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一、世界變化真快。
美國媒體監測機構“全球語言觀察”于20xx年末,對全球紙質媒體、電子媒體和互聯網進行檢索后發展:“中國崛起"竟是全球十年最熱門新聞主題,超過美國911和伊拉克戰爭。
1979年以來,中國的GDP增加了18倍。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做了估算:如果說英國工業革命期間,一個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里翻了一翻的話,那么在中國這場現代化大潮下,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內可以翻7倍。
20xx年,世界銀行資產排名前五席有三個都是中國的銀行。
托馬斯 弗里德曼:我不由得回想過去這七年中美兩國的不同經歷,中國一直在忙于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我們忙于對付基地組織;他們一直在建設更好地體育館、地鐵、機場、道路以及公園,而我們一直在建更好地金屬探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駕駛偵察機。差異已將開始顯現,你可以比較一下紐約骯臟陳舊的拉瓜迪亞機場和上海造型優美的國際機場,當你驅車前往曼哈頓時,你會發現一路上的基礎設施有多么破敗不堪,再體驗一下上海時速高達220英里的磁懸浮列車,眨眼工夫,你已經到了上海市區,你捫心自問,究竟誰生活在第三世界。
著名的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其名著《資本的年代》(1848-1875)把當時的美國定性為世界上最無法無天的地方,腐敗猖獗,私人雇傭的警察可以任意處死罪犯,整個美國沒有歐洲意義上的政府,結果人人自危,人人自衛。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特點也是大規模的官商勾結,今天日本大部分的大公司當年都是廉價賣給與政府有特殊關系者。
無論是再哪一種文化中,腐敗都是在現代化進行得最激烈的階段最為嚴重。主要原因就是社會財富迅速增加,國家的法制水平和監管水平還跟不上。
歷史上歐洲的污染比中國還要嚴重, 倫敦在1952年曾出現一周內4000多人死于煤煙污染,萊茵河曾被宣布為死河。
中國模式的特點是一旦認清了目標,其行動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很多,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的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等領域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國,大學畢業就可以考慮買房子,女孩子坦然地把擁有產權房作為結婚的條件。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歲前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對絕大多數瑞士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整個西方崛起時期的GDP是血流稱河的GDP.
中國已經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進行這樣一場大規模的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在自己的境內消化所有的問題,沒有發動戰爭,沒有對外掠奪,而是給大部分國人和全球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安格斯麥迪森采用購買力平價法對世界經濟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跨長度的比較研究,認為中國早在1992年經濟規模就超過了日本,20xx年就超過了西歐12個老牌發達國家的總和。到20xx年講超過美國,到2030年,將是美國的1.13倍。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總是能看到各種文章,對比國外,國外一切美好,國內問題一大推。中國的問題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討論。
中國有各種問題,腐敗問題、環境問題、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被抨擊的。這種文章或報道看多了,真的越來越失望。
看了這本書,才翻了幾頁,就超激動的。中國是有問題,但不可否認它一路的發展和如今越來越有分量的國際地位。都有些欣喜“生在中國真好。”。但看看眼下,問題確實還在,就說著霧霾吧,越來越嚴重。
書里,作者舉了大量的例子,對比之下,中國至少是沒有動亂的,果然和諧社會。
看書還是很有作用的。有的問題想不到,更別提想法了。
說到政府的腐敗,大家總是會說是體制問題。也就是應該像美國那樣弄個兩個政黨投票競選?戳俗髡叻治龅模瑢嶋H情況并不是那么美好。那些經濟還不夠發達但使用了西方民主方式來治國的,黨爭問題很嚴重,由此延伸出更嚴重的腐敗,由于注意力的分散,經濟發展速度緩慢。
以前會比較羨慕那些小的國家,人才那么點,管理起來多輕松啊,國人當然過的好啦?戳藭蟛耪J識到實際也并不是如此。國家小是發展比較輕松,但是一旦危難來臨,整個國家就可能毀于一旦。還有發生自然災害,像中國可以國內各個區域協調,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但小國就不一樣了。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是張維為教授歷經30多年的時光歲月,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1980年第一次出國感受到的震驚,到今天在海外隨處可見的“中國熱”;從作為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陪同國事訪問,到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研究者參加國際交流,張教授力求從一個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出發,來觀察世界、思考中國,特別是探討與中國崛起有關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和尖銳問題。從全球視野中比較“中國經驗”,對“中國模式”做出最強有力的理論總結,三部書籍呈現給國人和世界的是一部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全新展示,用詳實的數據、著名學者的見解和作者的親身經歷,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探索的新思路。讓讀者對中國的發展和未來有一個新的,更全面的認識。
張維為教授曾任前中國改革設計師鄧小平資深翻譯,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春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是主席推薦世行行長閱讀圖書,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推薦閱讀圖書。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以其大國的韜略與智慧、以其超大型的體量和超豐富的傳統,其崛起不可阻擋,其道路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將給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帶來原創性的貢獻。
