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寒假作業布置方案(精選3篇)
初中數學寒假作業布置方案 篇1
一、時間安排
1、每天必須保障完成”
每天保障做一小時的語文寒假作業;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無負擔課外閱讀;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數學寒假作業,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戶外活動。
每天保障一次書法作業。
每天保障寫一句話。
2、計劃與非計劃
如無特殊情況,每天必須完成以上計劃;
每天的計劃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靈活自由安排;如果因外出等安排,可臨時不予執行;
可偶爾睡懶覺,但不要影響當日計劃的實施。
二、學習計劃
1、不參加語文、數學的培優,不請家教,相關課程自己獨立完成。
2、語文課程計劃
春節前完成完成寒假作業,春節后檢查、改正,查漏補缺;把自己的.藏書系統再讀一遍,假期可自己買一至三本自己喜歡的任何書籍。
3、學習態度及注意事項
自己注意計算細心化的糾正。書寫工整,拼音規范
三、活動安排
1、春節可隨父母到親戚家串門一到兩次,可找同學玩一到兩次.
2、每兩天至少幫家里做一件家務事(10分鐘以上),洗衣服、擇菜
3、每周玩電腦2小時左右
4、其他: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
初中數學寒假作業布置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落實《數學新課程標準》,檢測學生數學計算學習情況,極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準確、快速、科學、靈活”地進行計算。我校決定舉行全校性的計算比賽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鞏固學生的基本計算方法,加強學生對計算的`熟練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我校的校本研修進一步完善。
二、主辦:
教導處
三、承辦:
數學教研組
四、競賽時間和地點:
20xx年4月16日(周二)下午在學校教學樓前舉行。
五、參加單位:
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各班先自行組織預選,然后根據成績每班選出15名學生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比賽。
六、決定名次的獎勵辦法。
本次比賽是以年級為單位,每個年級按總分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四名,學校將給與獎勵和一定的獎品。
七、競賽辦法:
⑴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競賽時各年級同時進行。
⑵本次競賽的時間為60分鐘。
⑶各年級組的老師必須按教導處的要求提前做好準備。
口算題:80道(每小題0.5分)筆算題:20道(每小題3分)
八、比賽時以
廣播口令為準。
九、監考老師:
一年級:趙秋玲二年級:邢紅妮三年級:辛靖
四年級:郭紅衛五年級:馮竹娟六年級:王濤
初中數學寒假作業布置方案 篇3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與目標,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其實是一種教學模式,不僅能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進步,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全體素質。分層教學模式對我國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遵循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作業、評價,進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1.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1.1初中生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的學習方法與小學的學習方式存在很大區別,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許多學生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影響著聽課質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連貫,進而影響自己的成績。其次是有些學生對上課產生恐懼,情緒比較焦慮。他們日常生活很正常,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上課就開始變得焦躁、恐懼,大腦什么都裝不進去,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到學習上,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一塌糊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幫助孩子找出原因。最后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學生專注聽課了,但是對學習的知識不會運用或很快就忘記。通過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觀察,我發現學生只是專注聽課,短暫地對學習的知識進行記憶,下課后不會再自己回顧,甚至連筆記也沒有。這種現象和學生學習方法有很大關系,學生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面向全體學生確定統一的教學方案與目標,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忽略了個體差異性,進而導致兩極分化的嚴重問題。教師沒有關注每個學生對數學的需求,為其提供合適的發展空間,而是把全部學生看做整體,統一規劃,統一指導,使得好學生沒有吃飽,中等生吸收不佳,后進生吃不了。通過對傳統教學研究發現,初中數學課堂的形式、方法都比較單一,學生不能都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導致學生對數學沒有全面認識,同時也激發不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厭煩數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大膽實施分層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
2.1了解學情,劃分層次
教師應該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師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他們的家庭情況,學習的主動性,集體的榮譽感,以及與班級學生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訪談,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個人,家訪的方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還可以通過各個學科老師全面認識這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施分層:讓學生自己有個大概定位;對于不能準確定位的學生,教師綜合各個方面情況進行調整;通過比較合適的、易接受的方式讓每個學生清楚自己的層次與目標。最后就是分層: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成績優秀的學生分為A層;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一般,比較有上進心,成績中等的學生分為B層;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也較差,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C層。教師通過綜合分析對學生所處層次進行適度調整,對進步比較明顯、成績明顯提高的學生,提高層次,而對大幅度退步的學生要及時查明原因,鼓勵進步。
2.2結合教材,要求分層
本校使用的是浙教版的初中教材,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對不同學生的教學要求也有所不同。針對A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不僅熟練掌握課本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還要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數學思維;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深入理解課本基礎知識,并準確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其理解課本基本知識,學會做題的基本方法。
以“平行四邊形”為例,確定以下目標:a。
理解平行四邊形及平行線間距離的概念;b。
掌握平行四邊形性質及判定,并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c。
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中位線定理,解決有關平行的問題;d。
猜想、操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過程,發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A層次學生要達到a,b,c,d四個目標,B層次學生要求達到a,b,c三個目標,而C層次學生只達到a,b兩個目標就可以。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傳統教學的單一性、隨意性的`缺點,又可以優化具體性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2.3內外兼修,作業分層
由于學生所處的層次不同,教師應該布置不同的作業,其中包括基礎鞏固訓練、能力提升訓練、拓展創新訓練。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基礎的作業就可以,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有C層次學生主動做能力提高、拓展創新部分的題時,教師應該給予鼓勵,使其不斷向更高層次進步。B層次的學生可以在完成基礎題目后,完成能力提高訓練,使得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A層次的學生應該不斷挑戰自己,完成前兩項作業后,主動完成拓展創新訓練,使自己不斷進步與發展。
以“勾股定理”為例,布置作業:
一是基礎知識鞏固訓練。
(1)已知兩條線段的長分別為5cm和12cm,當第三條線段為多少時,才可以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2)若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分別是9、40、41,則此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二是能力提高訓練。
如果三角形的三個邊分別是6、8、10,那么它的最短邊上的高是多少?
三是拓展創新訓練。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為直角邊長,c為斜邊長,h為斜邊的高,求證:以1/a,1/b,1/h為邊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總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對目前我國教學現狀的分析,傳統教學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對學習沒有了興趣。因此,我們應該大膽改革,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擁有更明確的學習目的、更強的主動性、更濃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