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校園綠化的建議書(精選3篇)
針對校園綠化的建議書 篇1
居委會的叔叔阿姨們:
您們好!
您們都知道,我們的社區中現在幾乎見不到一點綠色,全是灰色的。原來的一片有花有草有樹有蟲的五顏六色的草地,也徹底成為了枯黃的黃土地。社區中的綠色在一天天的減少。
社區中的綠色減少是因為最近小區中在修天然氣管道,把整個小區的地面全翻了個底朝天,那些本來就不多的綠色就在這一翻中被埋藏了。
我的建議是:
1、為了美化小區,應該在小區中栽培些花,這些花既可以美化小區又可以凈化空氣。
2、小區中每天車來車往,空氣中彌漫著尾氣和各種不好的氣體,噪音也很到,這需要的就是植物來吸收不好的氣體,為了減少噪音,讓居民遠離喧囂,也要植樹。
3、希望您們帶領居民一起為小區創造綠色,讓我們也來幫忙。
針對校園綠化的建議書 篇2
現在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主要原因在于工廠的亂排私放廢水,當然還有人們亂丟垃圾,讓河水變得渾濁,水里的生物遭到侵害。
我以前的學校旁邊就有一家工廠,他們在小河的中間放了一塊大布,把河的這半部的水全都吸干了,泥土上到處都是一些小魚的尸體。
第二天我去上學,結果看到他們把排出的污水放到河里,到處都是黃色的,臟兮兮的水,泥鰍,小魚都不見了,我們小學生都感到過分。還是我們的校長帶領老師去把污水排掉的。
過了幾天,小河才恢復了正常。
在奶奶輩的時候,科技并不發達,工廠寥寥無幾,那時候的環境是美好的。大家住著小茅屋既干凈又簡潔。小孩子玩累了,躺在草地上,多么舒服啊!渴了,就去小河邊捧幾口水。當時的水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生病的人都很少,雖然家境不好,但大家自由自在,身體健康。
如果要保護環境,也是有許多方法,比如坐車盡量坐公交車,這樣可以減少尾煙。植樹造林是我們這最簡單方法,每年的植樹節,大家都在田野邊種植小樹苗,這樣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這樣空氣更清新,人在吸收新鮮空氣時,身體也會很舒服的。這是最簡單的辦法,也是人人都能做的辦法,只要10歲以上,都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找一處空曠的地方或者是工廠附近的田野邊緣上多種幾棵小樹苗,只要好好保護,按時澆水,不出二年,就可以長成參大樹。?
如果人人都種一棵樹,一千人就是一千棵樹,這樣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清新,身體更加健康,又何樂不為呢?
一棵小花小草,微不足道,但它們的貢獻是巨大的,就是綠色。都說綠色食品是健康食品,都是用植物生產而來。樹苗生存幾率不大,但花花草草,一顆種子落到泥土里,在你不經意的情況下,就長出一棵嫩芽。對空氣就有幫助。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綠,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大家快點行動吧!
針對校園綠化的建議書 篇3
說起健康校園的建設活動,我最有體會了。記得二年級時我的體質很差,人也長得又瘦又小,還患有哮喘,經常發燒感冒,以至于影響學習,我煩惱不已。正在這時,學校為了提高全校同學的體質,開展了“健康校園”的建設活動。老師們可沒少動腦筋,開展了眼保健操比賽、衛生檢查評比、組織各類體育培訓班等活動,學校廣播也大量播放有關健康的知識,使我們受益匪淺。但讓我受益最大的可謂是學游泳的經歷了。
我第一次游泳的時候,不僅沒有體會到游泳樂趣,還嗆了幾口水受了很大的驚嚇,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回家后還對爸爸發牢騷,“真是的,為什么要學游泳,其他運動不也可以增強體質嗎?”爸爸聽了說:“經常游泳鍛煉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呼吸功能,對防治哮喘病有很大的幫助。再說做事可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堅持就是勝利。”想起老師經常教育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就會達到目標。”我默默地點了點頭,心里暗暗發誓:可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而應該知難而進。在游泳教練的耐心指導和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終于克服了各種困難,不但學會了蛙泳,還學會了自由泳、仰泳。現在對游泳越來越有興趣,樂此不疲。
通過兩年的游泳鍛煉,我的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以往秋冬季節轉換時,是我哮喘易發季節,也是爸爸媽媽最擔心的季節。今年晚秋的一個晚上,北風呼嘯、寒風凜冽,我躺在床上不停地打噴嚏,頭也痛得厲害,我的呻吟聲驚動了爸爸媽媽,他們一邊為我量體溫,一邊關切地問:“你哪里不舒服?”我有氣無力地說:“頭痛,還一直咳嗽。”爸爸看過體溫表后緊張地說:“不好了,宇宇發燒了。”媽媽聽了,急著說:“趕快去醫院吧,不要又發哮喘了吧?”到了醫院,掛完號,我們走進了診室。一進房間媽媽就焦急地說:“醫生,他晚上突然發燒、不停地咳嗽,是不是又發哮喘了?”醫生拿著聽筒仔細地聽了一會兒,說:“他并沒有發哮喘,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聽了醫生的話,媽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輕撫著我的頭說:“幸好這次沒發哮喘,往常只要感冒發燒幾乎都會哮喘發作。”我聽了,笑瞇瞇地說:“這次沒發哮喘可是游泳的功勞哦。”……
我現在身體比以前健康多了,哮喘也不發了,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學校組織的健康校園的建設活動,使我不僅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還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