《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觸動》由序言、引言和環球視野下的中國崛起、最不壞的模式?、西方“民主”遇上中國“實事求是”、應該失語的不是我們、中國:不要自己打敗自己、軟實力,更觸動世界六個章節及原版、后記組成。張教授從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出發,站在中國式發展的高度,來觀察世界,思考中國,特別是探討與中國崛起有關的熱點、難點和尖銳問題。
一個只會使用別人話語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沒有分量的,中國人要用自己的話語來解讀中國和世界,中國崛起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中國話語崛起的過程。
一個國家的發展,就像一個人的一生,主要就是關鍵的幾步。這幾步走對了,一切都會比較順利,前景會比較光明。這幾步走錯了,就會傷筋動骨,甚至全盤皆輸。中國模式,雖不完善,但關鍵的幾步走對了,與那些西方主導的發展模式相比還真是不錯。在一個人口比美國、日本和整個歐洲之和還要多的國家,進行了這樣一場翻天覆地的工業革命、技術革命、社會革命、沒有走西方殖民主義侵略和擴張的老路,在內部克服各種困難,并使之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這就是中國奇跡。
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激動人心的變革時代,而中國是這場歷史性變革的中心。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國崛起”這四個字,國際社會已普遍接受了這個中國的崛起這個無處不在的事實。
中國崛起觸動了世界。中國人對于自己的發展,對于國際問題的認知,應該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價值觀加以檢驗,用自己的話語加以論述,客觀自信地評述自己的國家和外部的世界。
中國力量、效率、責任和文化元素的背后,是一種偉大的中國精神的崛起。這種精神的特點是:為政就必須勵精圖治,為民就必須兢兢業業,人心向善,社會和諧、民心堅毅,民族團結。中國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圍內的激蕩和競爭之中,背后是數千年的偉大文明傳承。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
第二部,《中國震撼》由引言和不再誤讀自己、中國的1+1大于2、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種發展模式的崛起、一種政治話語的崛起、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東歐、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東亞、八個章節和結語:新一輪“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后記組成。
“中國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模式”也成為了國際學界、理論界熱議的話題。張維為教授通過自己走訪一百多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國際關系學者的深厚學術背景,以其獨特觀察和理性分析,豐富了“中國模式”的深刻涵義,提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命題。
《中國震撼》提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文明型國家”崛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這種“文明型國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并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
《中國震撼》是“中國模式”論的最堅實有力的理論著作,其歸納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和八大理念,是“中國模式”論精辟的理論總結,它將豐富關于“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讓國人以及世人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崛起的事實,理解中國崛起背后的文化內涵。
中國一路走來,不能說沒有跌宕起伏,不能說沒有坑坑坎坎,但中國拿出的成績單比東歐亮麗得多,中國人也從東歐的經歷中悟出了不少有益的東西。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中國超越: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
張教授走訪百國后的第三部思考型著作,由引言和從“追趕”到“超越”、從“神話”到“實話”、制度超越:三種力量的關系、話語超越:誰的終結?、“顏色革命”為何失敗?、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六章和結論:一個“文明型國家”的邏輯及后記組成。從《中國觸動》到《中國震撼》再到《中國超越》構成了對中國崛起、中國模式、中國話語思考的三部曲。三部曲貫穿了一個主題,即中 國人要用自己的思考和話語來評述中國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
在《中國觸動》和《中國震撼》的基礎上,張教授探討了中國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新、制度安排等領域的超越。在這些領域中,中國在不少方面已經超越了美國,在許多方面不久將超越美國,在另外一些方面,通過繼續不斷的努力,最終也可能超越,而其中最有意義的,無疑是中國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超越。此外,作者還從“文明型國家”的視角,探討了中國話語對西方話語的超越,解釋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論證了中國許多做法的深層次的合理性。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維系了五千年文明而沒有中斷的偉大國家,歷史上長期領先于世界,落后于西方是近代發生的事。而自現代以來,中國迅速“趕超”西方的背后是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總體成功,這種成功源于對中華文明底蘊的把握、對中國紅色傳統的承襲,以及對國際有益經驗的借鑒。中國正帶著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實現中國人百年奮斗的目標,重返世界之巔。
夢是一種升華。平時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們可以在夢中實現,而平時已經初步做到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放飛夢想來展望未來。而“中國夢”寄托的“家國情懷”、“大國情懷”、“天下情懷”將激勵著國人沿著自己的文明和成功之路繼續前行!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近日讀了一本好書,是張維為教授寫的《中國震撼》。初讀書名,便有感慨。中國這些年的變化的確巨大,但僅從我資淺質薄的視角還難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變化程度。
