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課文反思(通用3篇)
童年的朋友課文反思 篇1
在分析外祖母的形象時,我先提供一個示例,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外祖母的語句,然后依據我提供的示例用“從文中————句話能看出,這是————的外祖母”的句式來分析人物形象。看上去似乎沒什么問題,其實在學生分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提問要求還不是很到位,“找到”這個詞換成“劃出”,然后在邊上作批注,這樣的話學生既動筆又動腦,回答的時候有理有據,不至于東找西找,還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課上學生在我的指導點撥下,對文中出現的細節描寫有了很好的體會,至此,我應該讓學生也來練練筆,觀察某個自己熟悉的人,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刻畫這個人物的某個特點,這樣就能鞏固學生的淺層認識,通過練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細節描寫的認識,而且還鍛煉了寫作能力。
由此可見,教學一篇課文,應注意每個細節,了解學情,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才能上好每節課。
童年的朋友課文反思 篇2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 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 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 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孩子的說話練習一直以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是,在執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 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里,和我一起欣賞月亮里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著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 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童年的朋友課文反思 篇3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課文。課文主要寫了大象、棕熊為了比誰的力氣大,把小樹林的樹木拔光了,經過小兔的教導后,它們重新把樹木栽好,使得溪水又變清了的事。課文淺顯易懂,語言風趣生動,學生們都很喜歡,通過朗讀,很快就理解課文內容,只是課文中的生字很多,有些句子很長,很難讀通,因此在本課識字教學中我采取各種方式,感覺效果很好。
1、我來當老師。
先用黑板展示課文中的14個生字。引導學生們分小組學習,每個小組可以選一個“小老師”,“小老師”負責教大家認識這些生字,還要會組詞和說句子。接著在班級中選拔幾個“小老”上臺教大家學習生字。
2、游戲識記。
先是全班舉行“翻波浪”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接著實行開火車認讀,全班各個小組都要參與,最后開展“我來指,你來猜”的游戲,同學們興趣盎然,學習的熱情高漲,每個同學都掌握了這些生字。
3、品讀好句。
老師用小黑板展示課文中的好句子,讓學生們讀讀,感悟句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