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精選8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1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
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2
我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后,心里大有感觸。
它的主要內容是:“我”家屋后的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我”于此體驗到了無限的欣悅,那里有各色植物及可愛的小動物,還隱藏有新奇動人的傳說。到了冬天,百草園是捕鳥的理想天地,枯燥的學生生活并沒有禁錮“我”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的玩耍及觀察。這篇文章抒發了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向往及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可是看看現在的我們,一個個都被困在家中。要么玩兒那些對身體有害的電子游戲;要么看電視;要么就是在家長的監督下“認認真真”地學習。可就是沒有在戶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和朋友們談天說地或與朋友們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的時間。我們每天幾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如果敢消停一刻的話,那么家長就又該發出讓所有人聽了都心煩意亂的嘮叨“神功”了。比如: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書,而我正想著和朋友一起到哪兒瘋。 結果為了應付媽媽,我就像蚊子一樣哼哼了起來。媽媽見了便說:“你聲音不能大點兒嗎?要是你到演講大會上這樣講的話,大家都該睡著了;再說了,大聲背書更容易記牢……”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大聲背了,怎么樣,我媽的嘮叨“神功”夠厲害吧!再看看魯迅,他小時候多自在,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他家屋后的百草園是他的樂園;不像我們現在住的樓房,一點玩樂的地方都沒有,害得我們都像一只只籠里的小鳥一樣,孤獨無助。而且我們現在的輔導班也是一個接一個,跟魯迅相比我們真是太悲催了!
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體會到魯迅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我希望現在的教育體制也能相應的改改,讓現在的孩子們也有一個快樂而值得回憶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3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這句詩詞描述《活著》的主人公富貴再恰當不過了。曾經的大地主,門前車水馬龍,不曾想龐大的家族被富貴一人斷送。
周末看完了余華的《活著》,作者以簡單普通的語言風格,用聽故事的方式讓主人公將自身經歷娓娓道來。為了活著而活著。主人公富貴用一生的故事書寫了無論人在哪個階段都要珍惜當下,活在當下。各個階段都要不停的尋找幸福。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的一生,年輕時因仗著家庭情況好,成天游手好閑,尋花問柳。還記得富貴取了媳婦后經常去逛窯子,讓窯子里的姑娘大搖大擺的背著自己回家,路過老丈人的店鋪而毫不遮掩,羞的老丈人每次見到富貴就躲起來。
在這些玩膩了以后沾上了賭博的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去賭博都讓別人欺騙而不自知,身上帶的錢輸光了后就欠債,終于,對賭的人在得知富貴輸光了家里的房子、一百畝土地后沒有資本跟他對賭,便要求兌現。愿賭服輸,在父親得知富貴輸掉家產后身體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仿佛看到有慶嘴唇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著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么阻擋著,只能眼睜睜看著,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著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干,成為有權階級的美食。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余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么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著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巨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么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么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著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后,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癥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里流著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著》便是的幸運,亦是的勇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4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最幸福的事就是站在窗前目送你上大學。可這事又何嘗不是件最痛苦的事?孩子遠去,獨留父母苦苦等你,父母是多么寂寞。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我的父母已年過四十,在這個不惑的年紀,他們可能要經歷許多的離別,再堅強的心也會有崩塌的一天,經歷了這么多的別離,我們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傷心,他們就只有我們了,只有和我們在一起的生活才能慰藉他們的心,才能讓他們的生活重新煥發光彩。
可我們呢?父母生我,養我,教我許多東西,伴我走過成長的每一步,我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歡樂,每一次痛苦,都有父母的陪伴,就算沒有,也可與他們分享,得到安慰。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14歲的我不知曾有多少次。用言語或行動表示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了。卻未曾注意到他們眼中的.失落,那種不被人需要的失落。他們本與我同行,我卻在這無盡頭的路上漸行漸遠。父母總是靜靜等待著花開,可庭前花開卻無人駐足欣賞,我已不在他們身邊。這種結果,仿佛就在我出生時已經注定,注定他們會看著我遠去,卻無力去追。即使他們仍然要看我遠去,即使是他們親手為我搭建的這條成人路,即使是他們執意要承受著這寂寞,可我仍然要希望能在庭前花開之時,有我駐足欣賞,讓他們能在陽光下緩緩微笑,讓他們的生活重煥光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5
讀書——語文的力量
語文告訴我什么是“堅持的力量”、語文告訴我什么是“下筆如有神”、語文告訴我“要想強國,先要強自身”。
在生活中語文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可是你不吃飯會挨餓,你不睡覺會疲勞。而你不學習語文就像在黑夜里沒有點燈,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所以語文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
在中國,語文就是國文,我們寫字、講話、傾聽,都離不開它,所以中國人并沒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這門課程上。而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也容易走神,提不起半點興趣。總覺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是簡單的。考試前稍稍用心就可以了。熟不知中國的文化卻是上下五千年。