張教授做過偉人鄧小平的翻譯,走過100多個國家。他以客觀和全面的視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國在特有發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樸實易懂的文風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對祖國的發展大勢以及曾經對此的疑問有了全新的認知與釋然。
中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發展之迅猛,令西方國家詫異和恐懼。因此,在我們的周圍,時常出現編造中國威脅論調、想扼制中國發展的聲音。中國的腐敗、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等問題的存在也令部分國人對祖國的建設成就產生質疑。但這并不能成為否認中國三十年輝煌成就的理由。正視自己的成就,正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是我們對中國發展大勢的應有態度。
中國現在強大了,西方在騷動。“中國模式”、“中國崛起”的各種言論在傳播。中國似乎對“模式”、“崛起”這類的說法抱著謹慎謙虛的態度,提倡“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思想。但事實的確是中國靠自己的發展模式迅速地壯大起來,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書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國發展與西方國家發展過程和做法的本質差異。歷覽西方發達國家的崛起,幾乎是由血淚與尸骨筑起的,而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恰恰這個“和”是很多中國人鮮有提起的成功之處。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國的疆域國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國之和”。小家庭的“和”帶來了生活的動力,單位的“和”促進了工作的效率,國家的“和”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一個簡單的“和”創造了不簡單的財富:面對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少了“和”,就不會這么迅速地實現災區重建;舉辦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無與倫比的完美表現;發展載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會有這么驕人的成果;即便經濟快速發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種人文基礎的支撐,就很難有百姓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說說吧,作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不長的人生經歷,就讓我感受到了生活變化的巨大。而這一切卻又這樣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從農村搬進了當時還是很小的海濱城市。那時,我們住的是父親單位集資的一套兩居室,潮濕昏暗。經歷了兩次搬家,我們現在的房子是嶄新小區里的一套三室朝陽寬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們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開通了市區公共汽車,那站臺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戶戶通上了管道天然氣,城市防洪閘等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一條條寬敞的馬路,一幢幢高聳的樓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區,一張張歡欣的笑臉,讓我們實實在在享受著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我還上小學時,港口的一期碼頭的引堤還只是一條長長的土堆。待我大學畢業后回到港口工作,變化之大,讓我驚詫。一期二期碼頭吞吐量巨大,三期碼頭正加快建設,即將投入運營,工業園區已經成形,海港新城嶄新靚麗,到處顯現生機與活力。以我們小城的發展來看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國的成就自然不可磨滅。我們的發展正是“和”的發展的體現,沒有如西方崛起的戰爭和掠奪,沒有對異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自然,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但也不能一味夸大這些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書中把中西方在發展道路上帶來的問題也做過多次對比。中國存在的問題在西方發展的同階段也同樣出現過,甚至更嚴重。我們切不可因為問題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读䴗蕜t》的出臺表示了黨在反腐方面的決心;貧富差距雖然存在,但貧困人口的群體正在加速度的萎縮;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環保能源的研發也在進行……要徹底地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當的過程。但現在一時達不到的理想狀態,在未來總會得以實現。事實上,中國在發展的同時已經十分重視對發展不利的因素,科學發展觀的踐行正在不斷緩解與消化著存在的矛盾與問題,發展環境正日趨改善。
近期央視《朝聞天下》欄目的《走基層》系列報道,記者親歷基層體驗生活,從貧困地區孩子上學難、吃飯難,到農民賣菜愁銷路,再到百姓看病難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發現到改善進行了跟蹤報道。透過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國作為人口眾多的大國,其為民謀福利之細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強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國家可以做到像中國這樣以民為本,時刻為民著想?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強大的表現。在世界上許多大國都被經濟危機困擾的時候,中國居民的生活持續得到改善。中國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是經濟大國,科學技術發展也突飛猛進,我們正邁進經濟強國之列。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在太空完美的交會對接,充分顯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大進步。
