。但他卻像一條逆著洋流的魚,堅持游到底。
在外婆妹妹家當學徒的日子里,他只能睡在廚房和廁所正對門。廚房爐灶散發出來的熱氣使他滿頭大汗,而從臺階下面吹進來的過堂風又把他的雙腳凍得冰冷,因此,每當他躺下睡覺時,總要把門口所有的擦腳墊都蓋在腿上。雖說是來學藝,但制圖工具他也只碰過一次,他要干女仆、保姆的活,一刻都不能休息,可女主人仍對他橫眉冷對。
小小年紀,就要背上這么重的擔子,他只是個孩子啊!在需要被疼愛照顧的年齡,卻經歷著貧窮勞苦,被俄國社會壓彎了背脊,但他堅強剛毅,像一條逆著洋流的魚,迎難而上,他改變不了現實,只能慢慢地適應社會,適應貧窮。
再回頭來看看我自己,平時在家,只知道在空調房里吃著零食,看著電視,什作文么家務都不做,做什么事都不能堅持,不能自立,在吃苦耐勞、獨立自強方面我的確遠遠不如高爾基。
但是,高爾基的生活并不全是暗淡無光的,一些美好的插曲也一直伴隨著他。他遇到了像柳德米拉,瑪爾戈王后,裁縫師傅的妻子和斯穆雷這些愛讀書的人。他們就好像一盞盞燈,照進高爾基的世界,為他暗淡的人生帶來絲絲光亮。他們幫助高爾基看書學習,把他引進了知識的殿堂。高爾基就在那時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晚上沒有燈,他就把滴在桌上的蠟油收集起來再次利用。如果書中有他不理解的詞匯,他就無法思考別的事情,會想方設法地把它弄明白。這種求知若渴的精神著實令我佩服。
看看我的書架,書到是不少,可一本本都是嶄新的,連一個手印,一點折痕都沒有,閑置了太久,有的都已經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了,可見我平時有多懶。最初看這本書只是為了寫觀后感,可看完之后才發現看書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而且高爾基的讀書精神更激發了我的閱讀欲,是時候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啦。
在人間謀生的高爾基就像一條逆著洋流的魚,就算波濤再洶涌,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向,和沿途的同伴們一起逆流而上,執著追求。
在生活中,我也要做這樣一條固執的魚,逆著挫折的洋流,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