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有一個老師,她用她的手舞足蹈告訴我語文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用語文,什么時候用語文。而她教的,我都不會忘。有時候輕輕地閉眼,我都能想起。因為形象生動的東西在記憶中停留的時間都是很長,很長的。
那是多久的時候,我已經忘了。但是不忘的是同學們的精彩搶答,老師的辛苦備課。
當當當~~上課的鈴聲響起來了。同學們依舊閑散著,也許是最后一節課的原因。同學們都已經累了。但是情況卻在這個時候逆轉了。語文老師宣布這節課玩游戲。這個消息就是“久旱逢甘霖”的驚喜啊。同學們一個個熱情高漲,躍躍欲試。為了保持課堂的紀律性,老師要求我們要按照輪流的答辯法,一組一組的來。盡管如此,青春的我們還是鬧哄哄的。似乎一停下來就會覺得我們都老了。于是我們繼續的鬧著,老師也一起笑著。
開始了,同學們不相上下,互相嘲笑,卻又互相幫忙,在抽取背古詩的時候,-----天生我材必有用。總有幾個調皮的同學會回答“秦時明月漢時關”來擾亂回答問題的同學的思緒。盡管我們一個個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但我們還是秉著“友誼第一,比賽的二”的想法,所以我們才會對別人的成功感到開心。這次的競答賽還是很順利的結束了。
從這次的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一個團隊的重要性,也明白一個人的心態,要擺在哪一個正確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注重自己平時對語文的積累,語文是無處不在的。在你迷路時,語文就是你的方向標。在你饑餓時,語文就是你的糧食。在你受到傷害時,語文就是你的武器。
酒,你只有封存的越久,味道才會越濃烈。語文也恰如其分,靠時間來證明。慢慢的體現出一種只屬于語文的香味。然后,飄遠,飄遠,卻散不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6
一朝英雄撥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一本厚厚的《水滸傳》,承載著濃濃的英雄情。
從小聽父親說過,一百單八將上梁山的故事,那英雄好漢都上了梁山,那梁山肯定是個好地方,可書上剛提到梁山時,卻稱他是犯下大罪的人的避難所。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在我的心中,我總以為只有救人的人才算好漢,于是我懷著這份不解,仔仔細細的品讀,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個__臣、一個個壞人、高橋鎮關西、富安……他們沒什么忠、更沒有孝、還不懂得仁義禮智信,那他們怎么能在朝廷里委以重任呢?
更深的思想我不懂,但在我心里的那些疑問,在這里我恍然大悟,英雄好漢是為了忠義、正義而得罪了朝廷之人,被迫逼上梁山,尋求一方自由和平的水土田地,這使我為他們打抱不平。在書中我看到英雄好漢的`正義,看到了__臣們的老__巨猾,還看到了皇帝的昏庸無能,武松打虎,三敗高俅,這些又讓我看到了他們身上的勇敢與正義。在那時候,英雄好漢們只想要一個平等,他們不想要多么奢侈浮華的生活,哪怕皇帝與他們交流,也不會釀成最后的悲劇。
可與滿朝多數的__臣匹敵,梁山英雄又怎么能是對手呢?所謂“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子尚依然”。由于時代和社會的限制,起義最終失敗了,但他們身上的機智勇猛、向往自由和保家衛國的理想從來沒有消失,因為那是永恒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7
邀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品一盞香茗,手捧一卷,任思緒暢游其中,多么愜意自得,讀書為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使我暢游在大江南北,既可以領略到“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泰山的高大雄偉,又可以欣賞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奇異風光。讀書,使我的思緒不斷的穿梭在古今南北,使我領略自然的神奇,讓我向往自然,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與自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對田園的向往啊,對世外桃源的向往啊!李白遭驅逐后,更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面對著茫茫前方,李白發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他們一直激勵著我,激發了我對生活的進取心。讀書,使我快樂,讓我笑對生活,時刻銘記“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讀書,更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寬容、堅強與自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使我心憂天下;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使我懂得了奉獻;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使我更加堅定自信,努力追求自己的信念,相信終究會如杜甫所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樣。讀書,使我在奉獻中快樂,在追求中堅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書最重要的是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人類正是借著這個階梯,不斷的向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正是由于書籍才得以保存下來。書籍也是人類精神的寄托,思家憂國、念親傷別……我喜愛讀書,因為快樂來自于讀書,它使我不斷成長與進步。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要求我們不僅要喜愛讀書,更要讀好書。因為在社會中仍有一些不健康的書籍,有可能會引我們走上不歸路。快樂,來自于讀好書。我鐘情于讀書,它使我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樂趣,使我迎難而上,乘風破浪;有人說“書籍是人類精神的糧食”,因此讀書充實了我的大腦,更充實了我的生活。暢游在書海,永遠不知疲憊,也不知何休何止,它使我忘記自我,盡興地享受它的快樂。
有書相伴,不僅裝點著我們的青春,更讓我們成長,逐漸走向成熟,它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更加有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生讀后感2025 篇8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森林里,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凈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閑暇將其開啟?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里喜愁摻半。因為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于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為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著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才是最完美的,因為錯過,才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才會意味著永恒的存在。夕陽易逝的嘆息,花開花落的煩惱,然而當我們感恩著這種體驗,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管紅塵世俗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們雖然逃避也勇敢,雖然感傷而欣慰,始終堅守著那種像《邊城》中的愛一樣純潔與自然,為心中的秘密花園澆灌著更多的養料。
屬于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