通讀《中國震撼》,我理解了中國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國是始終以民生為大的國家,其發展強大是為了十三億人口的共同利益,極具普惠特征。正是因為以人為本,以和為貴,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績。所以,我們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中國崛起這個不爭的事實。中國震撼是“文明型國家”超強文化底蘊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無國可比!
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秉承祖國的優良傳統,學習他人長處,發揚自身優勢是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質。我們的奮斗依賴祖國,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相信,依靠自己的發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國理念,依靠對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光大,加之我們每個中國人不懈努力地創新創業、拼搏奮斗,未來的中國一定會不斷地給世界帶來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近日讀了一本好書,是張維為教授寫的《中國震撼》。初讀書名,便有感慨。中國這些年的變化的確巨大,但僅從我資淺質薄的視角還難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變化程度。
張教授走過100多個國家。他以客觀和全面的視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國在特有發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樸實易懂的文風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對祖國的發展大勢以及曾經對此的疑問有了全新的認知與釋然。
中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發展之迅猛,令西方國家詫異和恐懼。因此,在我們的周圍,時常出現編造中國威脅論調、想扼制中國發展的聲音。中國的腐敗、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等問題的存在也令部分國人對祖國的建設成就產生質疑。但這并不能成為否認中國三十年輝煌成就的理由。正視自己的成就,正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是我們對中國發展大勢的應有態度。
中國現在強大了,西方在騷動!爸袊J健薄ⅰ爸袊绕稹钡母鞣N言論在傳播。中國似乎對“模式”、“崛起”這類的說法抱著謹慎謙虛的態度,提倡“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思想。但事實的確是中國靠自己的發展模式迅速地壯大起來,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書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國發展與西方國家發展過程和做法的本質差異。歷覽西方發達國家的崛起,幾乎是由血淚與尸骨筑起的,而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恰恰這個“和”是很多中國人鮮有提起的成功之處。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國的疆域國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國之和”。小家庭的“和”帶來了生活的動力,單位的“和”促進了工作的效率,國家的“和”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一個簡單的“和”創造了不簡單的財富:面對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少了“和”,就不會這么迅速地實現災區重建;舉辦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無與倫比的完美表現;發展載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會有這么驕人的成果;即便經濟快速發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種人文基礎的支撐,就很難有百姓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說說吧,作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不長的人生經歷,就讓我感受到了生活變化的巨大。而這一切卻又這樣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從農村搬進了當時還是很小的海濱城市。那時,我們住的是父親單位集資的一套兩居室,潮濕昏暗。經歷了兩次搬家,我們現在的房子是嶄新小區里的一套三室朝陽寬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們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開通了市區公共汽車,那站臺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戶戶通上了管道天然氣,城市防洪閘等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一條條寬敞的馬路,一幢幢高聳的樓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區,一張張歡欣的笑臉,讓我們實實在在享受著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我還上小學時,港口的一期碼頭的引堤還只是一條長長的土堆。待我大學畢業后回到港口工作,變化之大,讓我驚詫。一期二期碼頭吞吐量巨大,三期碼頭正加快建設,即將投入運營,工業園區已經成形,海港新城嶄新靚麗,到處顯現生機與活力。以我們小城的發展來看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國的成就自然不可磨滅。我們的發展正是“和”的發展的體現,沒有如西方崛起的戰爭和掠奪,沒有對異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自然,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但也不能一味夸大這些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書中把中西方在發展道路上帶來的問題也做過多次對比。中國存在的問題在西方發展的同階段也同樣出現過,甚至更嚴重。我們切不可因為問題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準則》的出臺表示了黨在反腐方面的決心;貧富差距雖然存在,但貧困人口的群體正在加速度的萎縮;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環保能源的研發也在進行……要徹底地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當的過程。但現在一時達不到的理想狀態,在未來總會得以實現。事實上,中國在發展的同時已經十分重視對發展不利的因素,科學發展觀的踐行正在不斷緩解與消化著存在的矛盾與問題,發展環境正日趨改善。
近期央視《朝聞天下》欄目的《走基層》系列報道,記者親歷基層體驗生活,從貧困地區孩子上學難、吃飯難,到農民賣菜愁銷路,再到百姓看病難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發現到改善進行了跟蹤報道。透過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國作為人口眾多的大國,其為民謀福利之細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強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國家可以做到像中國這樣以民為本,時刻為民著想?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強大的表現。在世界上許多大國都被經濟危機困擾的時候,中國居民的生活持續得到改善。中國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是經濟大國,科學技術發展也突飛猛進,我們正邁進經濟強國之列。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在太空完美的交會對接,充分顯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大進步。
通讀《中國震撼》,我理解了中國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國是始終以民生為大的國家,其發展強大是為了十三億人口的共同利益,極具普惠特征。正是因為以人為本,以和為貴,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績。所以,我們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中國崛起這個不爭的事實。中國震撼是“文明型國家”超強文化底蘊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無國可比!
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秉承祖國的優良傳統,學習他人長處,發揚自身優勢是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質。我們的奮斗依賴祖國,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相信,依靠自己的發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國理念,依靠對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光大,加之我們每個中國人不懈努力地創新創業、拼搏奮斗,未來的中國一定會不斷地給世界帶來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國震撼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中國,一個堅持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30多年來,從貧窮落后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令世界震驚!
《中國震撼》,作者張維為教授,他以客觀的眼光,寫了我們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國情,走自己的模式
作者認為“中國模式”不是轉型而是創新,要適當借鑒汲取別人之長,但不放棄自己的優勢。人口、地域、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資源和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我們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我們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獨立的思想體系,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通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得到了最大發揮。反之,中國這種“文明型國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優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后整個國家就會走向崩潰。這個觀點張維為教授在走訪了100多個國家之后也在書中總結道:“非西方國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個,失敗一個!
總之,我們通過取長補短、兼容并蓄,沿著這種思路,推進各種改革和創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國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書中提到:“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對外沒有發動戰爭,對內保持了安定團結,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非同尋常的奇跡;仡櫴澜鐨v史,西方崛起的過程幾乎就是一部動蕩與戰爭的歷史!比欢穼嵰泊_實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著侵略、戰爭、屠殺、征服、奴役,中國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國自古就是“百國之和”,以和為先,以和為貴。因為有了“和”,中國才會有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才會讓人民安居樂業,經濟迅速發展。少了“和”那是萬萬不可的。
三、民生為大,穩定發展
何為民生?民生就是一個國家推動政治改革,解決了人最根本的生存問題后,再著眼于更高、更廣的層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質,政府能為百姓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能讓人民過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大家還有什么理由不安穩呢?而西方推動“民主化”壓倒一切,結果造成了政治改革與民生改善完全脫節,造成了非西方國家無窮的動蕩和戰亂。
四、對外開放,經濟增長
開放、互動、交流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也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明。我們要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推陳出新。歷史上是這樣的情況,今天還是這樣,今后還會是這樣。只有這樣,“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之崛起不可阻擋。
品讀完此書,我由心底產生一種震撼,一種對自己日益強大祖國的敬佩和自豪!通讀全書,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國自己的發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國理念,依靠對五千年文明的發揚光大,加上我們每一名中國人不懈努力地創新創業、拼搏奮斗,未來中國一定會不斷給世界帶來新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